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10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一个就是正主高宗了。为啥正主被排到了最后呢,因为他就正好不属于那个会对权力上瘾绝大部分人之中。自身性格那是相当的厚道,换句话说也就是相当的没主见,小时候听爹的,长大了听老婆的。如同张无忌一样,哪个女人有本事,哪个人就能把他抢走(天生享清福的命)。

  在大院君统治时期的朝鲜基本还跟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一样,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由于仇视西方,1866年发生杀基督教徒事件,法国出兵干涉失败,美国出军舰试探后因一直没国会授权最终撤离(主要还是穷乡僻壤没吸引力),于是朝鲜自认为战胜法,美(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现在看来这性格还是没变。
  大院君摄政干的还是很上瘾的,一直干了9年,直到1873高宗年都成21岁的大小伙子了,还没有放手的意向。这时饱读诗书的闵妃(知识就是力量)帮助高宗夺回权力。夺回权力的过程也很简单。大院君说闭关锁国好闵妃就说改革开放好,大院君说祖宗之法都打败法、美了,闵妃就说向日本学习好。然后就拉拢大臣开骂,吹吹枕边风让高宗亲政。大院君明显嘴角功夫不行,心理素质不过关,玩了一招消极不抵抗政策,让自己手下大臣辞职,想让闵妃做光杆司令,无人可用。不过他小看闵妃了,虽然闵妃小时候爹死了亲戚不管过得穷,但毕竟闵氏是大家族,本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原则,闵氏亲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了出来,正好把空位占了。这下让本来心理素质就不过硬的大院君更无法忍受了,只好委屈的宣布隐退,让自己儿子(高宗)亲政了。

  其实我们现在看各个部门也都是这样,正职负责人事财务,副职负责业务。一个部门换一把手能照常运行,但要换管业务的副职就得瘫痪了。很显然,当年大院君搞不合作策略的时候只知道换管事的,吃了不懂业务的亏。
  1873年高宗开始亲政,不过鉴于高宗是个妻管严,还是闵氏说了算。日本自1968年明治维新后就开始不安分了,由于日本一直秉承的原则是预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所以1873年一小股日本浪人试图入侵朝鲜,1875年又派军舰侵略朝鲜。当时清政府(左宗棠)正在平定新疆,自顾不暇,实在没法拉兄弟一把了,只能让朝鲜自力更生,自己解决,自求多福了。第二年1876年中日在天津签订条约,日本获得开使馆的权利。

  鉴于大院君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闵妃(忽略高宗了)自然要采取相反的策略,1879-1880陆续跟西方列强建约,并开始改革,雇佣日本军官训练朝鲜军队,这时的闵妃算是改革派,也算是亲日派吧。

  日期:2016-05-20 09:26:30
  第二节 初露锋芒
  就在这个时期,1881年10月,22岁的袁世凯投奔到吴长庆军中(在登州,现烟台、青岛、威海一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袁世凯还没有功夫去分析此时错综复杂的局势,只能从零做起。
  据说袁世凯带了数十人(这么能拉人,这要去搞黑社会都是一把好手)来投军,但吴长庆认为袁比较冒失(当兵也是有编制的,如同现在直接找军队参军,军队也不会收你的),给路费把人给遣散了(还给吴长庆浪费不少钱)。袁世凯的继父袁保庆跟吴长庆关系不错,是铁哥们,于是吴长庆也把袁世凯当公子哥看,也不知道袁世凯把自己的诗文都烧了,以为袁世凯也只是换了个地儿散散心,边游玩边读书的。

  不过袁世凯此来是为了立功名的,天天闷在军营里看书的确很烦躁,对着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发牢骚:“我家中有田可耕,衣食无缺,此来非为糊口,我以为中国现在正受到列强压迫。法兰西侵略安南(越南),扰及我南洋沿海,中法战争迟早必起,如对法战败,列强或将群起瓜分中国。我当初因吴公膺海防重镇,需才孔亟,正是大丈夫报国之秋,不料到此以后,见吴公温雅如书生,并无请缨杀敌,投鞭断流的气概,所以我也没有久居此地之意。”张謇也被这段话感动了,再向吴长庆郑重推荐袁世凯。吴长庆也终于明白袁世凯不是来闹着玩的,是来动真格的,于是委任袁世凯官职,并让袁世凯对张謇执弟子之礼。(这个还有后续)。

  不得不说袁世凯参军的时机赶的太准了,1882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吴长庆受命出兵朝鲜。袁世凯投军不到1年便如愿以偿的上了前线。
  从登州到朝鲜,当年没有火车,更没有高速公路,所以只能坐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朝鲜后,由于朝鲜局势紧张,吴长庆指派一营打头阵,进行抢滩登陆,为众人开路。打头阵多危险啊,这位营长当场婉转的拒绝:“经过长途跋涉大家都晕船,难以战斗,请休息片刻。”吴长庆当场就火了,仗还没打就窝囊成这样,当场将该营长免职,让袁世凯代替。
  袁世凯挺身而出,厉声宣布:“有畏缩不前者立斩!”整顿士兵上岸。其实大家都不是晕船,只是不想冲在前面为别人挡子丨弹丨,袁世凯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喊给我上,而是以身作则跟我冲,袁世凯一马当先,在前开路,一路放枪。这一招敲山震虎非常管用,岸上负责警卫的朝鲜士兵看到这么大的阵势,立刻都吓跑了。于是袁世凯带队顺利完成登陆,完美的表现也让吴长庆眼前一亮。

  后来又有一次考察地形,袁世凯由于继父是前淮军高级将领,所以能与高级干部丁汝昌(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不用多介绍了)坐到一艘船上。但是很不走运的是,由于人生地不熟,这边大海也不认识丁汝昌是多大的官,他们的船因退潮而搁浅了。由于事情紧急必须赶路,只能趟过这片滩涂地了,当年没有雨靴,为了不把自己鞋弄湿,只能光着脚走上岸。海边本来是个很浪漫的地方,但更不幸的是这片海滩不是万亩沙滩,而是石头地,光着脚走完这段石子路,大家脚都磨破了。当丁汝昌快步上岸后,回头一看袁世凯也紧跟其后,正所谓疾风知劲草,丁汝昌也不禁刮目相看:“纨绔少年亦能若是耶?”

  日期:2016-05-20 20:55:53
  天空一声炸响,袁公闪亮登场。袁世凯惊艳亮相后,我先介绍下袁世凯在朝鲜的治军之术,这就好理解袁世凯在朝鲜的底气所在。

  袁世凯一直懂得并擅长“恩威并施、宽猛相济”的治术,他不仅是严于执法,并且待属下十分厚道,训诫劝告不停于口。常常说:“服从命令者是我手足,违抗命令者就是寇仇。我信赏必罚,决不会有一点迁就。”
  淮军(湘军也一样)以关系为基础建军,好处就是遇事比较容易同心协力(虽然不一定都是好事),坏处也有,就是人情太重难以管理。大家都是亲戚朋友老乡,私底下那么熟,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当兵时不能做买卖,赚钱的潜规则就是抢了,所以有好东西就一起抢,军纪一直不好。
  官宦家庭出身的袁世凯从小就“不差钱”,自然也不会去抢。最难能可贵的是袁世凯勇于任事,自告奋勇愿意承担这个最得罪人的纪检工作。自然,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虽然是灰色收入),大家排着队向吴长庆告状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