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齐国统一了六国?假如齐国统一六国,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第19节

作者: 曼妮伊斯内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锦衣玉食,不能控制本心不过就是一暴发户而已,不足道也!
  日期:2017-03-14 08:34:53
  田中奏折是日本人民的心魔,日本在历史上唯一被占领的是美国,不是中国人,但日本人占领过中国。
  所以中日之间有很多事是要断的,中国以美国为对手,但日本可能会出那个宋王偃。安倍即便不出现,美国现在带兵攻中国的函谷关这一战略是不会变的。半岛的局势是无解的,美国攻中国的函谷,俄罗斯虽然不爽,便却也乐得这两个国家互掐,齐国攻中国的策略是清晰的,齐国不希望楚国死掉,但希望有一个不能援助秦国的楚国,也不敢对齐国说三道四的楚国,所以攻函谷关之前齐国必须先要攻楚,这是垂沙之战的大格局。

  秦国却不是特别害怕齐国进攻,秦国希望齐国进攻,因为齐国远师攻城,顿于坚城之下,久攻不破,损人不利己,最终会破了国力。所以秦国干脆就跟踪着攻楚,以吸引齐国来攻,齐国来攻,所谓的仁义是什么?这是道德层面的,而经济层面的呢?齐国攻秦,远隔万里,费用自然都会加备,齐国本身经济出现破绽,现在又穷兵征战,自然会拖垮内部经济。所以函谷关一战,秦国最后割地求存,只是小伤,对于齐国来说却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不仅造成了内部分裂,王相之争于表面,而且还急于攻宋以补血。

  日本人在近代货币大战中曾经也出卖过美国,历史几乎就是秦齐对抗的一个翻版。美国为此不惜动用杀手连杀日本两个财相。

  秦国拿宋国来诱惑齐国,齐国马上就上当了,齐国攻宋是有国内和国际的原因,第二次秦国发起的丹阳——濮水大战时,就是因为宋国突然辙军,导致齐国侧翼被秦军攻破而大败,从而失去了占领燕国的大好时局,那一战导致齐国统一六国的大战略必须从头开始。 ​
  宋国本来一直在大国间周旋,号称中立,并且将自己的尊号由公降为君,但大国漩涡中,国内又富裕,斗地主的想法不止是齐国一家。宋王偃就横空出世了,这个家伙在位时间也是相当的长,而且据说也很勤奋。
  宋国就相对来说有了一些战斗力,把自卫队慢慢改成国防军,很快和几个大国都碰了一下,还都打赢了。宋王偃称王的时间是较早的,徐州相王后6年,比韩、赵都早。
  秦国拿宋国来诱惑齐国,齐国当然是要笑纳的,因为宋国不被齐国攻占,就会有与魏楚合流的趋向,宋王偃大位时间较长了,其可能哪一天就会死的,所以宋王偃一死,宋国家政局不好说,宋王偃这个人有政治头脑,不代表其后的人会有政治头脑,万一与秦合谋,那么齐国的地缘影响就大了。
  国内看齐国担心宋国会被孟尝君的薛国合并,那么孟尝君推翻齐闵王的可能性是大的,而且国际声望上孟尝君也比齐王的地位高。齐国有不知齐王但知孟尝君的说法——这一点上看孟尝君的确是有取齐王而代之的想法,因为如此齐国更有希望成为统一六国的大国。
  怎么吃了宋国,宋国给哪些国家去分,这对于秦国来说是无所谓的,秦相占陶若是不唱的双簧,那就是秦国真的打算不要宋国。
  孟尝君比较喜欢慎子这一类的人,而齐闵王则喜欢法家。
  儒家在齐国的地位出现了一次大的裂隙,齐国的官学面临一些问题。百家争鸣中,儒家并不占先了。
  齐闵王急于发起一场战争,一来争夺军事控制权,二来准备变法改革,齐国公室内部的人都对这个齐王也有不满意,因为他要削弱公室的权限,秦国去的人就给齐闵王提供了秦国改革的一些法律和经验,这一切都让齐闵王在做决策时产生相当大的偏差。
  日期:2017-03-14 09:11:15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

  这个慎子的很多话时是被一些君王喜欢的,比如宋王偃、齐闵王等,齐闵王很看不起宋王偃,这个小国,齐国出大军,分分钟就灭了,灭了宋之后,齐宋两国的合力,在诸侯中就算是很强的。可惜孟尝君却不希望齐闵王得宋,这就是齐国裂痕。
  后人在思考齐攻宋而差点亡国这件事上,有很多见解,韩非子曾就说过齐闵王虽然自认为强,但其对于权势理解出现了错误,既非儒家强调的要行仁义,那个来不及,因为别人都打上来了,也非慎子所说,完全是抢占大势。
  “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

  法家和儒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贤者极少,不肖者是为多也!这是人类社会的常态。所以韩非子以马车做比喻,国位就是一辆车,特朗普和奥巴马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来治理,结果是不同的,以势为马,号令、刑罚就是工具,马车怎么走,关键不是看马,而是看如何号令,如何使用刑罚。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笑,则巧拙相去远矣。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策,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则贤不肖相去远矣。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夫尧舜亦治民之王良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