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4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04 23:39:15
  关键时刻被俄国和朝鲜涮了的穆麟德非常伤心(当初求爷像条狗,如今用完嫌爷丑),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求助袁世凯。不过这次袁世凯收起了棒子,抛出了胡萝卜,不计前嫌的向李鸿章举荐,让穆麟德回中国换了个岗位继续干海关。袁世凯以德报怨,穆麟德也非常感动,从此忠心为中国服务,直到1901年病死在中国,期间他还发明了满文转写的方法,至今广为传用。要么怎么说还是外国人心眼实在呢,被袁世凯一下子就给忽悠的心悦诚服。

  日期:2016-06-05 00:12:15
  处理穆麟德倒不是袁世凯跟他有仇,而是为了敲山震虎,警告闵妃不要再和俄国人来往。这件事之后,闵妃的亲俄行动暂停了下来。李鸿章也没有让袁世凯失望,趁机上奏为袁世凯请功,让袁取代陈树棠的位置(终于转正了)。
  这时的袁世凯已经是三品道员了,他的族叔袁保龄花了23年时间才到二品,并且还是因为出自李鸿章的幕府升官快,这已经超越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了。而袁世凯则花了4年时间从一介布衣升到了三品,并且还是文职的三品道员,这得让多少状元都羡慕嫉妒恨啊。
  日期:2016-06-05 08:14:47
  袁世凯一直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忙完朝俄密约这件事之后再次挥起大棒砸向亲日派的开化党残余,这次没有胡萝卜的事,也没什么特别的悬念,毕竟高宗、闵妃现在更恨这些对他们动过刀子的人。
  就在袁世凯正在忙着处理开化党残余的时候,闵妃又跟俄国联系上了。上次虽然把穆麟德给卖了,但丝毫不影响双方的交情。闵妃决定趁热打铁,将双方的关系升级,提出请求:“朝鲜将不再做清朝的朝贡国,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一定不允许,届时请俄国派兵保护,朝鲜同时给俄国以政策优惠。”
  俄国公使韦贝尔自然想答应,但又不敢答应。迟疑未决的时候,闵妃再三派使者进行游说:“清朝对外战争都打输了,俄军要来了,清军必定不敢上。”
  韦贝尔终于心动了,但2年前袁世凯擅自带兵杀进宫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不至于重滔日本的覆辙,韦贝尔决定低调行事,先签密约,再上报莫斯科。毕竟当时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大部队来之前韦贝尔是不敢跟袁世凯翻脸的。
  日期:2016-06-05 16:11:37

  亲俄派得势亲华派就失落,1886年7月25日(旧历六月二十四日)闵泳翊(甲申政变中差点被砍死的那位)密报袁世凯,说政府已屡屡派人赴俄公使韦贝处要求保护,并可能有文字密约。袁世凯让闵泳翊去拿到朝俄密约的证据,同时把朝鲜再次密谋勾结沙俄的情况上报朝廷,并再次提出对策,如果局面失去控制,就扶植刚刚送回来的大院君掌权,以朝制朝。李鸿章非常赏识这种做法,下令吴安康、丁汝昌率南北洋舰队赴朝鲜近海巡视(就是要让朝鲜人看见),同时准备运兵船只,并电告袁世凯。此时闵泳翊已交出一份以领议政大臣沈舜泽署名的致俄使韦贝的密函,内容是朝鲜欲行独立自主,请俄国协助并派兵舰保护等等。

  日期:2016-06-05 19:03:39
  袁世凯心里有底之后开始抡起第三根大棒。很显然,第一次光开除穆麟德这个处罚力度太轻了,朝鲜人还是一点都没汲取教训。于是袁世凯决定加大力度,让闵妃好好的长长记性。1886年8月14日袁世凯在其官邸宴请朝鲜军政大员,这次宴会的气氛犹如水浒传里武松杀嫂请街坊四邻那回一样。当大家松了松裤腰带,开开心心的准备进屋大吃一顿的时候发现没有欢声笑语,全场鸦雀无声,门口许进不许出,先进来的同僚都呆如木鸡,噤如寒蝉。看到大家都到齐了,一直面无表情,坐在主座位置上的袁世凯也没寒暄两句让大家先喝口水,而是直接出示其伪造的清廷电报,称“金州七十二营(一营五百人,总数大约三万五)今午乘轮赴高丽王京”,并对朝鲜背清联俄,私通密函之事大发雷霆:“圣朝东顾,义尽仁至,何负于朝鲜?有此一举,显系背华。如震怒,将兴大师问罪,未知韩何以应?!”这些朝鲜军政大员本来以为都是来高高兴兴的吃个饭,喝点酒,顺便搞点联谊活动的,没想到还没动筷子就被骂的狗血淋头,并且听说还有三万多清军已经在路上,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所以“俱悚惧,驰入宫。”

  日期:2016-06-06 09:34:27
  百年回看袁世凯番外篇——写在袁世凯逝世一百周年之际
  100年前的今天,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第一人大总统袁世凯逝世。纵观袁世凯的一生,他创立民国,立下过不朽的功勋;也草草称帝,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历史总是相似的,袁世凯也并不是孤独的,在他100年前,地球的另一边,也有一位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伟人:拿破仑•波拿巴。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管是再灿烂的功业还是再辉煌的帝国,都早已化为尘土,烟消云散。拿破仑也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 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在拿破仑去世20年后的1840年12月,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前来迎接他们的英雄拿破仑的灵柩回到巴黎。他的灵柩被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在墓后的一块石碑上,铭刻着拿破仑的遗言:我希望能够把我的骨灰安葬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拿破仑也终于回到法国,永眠于此。
  于是我也释然了,百年回看袁世凯,他驻节朝鲜,小站练兵,兴办实业,创建民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初的成就现在也都早已不见踪迹。但由他奠基的民主共和却一直深入人心,至今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男人的胸怀要广阔,更要包容,只有拥有海阔天空的胸怀,才能容下男儿的凌云壮志。
  于是我借用法国文豪雨果对拿破仑的评价来看袁世凯:“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由此来纪念中国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中国民主共和的奠基人——袁世凯。
  日期:2016-06-06 11:04:37
  高宗、闵妃正在宫中晚宴,突然间一群大臣号哭而来(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的吃顿饭了),纷纷七嘴八舌的报告这一人间惨剧。此时袁世凯也随众大臣之后进宫面见国王,这次袁世凯态度缓和了点,没有大发雷霆,只是严词要求“速肃清君侧之奸臣,以缓和局势”,随后扬长而去。面对下面哭成一片的大臣,凶神恶煞的袁世凯,还有传说中的3万多清军,高宗彻底怂了,十分惊慌,唯独闵妃佯装淡定地说:“索回文凭即可无事,华虽百万兵,何恸之有?”(遇事不慌,要么她怎么是一家之主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