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56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07 14:32:55
  四十九、白登解围
  刘邦这个人,一辈子经历的风浪太多,早就达到了眼中有码而心中无码的境界。多少次的生死危机,就帮表现出来的冷静都让人不寒而栗。不得不说,这是个高人。但是一把年纪的刘邦,在被围困在白登山之后,彻底丧失了冷静,在面对超出他想象的敌人时,刘邦疯狂的想要亲自出手跟匈奴拼了。
  之所以刘邦不冷静,更另外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此人就是齐人娄敬,就是前边我写过的的穿着羊皮袄劝刘邦迁都长安的那位升级版郦食其。刘邦跟娄敬相见恨晚,赐之姓刘,娄敬从此改名刘敬。
  在刘邦亲征匈奴之前,曾派很十多组密探去刺探匈奴的情报。冒顿多阴啊,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所有密探回来都告诉刘邦,他们看到的是匈奴残联,全部都是老弱病残和瘦骨嶙峋的赖马。这就到了考验政治家的时候了,你说不信吧,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就是这样。你说信吧,逻辑上讲不通。总不能匈奴称霸漠北靠的是老弱病残碰瓷得来的吧,东胡王和月之王陪不起钱才投降?说不过去呀。刘邦倾向于匈奴是靠碰瓷起家的,毕竟匈奴多厉害是耳朵听到的,而匈奴残联是眼睛看到的。所以刘邦没等最后一组密探回来就北击匈韩联军,并取得了节节胜利。刘邦发现,匈奴左贤王的部队,确实是残联,有碰瓷的潜质。

  在刘邦攻打平成(今山西大同)前夕,最后一组密探回来了,这组的组长就是刘敬。刘敬跟其他人看到的一样,匈奴遍地的瘦马和残联。但是刘敬思维的和别人不一样,两国相争,正常逻辑下都得示之以强。五万人得吹成五十万,一个月的军粮得吹成一年的军粮。有百十号能打的将军算不错了,得吹成上将千员。如果哪天该部队示之以弱,必然是要搞事情,有埋伏的几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刘敬劝刘邦,撤退,回家,匈奴不可打。

  那你想当时的汉军军威正盛,出征以来无往不利。斩王喜,败韩王信,追的匈奴二号人物左贤王满世界跑。这时候凭借刘敬一句话大军就回去?将来这队伍刘邦就没法带了。再说了,这事怎么跟诸将解释?说堂堂大汉皇帝陛下没被匈奴打死,被刘敬吓死了,不像话啊。
  所以刘邦大骂刘敬,并把刘敬抓起来关到广武。接着刘邦出平城,然后被包围,接着直面死亡。
  所以刘邦冤得慌,明知道是个坑,他还义无反顾的跳进来,才落得这个下场。你看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将,别管是曹参、周勃还是樊哙、灌婴、夏侯婴,此时都指望不上。能拯救刘邦的,只有老天爷了。到关键时刻,真来救刘邦的,还真是老天爷。
  老天爷的代言人是陈平。武将都指望不上了,陈平挺身而出,说这事不是无解。陈平多不走寻常路啊,他最擅长的就是行贿。行贿这个事,并不是把东西给受贿者一送就完事了。在我们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下,行贿是门技术性极强的学问,学门杂技都比学行贿这门手艺简单。有的人混几年能够入门,有的人穷极一生也领悟不了这门手艺的真谛。
  行贿啊,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东西送给领导。但是送礼不是目的,目的是办事。送了礼能让领导帮你办事,这才算成功。很多时候利益点就那一个,一群人盯着这一个利益点送礼,领导挑谁,不见得是看谁的礼重,这是门学问。
  比如说清朝,你要求某部院大臣办事,带着一箱子现银给尚书大人送去,结果无非是俩。运气好的话,让尚书大人骂一顿赶出去。运气不好的话,尚书大人报警,把行贿者抓起来。礼都送不出去,更别提求人办事。那要是换个方式呢?行贿者换上崭新的长衫,拿把折扇,带上礼盒,来尚书大人府上打开礼盒,里面是幅字画。行贿者跟尚书大人聊聊国学文化,就该字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交换意见。最后二人相谈甚欢,行贿者从眼神中要表露出对尚书大人国学文化造诣之深的惊讶,顿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然后再缓缓表达出鉴于受教育良多,定要把该艺术品托付给尚书大人,自己回去再读浅薄一点的书。至此,送礼见演变为文化人之间的学术探讨,官司打到天边都不算行贿受贿。完事尚书大人派人把这幅字画送到琉璃厂,换几千两银子,大家都很开心,尚书大人也乐得办事。

  陈平就是个送礼高手,他把目光瞄向了冒顿的夫人。走夫人路线是官场上很流行的行贿方式,也是比较好攻克一个课题。陈平带了精美的皮草和一系列财物送给冒顿宠妃,还送上一幅美人画卷,说送上财物如果匈奴还不退兵的话,那大汉皇帝只能把国宝级美女送来了。
  冒顿夫人当场就不干了,送钱的可以,送美人的不行。不就是退兵吗?这事包我身上。很快这位匈奴阏氏就找冒顿商议,她说两国相争不可以互相围困对方的国君,这是风度和素质的体现。再说了,汉朝的土地是咱住得惯的地方吗?中原天子也有神仙保佑,差不多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