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49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09 13:11:29
  第十二节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热一寒之谓病。
  外感伤了人体之后,根据人体的体质不同会有两种变化,阳盛之人被外感之气所郁则阳旺而病入于腑;阴盛之人被外感之气所郁则阴旺而病传于脏。入于腑则热,传于脏则寒。热盛胃家实,则用承气汤攻下,燥热去而人安;寒盛肢冷而下利,则用四逆汤回阳,寒湿去而人和。
  热盛传腑之时而表未解,下早则表邪内陷而成结胸。
  寒盛传脏当用四逆回阳,反用承气攻下则成痞。
  仲景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病发于阳,则阳盛而入腑,入腑则用承气攻下,可表未解,攻之太早则成结胸;病发于阴,则阴盛而传脏,传脏应用四逆去寒,反而下之,胃气更逆则心下痞,也就是太阴之为病,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之证。
  仲景说: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也。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为表脉,表中于风,郁而生热,热则脉数,经热莫泄则郁迫而生疼痛。其脉浮数则胃家非实,所以数则为虚。又其头痛发热,汗出,恶寒,皆表之未解,而医反下之,伤其胃阳,数脉则变迟,胃气上逆,客气动膈,君相之火不能下降,则短气烦躁,心中懊侬,表阳内陷于胸,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湿无泻路,湿热相合,则身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煎大黄,取二升,去渣,纳芒硝,煮一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燥热不在肠胃而结于胸中则为结胸,所以用大黄、芒硝清其燥热。胸为肺之所在,肺生津化水,肺郁则津液化为痰涎,所以加甘遂以去痰饮。
  仲景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如石之硬,这些都是大陷胸汤的证状。
  仲景说: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时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者,大陷胸汤主之。
  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似大承气汤证,但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心下硬为结胸证,少腹也硬满,为结胸兼阳明腑病,宜大陷胸汤。
  我们看一个大陷胸汤证。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陈姓小孩14岁,一日忽得病,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口虽渴,却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大便五日未通,为太阳之湿内入胸膈,阳明之腑燥热内实。宜大陷胸汤除其燥热,攻其痰涎。与大陷胸汤一剂,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病也就好了。
  结胸证有下连少腹的,也有上连颈项的。
  仲景说: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湿热结于胸膈,上熏颈项,则项强,病连颈项,在上部亦丸不亦汤。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芒硝半升,葶苈半升,杏仁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合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有大陷胸汤证,那么就有小陷胸汤证。只不过大的病证重,小的病证轻些。
  仲景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大陷胸汤证,脉沉紧,不按就痛;小陷胸汤证,脉浮滑,按之才痛,症状比大陷胸汤轻,所以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

  小陷胸汤证为湿热蕴于胸膈,用黄连清其热,半夏、栝蒌降逆去痰。我们看一个小陷胸汤证。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罗某,男,身体一向很好,古稀之年,仍勤于躬耕。一日大雨滂沱,在田间遭淋,回到家便感觉不适。到了第二天,心下胀满,烘砖温熨,以求轻快,见食生厌,恶心呕吐,大便溏薄,一日二行,小便黄浊,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皆一派湿热壅结之候。此证正是在心下,按之痛,脉浮滑之小陷胸汤证。与小陷胸汤加减而愈。
  以上就是结胸证的大概内容。下面我们看一下痞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