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4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者,最后两句也很好懂,有不从者,杀之无赦。或许有人说这是残忍嗜杀,但殊不知这是军法的基础。古人说:仁不统兵,就是这个意思。在身为淮军将领的继父教育下,袁世凯很早就明白杀伐决断的道理。
  最后,还是找两句很好懂的,尧舜假仁,汤武假义。这么说肯定是背离儒家的中心思想的,可以说,他老师是绝对不会这么教的,但袁世凯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日期:2016-05-11 20:50:11

  这个说起来还是很麻烦,我就简单的说下我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尧舜禹属于原始社会,那时候实行的是禅让制,为什么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孔子这么说,孔子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孔子当年刚出道的时候号召复古,所以要塑造上古先贤的榜样让大家学习。于是禅让制是贤明的榜样,舜就是孝的榜样。
  但是大家可以去动物园看看猴子:如果有游客从远处扔了一根香蕉到猴山上,猴子是不会跟教科书中的原始社会一样,把香蕉按猴头数分成相等的几份,尊老爱幼,每猴一份,而就是一个字“抢”。小猴子要抢到了就要被大猴子抢走,大猴子要是没有来得及直接吞进肚子里去又要被猴王抢走。连吃个香蕉都是这样更别说猴王的位子了。不仅是猴群,还有狮群,狼群,反正所有哺乳动物的群落都是这样。

  所以说古代的原始社会也是这样,他们没有法律,也没有现代的价值观,而是遵循大自然的基本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日期:2016-05-12 08:39:08
  于是按照这个规律,尧抢了哥哥位子做了首领,舜抢了岳父尧的位子做了首领,所以说尧舜假仁。
  不仅如此,大家可以仔细想下,除了尧舜禹这三个人外还有谁是禅让的。再往前黄帝传位也不是禅让给外人,而是儿子孙子(例如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一样的往下传,尧做到首领也不是禅让,而是因为他的哥哥帝挚“荒淫无度”,九年后,诸侯废之,怎么看也不像是禅让。单单到舜这个时候变成禅让给女婿了,所以说禅让只跟舜有关,只是一段美丽的童话。
  日期:2016-05-12 12:23:53
  至于汤武假义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填空题。

  夏桀(商纣)是夏(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纣)文武双全,赤手空拳可以打败猛兽,桀可以把铁钩拉直(纣是用手托房梁)。有诸侯商汤(周文王)不服号令,于是桀(纣)讨伐胜利后囚禁商汤(周文王),又因为当政者要以德服众,宽厚待人,于是在商汤(周文王)认罪改过后将其释放回国。商汤(周文王)吸取教训,招伊尹(姜子牙)为谋士,表面臣服于桀(纣),称颂桀(纣)的功绩,背地里剿灭服从桀(纣)的属国,然后商汤(周武王)突然翻脸出兵,击败桀(纣),夺得天下。

  但是由于桀(纣)在位几十年,商汤(周武王)前面歌颂桀(纣)的时间太长,马屁拍的太多,不易直接篡改,于是改为攻击桀(纣)被妹喜(妲己)所惑,并且杀害忠臣关龙逄(比干),最终伤天害理,天理不容,商汤(周武王)替天行道,为了正义才不得不改朝换代,并把姒癸(帝辛)这么威武雄壮的名字改为桀(纣)。
  不仅如此,根据记载桀在位5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测),纣少点也将近40年了,这搁现在有这么长的工龄早该退休了,结合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那时候桀(纣)得老的一只脚进棺材里了,还能酒池肉林,普通的健胃消食片都没这功效;并且跟美女夜夜笙歌,这还真不知古代能有什么神奇的ZY药有这奇效,这把年纪真要这么折腾,不用打仗过两年他们自己就先挂了。
  日期:2016-05-12 16:23:04
  史料中不但记载了商纣昏庸无道,而且还给反面典型的商纣立了一个正面典型——微子。微子在史料中是正义化身,他是商纣的庶长兄,他非常的识时务,认识到商纣的错误,顺应潮流向周武王归降。但是,他作为内奸,带领外人灭了自己的家族,毁灭了自己祖宗建立起来的商朝,很难让人信服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好人。并且不只是我这么说,连毛主席也说微子是个内奸,最坏了。
  当然了,最为周朝的敌人商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微子也是周朝人的好朋友,并且,微子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人,就是孔子。所以在孔圣人的宣传下,微子的名声越来越好。
  日期:2016-05-12 19:11:40
  扯这么多关于尧舜假仁,汤武假义的淡,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说明朝代兴衰的一个规律。
  从电影到电视剧,我们一直被灌输这样的观点,得民心者的天下。但是这句话一般是用在治国中而不是用在打天下中。战争成败的决定因素是实力,而民心向背往往是次要的。战争好比双方打架,输赢关键不在谁有理,而在于谁有劲。比如清军入关,蒙古灭宋,虽然不得民心(屠杀、强迫汉人留辫子),但他有实力,最终外族人还是得了天下。
  日期:2016-05-12 20:40:41
  现在也是这样,比如超级大国美国主持国际事务,不是因为他说的什么都对,而在于他膀子最粗,不听话的话山姆大叔拿导弹砸你,导弹这玩意100万美元一个还不打折,搁我一辈子不吃不喝连个弹头都挣不到,而山姆大叔扔起来就跟不要钱似的,不服都能拿钱砸到你服。
  让我们回归正题,少年袁世凯能够从正统的教科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能说明他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继父的努力),敢于打破传统的个性,结合天生的豪气,少年袁世凯的见识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前面他能窥测出刺马案的利害关系也并非偶然。
  日期:2016-05-12 22:21:42
  第四节 青年袁世凯
  不过袁世凯开心的日子没过太久,1874年五月袁保庆卒于江南盐巡道任内(袁世凯15岁),他生前好友刘铭传、吴长庆(这个人后面还要出场)来给他治丧,并把袁送回原籍项城。
  按照资料里的原话,第二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回家,见袁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命他和二哥世廉一同赴北京,受业于堂叔袁保龄(举人)。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袁生父去世,这时袁保恒任户部左侍郎,对袁的管教更严。
  资料中对袁世凯的评论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袁家是个大家族,袁世凯的兄弟也一抓一大把,无所事事的一大堆,为啥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偏偏挑中了他呢,原因应该说是:袁世凯是个可造之材。
  至于袁保恒上面已说到,户部左侍郎,从二品,通俗来讲就是户部第一副部长,由于清朝是六部制(现在国务院是25个部),左侍郎又比右侍郎高一些,搁现在看,袁保恒绝对是高干了。既然袁保恒是高干,那老师的水平也水涨船高,袁世凯的老师是:举人谢延萱教习八股文,举人周文溥教习作诗,进士张星炳(袁世凯当总统后聘其为总统府高级顾问)教习写字。进士要做官的话处级干部是起步价,搁现在看,这家教得花多少钱。在这豪华阵容下,袁世凯收起了玩心,从此在京城认认真真的读了4年书。后来袁世凯曾跟子孙说过,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他每天就睡2,3个时辰,读书累到吐血,但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他的一大遗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