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1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31 19:20:22
  对于《中日天津条约》,对李鸿章非常推崇的梁启超对《天津条约》第三款(即朝鲜有内乱,双方无论谁派兵都须预先通知对方)的评论如下:“此项条约款对两国的限制好象很平等,然而日本不过不能马上得到其所想要得到的而已,我方则把原来既有的权利丧失殆尽了。就好象我一直有个仆人,却忽然与客人约定说:我与客人都不能随便使唤这个仆人。客人要管束仆人,必得请示于我;我要管束仆人,必得请示于客人。天津条约,正类似于此。总之,江华湾条约,使朝鲜自己认可不是我们的属国;天津条约,使我们认可朝鲜不是我们的属国。因为江华湾条约,明确了朝鲜与日本平等,日本既非他人之属国,朝鲜自然也非他人之属国;天津条约,明确了中国对于朝鲜之权利义务与日本平等,中国既然可以把朝鲜视为我们的属国,日本自然也可以把朝鲜视为他们的属国。”(大概意思就是本来不平等的地位,结果硬给拉成平等的了)

  日期:2016-05-31 21:59:38
  上面这些评论都属于马后炮了,那对于当时的李鸿章是怎么想的呢?李鸿章则对自己以“戒饬”代“惩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颇为得意,把它比喻为“犹如人家子弟与邻舍口角,其父兄出面为他们转圜,也是情理之常”对于日本喊的赔偿要求,李鸿章则认为:“日人最贪小利”,而“即使加恩优恤,谅不过数万元。”
  日期:2016-05-31 22:20:06
  平心而论,李鸿章的“以夷制夷”这句话没错,但最终清政府在与列强的周旋中还是不断的吃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我看主要有下面两大原因。
  第一,清政府内部不团结,意见不统一,政策缺乏连贯性。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有大的难处,李鸿章毕竟不是一把手,不能什么事都他说了算。作为“洋务派”,就有“清流党”跟他对抗;“洋务派”中呢,左宗棠又跟李鸿章对着干。今天东风压倒西风,明天西风压倒东风。
  中法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中法战争的起因就是法国想吞并越南。战争从1883年12月开始,但清政府的态度一直摇摆,直到1884年8月马江海战惨败才宣战。痛下决心要打吧,才1885年4月打不动了又要和。战争打了大半年才决定宣战,宣战打了大半年又要和。战争结果越南还是没保住,福建水师基本全军覆没,花费1亿两白银,还欠了2000万两白银的债。要打要和都不会这么惨,结果就是半打半和,边打边和,不打不和才会落到如此地步。花了这么多钱也没办成事,光听了个响。

  日期:2016-05-31 22:51:35
  第二,以夷制夷也要分国家的。当年没人了解英吉利、法兰西这些国家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了解了再看就知道这些西方列强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让我们以二战为例。我们可以知道德国的战斗力最强,别看德国小,差点打败了全欧洲。其次是美国,国家大,人多钱多,二战盟军的中坚力量。再者应该算是英国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007的故乡,但已经淡出主角位置了。跟英国差不多并列的就是日本,装备比英军差点,斗志比英军强些,并且都是两个岛国,就当他们旗鼓相当吧。
  战斗力差排名的话意大利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意大利二战最大的成就就是拖累了德国。当德国在欧洲战场横扫法国的时候,意大利也跃跃欲试,想找个软柿子挑起北非战役,结果惨败而归,成功打乱了德国的计划,致使希特勒被迫让隆美尔从欧洲赶赴北非战场,更大的成就就是使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了2个月,结果德军正好赶上了莫斯科的冬天。(1941年的第一场雪,比1940来的更早一些)

  日期:2016-06-01 11:19:57
  最具迷惑性的就是法国跟苏联两个国家。法国一直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但自从德意志统一之后就再也没赢过。说到底还是爱浪漫的法国人不适合打仗。
  另一个苏联更具迷惑性,从历史上看,虽然俄国人号称战斗民族,但贸易基本靠骗,谈判基本靠赖,斗志基本靠酒,打仗基本靠天,出了莫斯科就挂了。二战以三倍兵力打芬兰,伤亡比7万:60万。在此之前欧洲的克里米亚战争输了,亚洲的日俄战争也输了,在此之后的阿富汗战争也输了,跟中国在东北和新疆过了几招也输了。
  看完军事再看看政治,我们知道,西方列强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打个比方的话,这些列强都属于一个尖子班里的,如英、美等国,算是脾气最好的,是班里的好同学,可以交一下朋友。而对于俄、日等国,算是班里好惹事,好打架的落后同学,你要长的不够强壮跟他做朋友他会欺负你的。
  日期:2016-06-01 12:18:35

  结合军事实力和政治形势,我们现在再看以夷制夷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应该跟好同学处好关系,跟落后同学保持距离。但是最不幸的是李鸿章跟俄国、日本的关系不错。在李鸿章看来,俄国,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有冲突,正好可以互相利用。
  回顾一下历史,战国时期,秦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的外交:“远交近攻”。从本质上说,一衣带水的邻国关系不可能处的很好,有相邻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搁现在看,比如说钓鱼岛,中国有日本就没有,日本有中国就没有,这关系怎么能处的好呢?在当年也是一样,对东北,中国想守,日本想抢,俄国也想抢,这关系就没法处的好。关键时刻,日本跟俄国谁都指望不上。
  日期:2016-06-01 15:54:42
  所以回顾晚清的时局,第一个问题,仗应不应该打?打,肯定要打,对印度的战争胜利后,毛主席曾说:“一仗换来三十年的和平。”战争与和平在哲学上也是辩证的关系。和平久了就要战争,战争久了就要和平。想赢的战争的胜利,国内必须有长久的和平做保障,想维护长久的和平,必须靠战争的实力来震慑。
  再看第二个问题,该跟谁打呢?根据远交近攻,应该跟英国、法国处好关系,而跟俄国,日本打仗。针对俄国,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对的,自己的领土不能让出去,不打新疆就没了;针对法国,中法战争就不应该,越南该给法国就给法国人了,打了半天最后还是这么个结果。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当时中国看外国人都一样,没什么区别。

  日期:2016-06-01 17:00:51
  最终归纳清政府外交失败两大原因:一是政策没有连贯性,二是敌人朋友没选对。
  李鸿章则多了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基本不主战。过于依靠自己的外交手段,最终却因各种原因外交失败。
  当然我说的也不全是真理。我们看历史通常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看,像是在看人下棋,不管前面下的是什么,局面一看就懂。各有各的高见,各有各的套路。评论的立场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论的作用是:“马后炮”。经常大发感慨:“如果当年是老子干的的话,做的会更好”,这点我也难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