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狱到天堂 记实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3节

作者: 偏轨道化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得不说,那个纯真的年代是我最为豪爽和阔绰的一段美好时光。由于钱来得容易,所以花起来毫无算计。记得那年月有一种薄荷味的香烟叫作“英雄”,普通包装的8元一包,扁盒包装的15元一包,我每天至少要买2包扁盒的“英雄”香烟放在身上,一是自己抽,二是发给小伙伴抽。到放学的时候如果没有抽光2包,干脆就送给小伙伴们,以免回家后被父母发现。还记得当时的罐装可口可乐是每罐3元,我每天至少要买十多罐,送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送给听话的男同学,送给漂亮的女同学,就连老师我也照送。总之,就是你能让我舒服,我对你就绝不吝啬。

  很快,我的小团体就发展到了十几人,被一群小伙伴众星捧月的感觉实在是好到了极点,我乐得混在其中吆五喝六,也乐得替他们埋单。那年月,娱乐项目远没有现在的丰富,但足够让我们去消遣和放纵了。当时游戏厅的游戏币大概是1元钱8枚,一些经典的游戏,例如95格斗王、街头霸王、三国志等,我基本上用一个游戏币就能打通关。录像厅的门票应该是2元一张,循环场,整天都放一些打打杀杀的老电影,偶尔还会放一些低俗的影片,常常看得我提心吊胆,既激动又担心。

  在当时,不单单是男孩不愿意学习,很多女孩也都很叛逆,她们对书本不感兴趣,反倒对我们这种淘气学生情有独钟。于是,她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总是陪着我们出没在大大小小的旱冰场。在那年月,滑旱冰是一项很时髦的娱乐项目,5元钱就可以租到一双旱冰鞋,随便你滑到什么时候。其中滑得好的男孩会吸引很多漂亮女孩的目光,就算滑得不好的男孩也能乘机拉一拉女孩的小手,正可谓一项强身健体、勾妹搭哥的实惠运动。

  我滑旱冰的水平尚可,就如同我的长相一般,不招人爱,也不惹人骂,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平庸”。尽管如此,旱冰场仍旧是我的福地,很多漂亮女孩都愿意和我一起玩。在享受这份艳福的同时,我很少去想这些漂亮女孩究竟是把我当作了情圣还是把我当作了钱包,因为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之所以腰杆硬,是因为口袋里有钞票做支撑,倘若我是个连根冰激凌都买不起的穷学生,恐怕连女鬼都懒得往我身上靠。所以说,人都喜欢逃避,不愿意去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我更是如此,乐得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旱冰场的打情骂俏中,以至于我现在很难回想起那个宝贵的初吻究竟给了谁。

  日期:2016-12-02 22:38:00
  父母对我疏于管教,一方面是忙于赚钱,一方面是被我蒙蔽了。在家的时候我的表现一向良好,给父母的印象一直是那个曾经的三好学生。由于逃学过多,误了很多功课,所以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直线下滑。不过这些对我而言都不是问题,因为我打小就鬼点子多,榜卷上的名次不理想,那就干脆找印刷厂自己印一份新的榜卷,把自己的名字移到前十名即可,然后找人在原榜卷上替父母签字交给老师。此举可谓滴水不漏。

  或许有人会问,父母这边可以糊弄,但老师那边该怎么办?其实也很简单,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其弱点。在逃学玩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也没敢忘记老师的存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去母亲那里取一些新款的女装,然后直接送到班主任老师的家中,到了妇女节、教师节,我还会给班主任老师买一些礼物。中国是人情社会,无论各行各业,只要有敢收礼的人,就不乏会送礼的人,这就是我在那个年纪所悟出的人际交往技巧。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师一直相处得很友好,即便她发现了我请假条中的猫腻,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很简单,谁也不想坏了谁的名声。

  到了初中三年级的下半年,母亲的服装生意日益难做,虽然每天都有盈余,但是这些盈余已经满足不了母亲的欲望了。她决定转行,放弃这个让我们一家得以脱贫致富的服装行业,因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她已经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在这一年,市中心又开了两家大型商场,一下子涌进了更多的人做服装行业,他们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利润最大的皮货买卖上。于是,辽宁西柳就成了这些人的福地。随即,皮货就成为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大众货了。

  日期:2016-12-02 22:38:00
  。
  人一旦有了欲望,思维就会变得很功利,母亲也不能免俗,毕竟她已经尝到了财富的甜头。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如果当初父母能够安稳度日,不被贪婪影响了决定,那么接下来的生活必定幸福无比。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最无趣的事情就是想曾经。因为无论怎么想、如何想,曾经都已经变成了真实的过往,甭管好坏,它都已经成为回忆了。
  父母这一次选择的行业是加工业,也是父母曾经干过十几年的行业。此时的父亲已经告别了整日的无所事事,而是把赌钱的劲头都用到了创业中。当然,父亲能有这种觉悟,与母亲每天没完没了的鞭策是分不开的。通俗地说,这就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总之,吃闲饭当大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日期:2016-12-03 16:11:00
  加工业的利润一般都很低,但父母准备做的加工项目却是高回报的。在当时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加工项目,国内经营的人很少,属于一种精饲料的加工出口外销,就是把收购来的稻草通过一些机器加工,经过粉碎、烘干、消菌、打包等工序,做成50斤一包的精饲料,再运到大连港口,由一些专门的贸易公司出口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据父母讲,亚洲一些发达国家有专门的绿色养殖基地,我们加工的精饲料就是出口到这些国家喂牛,而吃这种精饲料长大的牛的肉再出口至欧美国家的市场,差不多能卖到十几美元一斤。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牲畜也分三六九等。正所谓好牛吃好草,好牛卖好价。与这些牛相比,我们国内的牛真是寒酸了很多。
  父母说干就干,百货大楼的柜台能转租的就转租出去,转租不出去的干脆送了人,连同一些积压的货品也都低价处理了。按照他们当初的预算,做这样一家精饲料加工厂,租赁厂房,购买定做各种机器,收购原料,再加上所需的流动资金,至少需要300万元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当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父母仍硬着头皮顶上去了,他们把两套房产和一辆汽车做了抵押贷了款,又从亲朋好友那儿借来了50万元,总算凑齐了这笔办厂所需的资金。

  日期:2016-12-03 16:41:00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想我的父母太不踏实,把这样一笔巨款砸到加工行业中去太冒险。但我自始至终都理解他们,如果是我,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要知道,当时外贸公司给加工厂的精饲料报价是680美元一吨,而加工一吨精饲料的实际成本才1500元人民币。如果设备正常运转,一个加工厂一天至少可以生产30吨精饲料,这简直比抢钱还容易。在这种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我想没有几个人会不动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