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39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观其脉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寒,为太阳病中风桂枝汤证;不欲食,恶心呕吐,口苦脉弦,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此乃太阳、少阳合病,与柴胡桂枝汤,一剂咳嗽止,二剂而呕吐止,能食,诸症尽失。
  少阳病则经气不降,相火上逆而外泄则发热,胆木不降则胃土亦不降,胃土上逆则呕。
  仲景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相火不降则生热,热盛则传阳明之腑。
  仲景说: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服柴胡汤后,虽然少阳之病解,但是热盛而渴又变成了阳明病,按其症状而治之。有时少阳证未解,而相火郁蒸入于阳明之腑,形成少阳、阳明合病,这就要用大柴胡汤双解阳明、少阳之邪。
  仲景说: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若邪在表,则汗出当解,汗出不解,说明热盛于里,阳明病,自汗出,胃腑燥热,水谷莫容,则呕吐而下利,胆胃之气上逆则心下痞硬,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枳实四枚,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用柴胡、黄芩、芍药清少阳之火,枳实、大黄泻阳明之热,半夏、生姜降逆而止呕吐。我们举一大柴胡汤证看一下。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郭某,女,56岁,有时下利脓血,一日数次,有时十几日了才大便一次,已经病了三个多月了。西医按细菌性痢疾治疗,用了很多抗菌药没效。最后找作者治疗,望其面色萎黄,形容憔悴,舌淡红,苔薄黄。问其症状寒热往来,饮食不思,呕恶腹痛,嗳气矢气之后舒服些,口苦,口干,不思饮,脉象沉弦。
  观其脉证:寒热往来,饮食不思,口苦,脉弦皆为少阳症状,又按其腹,腹胀满,重压痛甚,说明内有燥屎,为阳明之病。症状合在一起就是少阳、阳明合病,与大柴胡汤二剂,泻下脓血甚多,呕吐止,食欲增,寒热往来不再。腹中仍有压痛,再与二剂,病愈。
  以上就是少阳经的大概病证,不过少阳病有被误治而成为坏病的,比如本来是小柴胡汤证,医生误治给开了个大承气汤,吃了之后病肯定不会好,而且病证可能从小柴胡汤证变成别的证,成为少阳坏病,下一节我们就谈一下少阳坏病。
  日期:2016-08-03 15:11:43
  第七节  少阳经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其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小柴胡汤证;若表证未解为柴胡桂枝汤证;若胃腑阳旺则又与阳明合病,为大柴胡汤证;这些都是少阳本病。如果少阳病误治,经发汗、吐、攻下、温针,使柴胡汤证罢而变生它证,是为少阳坏病,然后按其坏病之证而治之。
  仲景说: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少阳病则相火不降,相火郁升则头痛发热,热盛则伤津夺液易传阳明之腑。

  仲景说: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少阳病本来相火郁蒸,伤津耗液,如果再发汗,使津液外出而大耗,则胃腑燥热,如果胃津续复则胃和而愈。若胃燥不和,则心烦而悸。
  仲景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正是传阳明、少阳之时,阳明燥盛,少阳火盛都能伤津夺液,造成心中烦而悸,宜用小建中汤补津液之亏,清燥热之火。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倍芍药以清风木,加胶饴以补津液。
  少阳火旺不仅会耗亡津液造成心烦而悸,严重的还会阳盛伤阴造成心动悸,脉结代。
  仲景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之后,少阳相火郁而大旺,火旺则消耗营血,血少则心得不到滋养而动悸,脉中血少,则脉结代。宜用炙甘草汤补津血之亏,清燥火之旺。
  炙甘草汤方
  炙甘草四两,人参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冬半升,麻仁半升,桂枝三两,生姜三两。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炙甘草汤用人参、甘草、大枣补脾胃之土,地黄、阿胶、麻仁滋润经脉而泽枯槁,桂枝、生姜通经脉之瘀,脉冬清肺金之燥。我们举一个炙甘草汤证。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姚姓律师,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心常跳跃不宁,此属脉结代,心动悸,宜炙甘草汤。服汤十余剂而病差。
  少阳病柴胡证,而医者用攻下之剂,如果下后柴胡证还在,未转入别经,应还与小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仲景说: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如果下后变生了别证,要随其变证而治之。
  仲景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下后,胸满烦惊,为少阳证,谵语为阳明证,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为湿盛,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半夏二合,人参一两五钱,大枣六枚,生姜一两五钱,桂枝一两五钱,茯苓一两五钱,大黄二两,铅丹一两五钱,龙骨一两五钱,牡蛎一两五钱。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渣,温服一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汤解少阳之邪,加大黄止阳明谵语,加茯苓利小便以去湿,加龙骨牡蛎敛神魂而镇惊。我们举一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案例。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李某,女,33岁,病已有八九日,眩晕阵作,发作时,自觉有气行于手、足心,随即手足乱动,或抓或踢,不能自已,心中明了,口不能言,大约十至三十分钟才停止。一日发作数次,问其症状,胸胁苦满,经常太息,日暮寒热,心悸易惊,心中烦热,常饮冷水取快。望其舌淡红,苔薄黄。四肢厥冷,心下、脐左右拒压,切得脉象弦滑聚于关上。
  观其脉证:胸胁苦满,寒热太息为少阳证,心烦饮冷为阳明证,神魂失归则心悸易惊。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与汤三剂,病再未发。
  小柴胡汤证下后亡阴,阳旺入腑又会成为大柴胡汤证。

  仲景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愈。
  小柴胡汤证而下之,下后柴胡证仍在者,与小柴胡汤,如果呕不止,心下急,为阳明胃腑燥热,水谷莫容,故呕不止,宜大柴胡汤双解阳明、少阳之郁。
  如果小柴胡汤证下后亡脾胃之阳,阴盛而病连太阴之脏,则又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仲景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 发汗而复下之,亡脾胃之阳,脾湿则小便不利;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为少阳病;相火上逆则渴,上热下寒则头汗出而身无汗,宜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牡蛎二两,栝蒌根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黄芩解少阳之邪,牡蛎除满而消结,栝蒌根清热而止渴,干姜、甘草温脾去寒。我们举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段某,32岁,在作绝育手术时,由于胆怯恐惧,肢体颤抖不已,术后一年多了,还是颤个不停,平日心烦易怒,胸胁苦满,喜太息。生气则四末厥冷。食冷则泄泻。口干口苦,舌淡红润。脉象沉弦。
  观其脉证:胸胁苦满,口苦,脉弦为少阳证;食冷泄泻为脾寒,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少阳而温中土。与汤三剂颤抖止,胸膈松快,再与三剂,巩固其效。
  以上就是少阳经坏病的大概内容。三日之后,病将从少阳而入太阴,仲景说: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伤寒三日之后,三阳经尽,当由阳入阴,下一节我们看一下太阴脏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