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43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少阴病,下利脉微,应与白通汤,可是服汤后,病不但不解,反而厥逆无脉,干呕烦,这是因为内寒太盛格阳于外,姜、附之热被寒气所挡不能下达,在上愈增上热,则干呕烦。这时要想达到敌人内部,就要找个内奸给他们带路,这个内奸就是猪胆汁,猪胆汁苦寒之物,与寒气同类,姜附之热在猪胆汁内奸的带领下可以直达下焦,温寒回阳。服汤后,脉暴出为阳气绝根外脱必死,脉微续者,阳气续回主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
  仲景说: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肾水寒,脾土湿,小便不利而下利不止,寒湿腐败,则便脓血。宜桃花汤敛肠固脱而去寒。
  桃花汤方
  粳米一升,干姜三两,赤石脂一斤,一半煮用,一半筛末。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桃花汤用粳米补土而利湿,干姜去寒,赤石脂收肠固脱。我们举一个桃花汤证。
  《经方临证指南》记载一案,程某,男,56岁。大便泻下脓血,血多而脓少,每日三四次,腹痛,手足发凉,神疲体倦,饮食减少。舌体胖大质淡,脉弦缓。

  观其脉证:为脾肾阳虚,寒伤血络,下利脓血,宜桃花汤。
  日期:2016-08-05 12:04:27
  少阴以寒水主令,病则阴盛而阳虚,阴消阳复则生,阴盛阳绝则死,所以少阴之死证颇多。
  仲景说: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脉微沉细,为脏寒,至四五日,寒水越来越旺而自利,阴盛阳脱则烦躁不得卧寐,阴盛阳绝必死无救。
  仲景说: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燥者,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以上几条皆内寒盛,呕吐而下利,四肢逆冷,恶寒而蜷卧,不烦而燥,皆阴盛而阳亡,必死。
  仲景说: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乃阳根下绝,脱而欲亡,必死;其息高者,阳气欲从上脱,能出气,不能吸气亦死。
  阴盛则死,阳复则生,若微阳来复,则又死而复生。
  仲景说:少阴病,吐利,手足不厥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吐利为脏寒盛,但手足不冷,反而发热,为阳气来复,不死。
  仲景说: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恶寒而蜷,下利为阴盛,若利止,自烦,欲去衣被,手足温,为阳气来复,可治。
  仲景说: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为脏寒。脉从紧变微,手足温,为寒去阳复,欲解之兆。
  通过以上诸条我们知道少阴之死,皆死于阴盛阳亡,少阴之生,皆生于阴消阳长。所以仲景说:少阴负趺阳(也就是阳明)者,为顺也。也就是说少阴之寒不能胜过趺阳之阳,阳胜于阴才为顺证。

  我们正常无病之人是阴平阳密,阴阳平衡的。虽然阴易长而阳易消,阴盛亡阳则死,但是若阳旺耗阴,阴津耗竭也是会要人命的。
  仲景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应为寒证,可是却心中烦不得卧,是为阳旺耗阴,少阴肾水为阴液之源,阴液消耗伤及少阴,所以亦为少阴病。此宜用黄连阿胶汤清热滋阴以救少阴。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一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渣,纳阿胶,烊尽,少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汤用黄连、黄芩、芍药清君相之火,阿胶、鸡子黄滋阴润燥。我们看一个黄连阿胶汤证。
  《经方临证指南》记载一案,张某,男,25岁。心烦意乱,到了夜里更严重,难以睡眠,常觉居室狭小,憋闷不堪,而欲奔赴室外。舌尖红赤起刺如草莓,脉数。此乃心火燔烧而耗伤肾水,水火不能既济,造成心烦,不得卧,宜黄连阿胶汤。与汤二剂而寐安。
  如果阳旺极而阴津欲竭则又要用大承气汤急攻以救阴液。
  仲景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脉循喉咙而挟舌本,口燥咽干,此少阴之津欲亡,宜急用大承气汤攻下救之。此为阳盛伤及肾阴者。
  仲景说: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青为肝之色,口干燥,为热盛伤及肝阴,亦急用大承气汤攻下。
  仲景说: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胀,不大便,此为胃家实证,为热盛伤及脾阴,亦当急下。
  以上三证为趺阳胜少阴之证,与阳明急下三证相同,之所以称为少阴病,是因为阳盛极伤阴,而少阴为众阴之源,所以称为少阴病。
  以上就是少阴经的大概内容。少阴过后就剩下人体的最后一道防厥阴经。下节我们看一下厥阴经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