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57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后,刘邦就杀出了重围。基本上大家都这么传颂着这样的故事,陈平贿赂了阏氏,阏氏劝冒顿把包围圈留了个口子,刘邦趁机杀出重围。
  史书上是这样吗?确实是这样。但是因果关系并不是陈平行贿、阏氏吹枕边风、冒顿开了个口子、刘邦趁机杀出这套关系。之所以刘邦能杀出重围,确实是老天爷起了作用。
  我们重新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事实上从刘邦骂刘敬开始,刘邦的军事行动就开始变得谨慎。刘邦骂谁,不代表他讨厌谁。刘邦对谁好,未必手里没拿着刀。比如刘邦心爱的郦食其,经常被刘邦骂的跟孙子一样。刘邦骂刘敬,那是对他好。那种士气高昂的情况下,刘敬劝大家撤军,那是找死。
  大背景是这样的,汉军出征之前,刘邦还在忙着分封诸侯。大部分将军还没有得到封赏,本来自以为能当侯爷的将军,还指望用军功把自己变成王爷。即便是不当王爷,食邑三万户的侯爷跟食邑五千户的侯爷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这时候刘敬阻挡大家进攻,就是阻挡大家封侯,随时有被以汉奸罪处死的危险。刘邦把他放在广武,那是对刘敬的保护。
  接着我们看汉军的行军路线,之前汉军横扫山西,速度非常快。从刘敬出现之后,汉军在刘邦的指挥下,行军速度开始放缓。他小心翼翼的到了平城,悄悄的出了城好不敢走多远,结果还是被围在城外的白登山。
  从冒顿的角度讲,他不是铁木真,他想要的都有了。漠北、东北、西域、河套。他不想去中原,因为他没把握统治中原。中原人是不能打,但是能说。匈奴靠什么统治文化超级发达的中原人?冒顿很懂一个道理,用刀是不行的,得用笔。可惜的是匈奴人不会用笔,那这事就算了。冒顿没想入主中原,所以也没必要弄死刘邦。
  从汉军的角度讲,三十多万大军拼死一战是什么状况?谁也没底。历史没有假设,谁也不知道三十多万大军拼命是什么结果,有可能被一面倒的屠杀掉,也有可能以困兽之斗给匈奴极大的杀伤。毕竟这三十二万大军有的被围在白登山,还有一部分在包围圈之外。总之冒顿没必要冒这个风险,他是想谈一谈,捞点好处就算了。
  不过冒顿断然不会脑残到给包围圈留个口子,因为冒顿是草原一把手,要么围山,要么放人,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没有说故意留个口子的道理,但是冒顿留或者不留,那个口子就在那里,不关不开。那么说匈奴包围圈的口子是怎么来的呢?
  再放眼整个战局。匈奴围困汉军已经七天了,这七天来说,对刘邦是个煎熬,对冒顿也是个考验。匈奴所有主力都在南方跟汉军较劲,西域稳定吗?北方稳定吗?东胡稳定吗?很明显,不稳定。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在匈奴和汉朝漫长的边境线上,不要忘记了还有东部的燕王卢绾。卢绾是刘邦的铁杆,最起码在白登之围的时候,卢绾是坚决站在刘邦这边的。而且匈奴人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卢绾这个燕王跟臧荼完全不一样。臧荼首鼠两端,卢绾是坚定的爱国者。卢绾的存在,让冒顿对东疆的安全表示不安。与此同时,包围圈外的汉军也寻找着包围圈的突破口,希望得到皇帝的消息。这种情况下,冒顿不得不频繁的换防,毕竟白登山那么大,包围圈不可能像丢手绢那样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必须是各部队之间相互协防的包围圈。当时还一个情况让冒顿狐疑,说好的凶韩联军一起围困刘邦。但是都七天了,韩王信、曼丘臣、王黄没一个带兵来的。这事其实不新鲜,当初冒顿也这么涮了韩王信一把,如今韩王信当然也不会死心塌地跟着冒顿杀刘邦,观望是必须的。

  这样我们俯瞰一下当时形式,汉军主力在白登山挨饿,个个红了眼要出去。匈奴骑兵不断巡视白登山周边,发现汉军从哪里下山就有骑兵迅速在汉军的突围点集结。刘邦倒想扔了大军独自下山,但是目前也匈奴骑兵的而严密包围下做不到。圈外汉军四处寻找漏洞,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消息和指示。就在这时候,老天爷来帮忙了。天降大雾,伸手不见五指。这种情况下,刘邦不担心,但是冒顿担心大雾期间会出什么事。别的冒顿不担心,他担心韩王信对他背后捅刀。《资治通鉴》记载:“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

  所以,冒顿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卫韩王信。这支部队一撤退,老天爷帮忙,圈外汉军侦察兵误打误撞趁着大雾进了白登山,而匈奴没有发现。
  日期:2016-12-07 14:33:42
  打算用谈判解决问题的陈平当即决定不谈了,快从侦察兵进白登山的那条路撤退。陈平下令强弩手每个奴上放两支箭,不求精度,但求在大雾下的火力覆盖。强弩手以火力覆盖作掩护,刘邦趁机从这条路徐徐撤出。有着无数次撤退经验的刘邦决定轻骑先跑,到了平城再说。有着无数次掩护刘邦撤退经验的老司机夏侯婴觉得不妥,轻骑先跑如果遇上匈奴的骑兵队,那是必死无疑。所以夏侯婴全权负责大军撤退,就用强弩兵断后,大军四平八稳的缓缓撤退。既能稳定军心,又能迷惑匈奴,还容易让圈外汉军找到组织。就这样,刘邦从容跟圈外汉军接上头,徐徐退回平城。

  此战,让刘邦彻底知道了匈奴不可战。但是刘邦该怎么对付匈奴呢?下节再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