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3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接下来就是指导朝鲜的外交,袁的表现让李鸿章眼前一亮,“不但懂军事,而且熟悉外交。”不单单是一介武夫,在李鸿章心目中袁世凯是个全才。
  日期:2016-06-02 23:14:05
  第三次就是甲申政变,对于突发事件,李鸿章的第一反应是:“坚壁自守,以待调停”而袁世凯居然敢擅权平乱,并且一举成功,反败为胜,在李鸿章心目中袁世凯具备了成大事的魄力。

  第四次就是提出放大院君回朝鲜,以大院君钳制闵妃,正暗合自己“以夷制夷”的策略。年纪轻轻居然有这种权谋,在李鸿章心目中袁世凯有了成大事的能力。
  少年得志,功勋卓著,待人宽厚,见识不凡。李鸿章仿佛从袁世凯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内心中也重重的记下了袁世凯。年轻人,你已具备了成大事的所有条件,接下来就看你有没有成大事的命了。
  日期:2016-06-03 08:37:33
  提完了关于朝鲜的策略,袁世凯又提出了第二个条件,当然还是很婉转的:“官职太低(当时只有五品),去了朝鲜估计人家会不服。”要官都要的这么委婉,不过李鸿章肯定能听得出来。当即岔开话题:“你袁大将军去了,谁敢不服啊。”并开玩笑说:“如今就像演戏,戏台已搭成,客人已请到,专等你登场了。”
  虽然李鸿章不提给官,但也不会赖账的,有机会李鸿章也会第一个照顾袁世凯的。

  这条件也都提完了,人也到了,不管袁世凯内心情愿不情愿,反正是去定了。袁世凯也鼓舞斗志,迎接新的挑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日期:2016-06-03 09:24:49
  还没启程,袁世凯便开始忙他的第一件事情,和稀泥。此时随行出使的有刚出监狱大院君跟刚出医院的闵泳翊,大院君跟闵妃是死对头,闵泳翊是闵妃的侄子,这两人的关系也是势同水火,不同戴天。袁世凯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于是由袁世凯出面请客调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要把两个打的死去活来的人拉开,首先你得比他们力气大才行。对于大院君来讲,虽然当年就是袁世凯硬把他抓走的,但现在要不是袁世凯举荐,他还得继续在小黑屋里猫着呢,要是表现不好惹恼了袁世凯,好不容易到手的自由说没就没了。就算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他也不敢不给袁世凯面子。对于闵泳翊呢,自己被砍的半死还是袁世凯救的,老爹被亲日派杀死抚恤金还是袁世凯自掏腰包给的,这面子也不能不给。

  日期:2016-06-03 11:05:34
  最终如同电影里面黑社会老大出面调停小弟矛盾一样,大家一起把酒言欢,尽释前嫌,最终是:“释憾交欢”。不管双方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但只要有袁世凯镇着,明面上大家还是好朋友。

  搞定了这两个冤家,朝鲜国内金允植、金炳始等人还是袁的莫逆之交,袁世凯又众望所归的回来了。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大院君的死对头闵妃(袁世凯的绯闻女友)就非常不高兴。
  日期:2016-06-03 13:02:21
  闵妃到底想干什么呢?用一句话说来,就是想当皇后。韩王变韩帝(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先说情有可原的方面。西方人很难接受“朝贡国”这个概念。例如朝鲜,在他们看来,要么是中国的,要么不是中国的,怎么冒出来这个半是半不是的朝贡国呢。并且朝鲜为啥要一直向中国称臣呢?西方人讲天赋人权,朝鲜应该跟清朝有一样的地位。自从朝鲜开始改革,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都有了这种观念。
  并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清政府也越来越萎了。对外战争就没赢过,从老虎被打到病猫,以前朝鲜小弟打不过的时候中国大哥都帮着出手找回场子,现在被欺负时这位清朝大哥不仅不出手,反而还劝自己别怕疼,忍着点。这两口子要过不到一起去还能离婚呢,这都什么年代了,清朝你还充什么老大啊。

  日期:2016-06-03 17:30:01
  再说理无可恕的方面。上面朝鲜把两国关系比喻成两口子,清政府可不这么看,清政府要打比方的话要把两国关系比喻成大人跟小孩。外面列强虎视眈眈,朝鲜这不到十岁小孩却偏偏要脱离清朝这个大人的保护,自立门户过日子,那一夜之间不就得被洗劫了。
  这就是清朝跟朝鲜的根本分歧。朝鲜认为如同夫妻关系,我跟你是平级的,清朝认为如同父子关系,朝鲜作为朝贡国就该比我低一级。而袁世凯呢,就负责维持中朝之间这段破碎的感情。
  日期:2016-06-04 09:20:01
  袁世凯这次出使朝鲜,最重要的军权没有(《中日天津条约》不给带兵),人事权在闵妃手里(人家毕竟有王权),财政权由李鸿章推荐的洋人控制(当时中国没人懂经济),只能控制邮电(当年最快的信息业:电报),外交(虽然朝鲜本身就不想听你的)。袁世凯将让朝鲜君臣好好领教一下他的外交手段。
  袁世凯的外交手段跟他的治军手段一样,讲究恩威并施,现代通常叫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这个比同期美国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总统山上雕的那个)还要早十年。
  日期:2016-06-04 12:02:11

  得知袁世凯要带着死对头大院君回朝鲜了,闵妃是相当的不爽,当即就给了个下马威:不仅不派人迎接,反而在大院君到达首尔的当天(1885年11月15日),以壬午乱党之名捕杀了大院君的三名亲信,同时还传谕禁止诸大臣与大院君往来和私通信件。
  刚到朝鲜就被给了个下马威,袁世凯的第一根棒子就砸向了闵妃。一面通知照会各国兵船及各领事,一面函电痛切责备韩国朝廷。估计用词比较狠,次日开始有官员先后前来迎试试口风。袁世凯抖起威风痛责对方,同时要求国王必须迎于郊外,仪式必须隆重。鉴于袁世凯曾经不经请示直接带兵杀入王宫过,大家也都怕他万一冲动了,再这么来一下子。闵妃也终于服软了,很快让高宗设帐幕迎候于南门外。

  大棒砸完,袁世凯又抛出了胡萝卜。第二天袁世凯面见高宗,和颜悦色的声明:我们这是好心好意的让你们父子团聚,决不许大院君干预国事,同时劝大院君不要干涉国事。胡萝卜喂完,袁世凯又敲了敲棒子,严厉斥责高宗身边的大臣乱出主意(指桑骂槐)。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管大院君、闵妃双方内心是否真的买账,但至少面上都过得去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日期:2016-06-04 17:02:54
  忙完大院君的小事之后,袁世凯又开始处理朝俄密约的大事,袁世凯的第二根大棒就砸向了财神穆麟德。穆麟德从一听说袁世凯要回朝鲜时就知道大事不妙,除袁世凯以外其他人都和和气气的,就袁世凯煞气太重抗不住,赶紧向闵妃说自己有办法阻止大院君回来,就是请俄国公使撑腰。穆麟德对闵妃说:“清政府就怕洋人,只要我把俄国人请来,袁世凯就硬不起来。”闵妃信以为真,给穆麟德加了工资(300金)。结果袁世凯一来就不一样了。俄国公使韦贝尔显然很了解袁世凯的事迹,宁愿得罪穆麟德也不愿意得罪袁世凯,反正已经跟朝鲜搭上线了,不再需要穆麟德这个中介了(过河拆桥),经大家一致同意,穆麟德走人(正好以后不需要再交中介费了),朝俄第一次密约就这么泡汤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