《从地狱到天堂 记实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4节

作者: 偏轨道化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正刺激父母勇往直前的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父亲曾在单位供销科的同事跟父亲相处得很好。那时候,父亲是供销科的头儿,而这位叔叔则是靠父亲的提携才得以在供销科站稳了脚跟,从了解业务到熟悉客户,都是父亲手把手地教会他。可是没过几年,父亲因病办了退休,这位叔叔也辞职下了海。据说他下海初始做的就是这种精饲料加工,这时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不但买了别墅豪车,隔三岔五地还飞出国,富得一塌糊涂。

  对于父母的创业,我当时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只是依稀觉得,这回家里又要发大财了。母亲曾经许诺过我,隔年就会买上一幢大房子,等我再大一些就把我送出国留学。我对于留学没什么兴趣,但对国外还是充满了向往。这一切似乎看上去都很完美,我面前的道路也都铺平坦了。可是,我和母亲都太过于乐观了,因为我们都忘记了高利润的产业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死路。

  考察再三,父母把厂址定在了距离市区不远的一个镇。这个市可了不得,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但在全国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因为这里产的大米天下闻名,其中的优良稻米更是直接特供给中央领导,寻常百姓家甭说吃了,就是瞧都未必能瞧得到。

  产大米的地方自然就多稻草。一般老百姓对于稻草只有两种处理方法,要么留出一部分来喂牛喂马,要么一把火烧掉,所以说这种原材料的采购非常便利,价格也非常便宜,这就给父母的加工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此之外,这里还具有另外一种优势,那就是劳动力价格很低廉。由于加工厂的设备简单,易操作,无论男女,只要经过简单学习均能上岗。
  日期:2016-12-03 16:42:00
  放寒假的时候,父母托人把我接到了五常的工厂里。这个工厂临近火车站,原本是一家沙厂的荒废厂房,里面有一溜小平房,有废弃的仓库,还有一个比我们学校操场要大上几倍的空场。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厂房里没有自来水,所有用水只能到一墙之隔的沙场内的水井中挑,所以到了工厂之后我的第一份差事就是挑水,两只铁桶一根扁担就是我的工具。开始我还颇为兴奋,觉得能亲自操练上一回这些传说中的老物件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可是没挑几担水,我就连连叫起了苦,肩膀也被扁担压破了皮,不停地发牢骚,心想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儿。

  更为难受的是每天去茅房。这里农村的茅房都是公用的,大部分都是用红砖堆砌而成,顶部就用一大块的破毛毡盖住,冬天下雪的时候,茅房里面那叫一个滑,一不留神就摔个大屁蹲儿。即便站稳了,那也得速战速决,因为茅厕的上方不时飘下雪来,而茅厕四周的砖墙也满是窟窿,那刺骨的小寒风顺着窟窿钻进来,冷得人直打哆嗦。要是哪位老兄在这节骨眼便秘,那就只能恭喜他了,因为还没等这老兄提起裤子来,他的双腿就已经冻得不会动弹了。

  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帮工厂收购稻草,父母也乐得派给我这份差事:一来我的脑袋瓜灵活,肯定不会帮着外人数钱;二来一车稻草也就是百八十块钱的事,我即使失误了问题也都不大。那时候,附近乡镇的农民都会用车把自家的稻草拉到厂子来卖,还有一些是草贩子,自己开车去附近乡镇低价收购稻草,然后再卖到厂子里赚个差价,一天倒上几趟,也能赚些零花钱。
  虽然我年纪小,但是这些给厂子送稻草的人都不敢小看我,谁要存心糊弄我,我一准让他吃瘪。不仅如此,我还很会盘算。那时候厂子里没有地秤,只能查草捆的数量。然后从其中挑选几捆称个平均值,用来计算每车稻草的总重量。每每这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抹零,再故意挑选一些草捆较小的上秤,这样一来,每车稻草就能节省一二十元的开销。
  为此,草贩子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作“小鬼”,我和他们也混得很熟。由于整天待在草厂里很无聊,所以我就变着法地玩。草贩子一般来送草都用拖拉机,偶尔也有人用一种怪异的农用车,这车没有方向盘,体形瘦小,当地人称之为“蚂蚱”。记得有一次,我心血来潮非要在草厂里开上一圈,拗不过我的草贩子只得把车让给我,不过这家伙也够缺德的,一不问我会不会开,二不告诉我怎么开,扔下车和钥匙就进屋开票了。第一次摆弄这种农用车,一启动我就傻眼了,原以为左右两边车把上的捏手是手刹,却不承想那是转向,就这么三拐两拐,我就直接撞进了草垛里。等被人从草垛里扒出来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冻透了。

  日期:2016-12-03 22:11:00
  草厂最怕失火,所以每晚都有更夫四处查看。农村有点人家柴草垛的坏传统,我们在这边开厂经商,难免会得罪当地人,于是这防火就更是重中之重。晚上没事的时候我都会跟着更夫一起去草厂的各个角落巡查,可是这放火的贼从没逮到过一个,却无意中堵到了一对孤男寡女。这对野鸳鸯倒是干柴烈火,完全不顾这零下三十度的恶劣环境。偷情能偷到这种境界,让我尤为敬佩。以前常听说农村人有苞米地里办事的风俗,现在看来,此话当真,非常当真。

  随着草厂不断运转,仓库里的成品货也越堆越多。望着这上百吨的货品,我就如同在瞧着一堆堆诱人的钞票。但是父母却不急着将这批货品出手,一个原因是临近年关,火车皮申请很难,另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外贸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拉到货源,一口气将原定一吨680美元的价位提升到了720美元,这样一吨就让加工厂多出了近300元的利润。于是父母按耐住喜悦的心情,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价位还会攀高。

  事实证明,父母的眼光是正确的,只可惜有些变故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钱只有踏踏实实地揣在自己的兜里,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至于自己觉得能够手拿把攥但还在别人腰包里的钱,即便它无限地接近自己,那也不是自己的。因为这个世界最多的就是变故,意料内的变故、意料外的变故、莫名的变故、毫无道理可言的变故……任何一个小小的变故都能让人失算。而这些,都是人无力改变的。

  大概就是父母的教训太惨痛,使得我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在我的创业过程中,我很少会冒着风险去捞金,即使最踏实的项目,我也不会倾尽全力。我始终都会做最坏的打算,永远都会给自己存储一份能够二次创业的资本。股市牛市那一年我也买了不少股票,基本上每股都是涨了一些就抛,从来不会冒着风险去死磕。生意上的伙伴对我的评价是能力足,但魄力弱。对此我无所谓,我觉得在沉浮的商海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稳”字。说实话,经商的钱赚得快,散得也快,毕竟运气不会永远宠幸一个人,如果失败一次,那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倘若想要在商海中生存得久一些,那就必须学会“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