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0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30 17:20:12
  前面吴大澂对袁世凯所说的相见恨晚也的确发自真心,回国路上还专门给袁世凯写了付对联:“凡秀才(没办法,袁世凯学历就这么高),当以天下为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袁世凯回国的理由就是老娘病了)”。跋云“慰庭仁弟,念母情切,乞假归省。朝鲜士民方攀留之不暇,余不忍重违其意,偕之内渡。然时事多艰,需才正亟,尤愿慰庭以远大自期,移孝作忠,共图干济,因撰是联赠之”。(这跋写的比对联都长)

  一回到北京,吴大澂就跟李鸿章说:“向谓张幼樵(张佩纶字幼樵)为天下奇才,我见天下奇才非幼樵乃袁某人也。”张佩纶是李鸿章女婿,在半年前的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张作为统帅离阵脱逃,不过现在他的知名度远没有他的孙女张爱玲高(娱乐圈的力量)。
  日期:2016-05-30 21:12:16
  但事后吴兆有翻脸不认人(袁世凯回想起来,一定后悔当初没要个字据),不为这笔钱买单,袁世凯只能越级找李鸿章报销。但李鸿章肯定不会签字的,因为这牵扯到财政审批的程序,下级部门不审批,上级部门怎么能越级审批呢。不能为了一个人而坏了规矩,于是李鸿章批复:“以银钱买结韩人之心,实属荒谬,所请示之事不予批准。”而且发函命令吴兆有,责令袁世凯把借用的军饷,照数赔补。同时在旅顺修船厂的族叔袁保龄也写信来叫他自掏腰包补上,袁世凯只好忍痛变卖家产补上亏空(流血又流泪,心痛又心疼)。

  日期:2016-05-30 22:45:35
  简单介绍下袁世凯的这位堂叔袁保龄,袁保龄很得李鸿章的器重,负责修建旅顺大坞,就是现在的大连辽南船厂,2006年时这个船厂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六。2013年建厂130周年之际,船厂还专门请人为袁保龄做了幅塑像。这个船厂建了130年还能照常使用(绝对的良心工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中途听从德国专家建议,用石料代替砖(德国制造,值得信赖)。说起来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实际操作起来要面对工程量加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回扣减少,天怒人怨的下场。袁保龄能够顶着压力,廉洁奉公,保证质量,按期完工还是很不容易的(自己不贪还不能让上级下级贪)。

  日期:2016-05-31 08:10:09
  在袁世凯的继父袁保庆去世之后,袁世凯的族叔袁保恒把袁世凯带到北京读书时,时为举人袁保龄做过袁世凯的老师(希望这么多袁没让大家看头晕)。既是族叔又是老师,在袁世凯的心目中排在继父,生父,袁保恒之后,并且在袁世凯19岁的时候前面那三位都没了,袁保龄则一直坚持到袁世凯30岁才死的(终年48岁),在这段时间内,袁保龄兼职袁世凯父亲的角色。
  等到袁世凯在甲申政变后被弹劾挪用军款时,袁保龄作为自家长辈,也多教育了两句:“你此次朝鲜之功,众论昭然(先安慰一下),而吃吴某如此大亏者,就是犯了阔字之病。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怨天尤人,有什么益处呢?(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没人替)”等袁世凯回国,李鸿章在询及他与吴兆有、张光前的矛盾时,袁世凯遵循袁保龄的指教,不仅不为自己辩解,而且“无一语及吴兆有”,连李鸿章都不禁暗自叹服。(这里还有后续)

  日期:2016-05-31 12:29:26

  当袁世凯在弹劾风潮中不争辩,主动回老家照顾生病的嗣母牛氏时,作为好友的丁汝昌调侃了一句:“立了这么大的功却回家了,你舍得吗?”作为父辈的袁保龄则大为赞赏:“凯侄脱身归里,觉此子狡绘,亦复胜其痴叔矣!”
  痴叔也就是袁世凯的继父袁保庆,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前面说到的刺马案中就有其表现,袁保庆打仗很勇猛,剿匪很凶悍,所以被刺杀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才会叫他负责军事,稳定南京的局势。后面马被刺杀,他和孙衣言为了上司的冤案不停的奔走,结果还是无功而返,正对着这个痴字。虽然在袁世凯小时候他给袁世凯讲解自己的官场心得:官场如戏,全靠演技,但他一直还是一个直肠子。
  日期:2016-05-31 15:16:14
  袁世凯在老家避风头时袁保龄又来替李鸿章说话:“伊藤(伊藤博文,日本首相)此次极力欲撼汝,尚赖合肥相国(李鸿章是合肥人)持正,颇费口舌,此节自是可感。(千万别生李鸿章的气)”与此同时,袁保龄也生怕两边误会,在致李之亲信幕僚章晴笙的信中也表示:“凯侄得蒙我帅力持正论以覆庇之,感彻心骨。(我侄子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很感激)”
  等到一年后朝廷又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出使朝鲜时袁保龄又劝袁世凯不要去,朝鲜就是个火坑,去了有过无功,满朝文武,正人君子有的是,让他们爱去谁去。
  要么怎么说当官也是个技术活,有这样的族叔在一旁指导,袁世凯自然进步神速,官宦之家,做官就是专业。

  日期:2016-05-31 16:11:09
  袁世凯回家后,中日双方经过一轮讨价还价,1885年3月中日双方签订《中日天津条约》,双方从朝鲜撤兵,均不代朝鲜练兵,如要出兵则互相通知。在这个条约中,日本在朝鲜取得了跟中国相同的地位。
  签约过程就是升级版的菜市场,讨价还价,吵来吵去,争来争去,你要一块我给八毛,区别就是菜市场最多吵个十分钟半小时的,谈判一吵就十天半个月。我就不多说,不浪费时间了。唯一跟袁世凯有关的就是伊藤博文极力要求清政府惩办这次事变的肇事将领。没点名,其实就是袁世凯,但李鸿章极力维护,给朝廷的上奏中压根就没提这件事,不提的话朝廷还能处罚谁啊。(像不像前面刺马案里面曾国藩压根就不提孙衣言和袁保庆参加会审那件事一样,做官的水平)

  日期:2016-05-31 17:24:11
  同年6月,随着中法战争的结束,中国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中国承认法国吞并越南(跟没打一样),这次战争清军伤亡1万人,法军2100人。同时清政府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军费白银1亿两(清政府一年不吃不喝都挣不到这个钱),还欠了2000万的债,再打下去清政府就要破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当年上学时教科书说的扭转战局的镇南关大捷实际歼灭法军才74人,像淡水战役也才歼灭法军几十人,说到底还是法国人不擅长打硬仗,死上几十个人就怂了。镇南关大捷后法国茹费里内阁下台,但法国同时增加了军费,海军虽然消灭了清政府的福建水师但没打下台湾,同时瘟疫流行,连海军统帅孤拔都病死了。总之中法战争打的双方都很吃力,最后实在都不想打了才决定和谈的。

  日期:2016-05-31 18:51:04
  这两场几乎同时的战争结束了,袁世凯以其英勇果敢把一场大战消于无形,并且占尽优势,两边一对比,袁世凯堪称当时中国最出色的新星。
  但是这两个个条约签的都给人以很吃亏的感觉。中法条约签完后左宗棠带头批评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左宗棠把李鸿章骂的还不了口,这里先不细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