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19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9 22:03:08
  吴兆有在赶走袁世凯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干了一段时间老大的工作,不过好景不长,过不多久被李鸿章给处理了,结局比较符合吴氏遗族描述吴长庆的那一段,把吴长庆的名字换成吴兆有就可以了:“吴兆有真是功莫大焉。谁知其后小小的奸臣袁世凯,在中堂(李鸿章)之前进谗言,化功为过,被斥退回籍……云云。”
  张光前和黄仕林后面的表现比较一致,在十年后的甲午战争中,张光前率队“株守西岸炮台不出助”。当天旅顺失守。张光前乘黑夜“杂乱军中大奔”。黄仕林则在战事处于紧急时刻,率先由老蜊嘴海岸炮台易服逃走。他逃走后,为掩人耳口,“尚请人代电报战状”。逃至中途,舟倾落水,险些淹死,被轮船救出。
  日期:2016-05-29 22:52:28
  庆军创始人刘秉璋之子刘体仁在其所撰笔记《异辞录》中也曾述及淮军之暮气及其将领的庸劣,是其一证:
  武壮(吴长庆谥号)出征高丽病故,张光前、黄仕林分别率部驻扎在旅顺,日寇到来时全都溃败逃走,……己亥年,文忠(李鸿章谥号)复出总督两广,光前前往道贺(顺道告状),说到自己曾到无为县(安徽芜湖市)拜会文庄(刘秉璋谥号,刘为庆军创始人,庆军将领都是其老部下)而被拒于门外时,文忠说:“你是败军之将,(他)不见你是合适的。”既而,仍用张为两广驻军中的防营统领(待遇比吴兆有好些,两广那边不打仗,不用逃了)。文忠对于淮军旧部,终究还是顾念旧情的。

  由此可见,就算《容庵弟子记》里说的跟事实有出入,但是对吴兆有,张光前,黄仕林这些人,这顶胆小怯战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日期:2016-05-29 23:21:59

  关于政变前袁世凯的“单枪赴会”等事迹,也是有所争议。这段历史韩国主要来自于金玉均的回忆录,这种被拽着手成人质的丢脸行为自己肯定不会说。日本则在与中国进行谈判时早已将当时历史改的面目全非,把自己伪装成无辜的受害者。
  在甲申政变失败后,从一上船回日本开始,金玉均等开化党跟竹添进一郎更是吵了一路,开化党嫌竹添太怂,竹添嫌开化党太楞,最终结果开化党只能干地下工作,竹添进一郎退出政界,去东京帝国大学教书。所以对政变前这段历史,中日韩三方更是各执一词,版本众多。
  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袁世凯等的警觉和戒备,至少两次吓阻了开化派袭击清军、暗杀其将领的阴谋;从而推迟了政变的发生。金玉均、洪英植也的确与日本代理公使岛村谋划设宴诛杀清军将领,“伏士官生徒于庭中,二鼓开筵,四鼓起事”。同时派开化派掌握的新军分头攻打失去统帅的三营清军。事后被捕的开化党人的供词中也提到“军号屠戮清阵之说闻之,而未曾行之矣。”可见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此后不久,他们又共谋“夜半袭取三营,遣人入视三营垒,见防守森严,亦不果。”看来之前袁世凯“密令下军中,夜不解带卸履,困束兵士,一如战时”还是有道理的。
  日期:2016-05-30 08:48:53
  时间差不多了,钦差也快到了,让我们从娱乐版块重新回到新闻版块。

  此时中法战争尚未结束,首席钦差吴大澂尚未启程,就已经做好打算,把事变的责任都推给袁世凯,尽快结束跟日本的争端,从而让朝廷全身心的投入到中法战争中。
  但就在清政府派吴大澂赴朝鲜查办事件的旨意下达之际,袁世凯关于政变始末的详细报告也送到了朝廷,很得李鸿章的赏识。九天后,当吴大澂刚从北京走到山海关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发电报给他了,告知他袁世凯有一份报告:“分条详禀此事始末万余言,极为详尽,抵马山浦后可索取一阅。”看似平常一句话,却明显有一句潜台词:“我要不认同的话我会发给你看吗?”腰杆硬了的袁世凯也随后发报:“详尽叙述政变起因、事实为一册,附列证据,派人等候在马山浦。两位特使到达后,立即送览。”

  日期:2016-05-30 09:11:56
  旧历11月16日(公历1885年1月1日),吴大澂等到达马山浦,结果只有袁世凯一人出来迎接,吴兆有、张光前借故未来,在明眼人看来,三个人的关系已经破裂了。正式开庭的时候袁世凯理直气壮说:“袁某带兵驻韩,责任即在于保护,如果失掉了韩国,并且丧失了其君主,朝廷会不会予以谴责?”
  吴大澂也顺着附和:“必会严厉谴责。”得到鼓舞的袁世凯底子更足了:“既然拼以死力救护,韩之君主国家俱存,但也有擅自挑起争端之罪,愿朝廷按律法惩治。然而袁某自问,还是觉得无所愧怍啊。”(占理了还得再将钦差一军)吴大澂当即表明立场:“君劳苦功高,相见恨晚,当以实情上达。”

  续昌也顺着说:“我们自当竭力保全,希望你不要灰心。”
  日期:2016-05-30 12:35:01
  关于吴大澂这个人多说一句,他的称号是官员,学者,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1886年他曾与沙俄谈判重新勘定边界,要回了部分领土。要知道想在谈判桌上从俄国人嘴里抢食是件很难的事情,并且当时政府漠视,前任使坏,无人帮忙,在海参崴谈判谈到最艰难的时候,夜里俄国人把海军港里军舰上的大灯一起打开,炫耀武力,警告中国见好就收。但吴大澂毫不示弱,早有准备安排,及时叫来整支北洋舰队赶来进行友好访问(他跟李鸿章、翁同龢关系都很好)。吴大澂热情地把俄方请上定远舰参观。入夜,吴大澂突然命令舰队打开所有大灯,比俄舰的大灯不知耀眼多少倍,照得海参崴彻夜不眠。

  根据当年英国出版的世界海军年鉴记载,北洋水师当时稳踞世界第六、远东第一,其中定远号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在实力面前,俄国人终于认怂。并且吴大澂还是精通多领域跨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有远见的要到了出海权,就是今天珲春的敬信镇。如果仔细观察中国地图,在东北伸了个小触角把俄国跟朝鲜拦住了,这就是当年吴大澂单枪匹马从俄国人手里抢回来的。
  日期:2016-05-30 16:31:53
  在后面的谈判中,日本派井上馨为全权大使赴朝交涉,吴大澂曾主动拜访井上,但井上故意以吴“无全权字据”加以拒绝。其后,日本不理会清政府的宗主国地位,单独与朝鲜交涉,吴大澂二话不说,直接硬闯进会场,让日本企图单独跟朝鲜签约的阴谋破产。解释一下,按宗主国定义,清政府作为宗主国,负责朝鲜的外交,朝鲜本身则没有发言权。
  从上面吴大澂的表现可以看出他虽然是个文人,但也绝不是个善茬,是个强硬派。这种人绝不会对胆小怯战吴兆有、张光前有什么好感,从骨子里都看不起他们,并且袁世凯敢于担责任,敢于任事,还敢于冲锋,一对比起来更是鹤立鸡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