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35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31 12:22:24
  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黄汤,外有风寒内有燥热用大青龙汤,外有风寒内有湿寒用小青龙汤,表解而热盛则用白虎清金,表未解而水盛则用五苓排水,这些都是在表,在上,在气分之病,而太阳为膀胱之经,膀胱为太阳之腑,太阳病会随经而入于膀胱,膀胱与血室相近,则热结下焦血分,形成桃核承气汤证。
  仲景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热结膀胱,造成下焦血热,血热则神乱而发狂,如果其血自下则热虽血去而病愈,如果不下就要用药物给它攻下去,但是要等表解了之后才能攻下,如果表不解而攻下则表邪内陷又生别症,攻下宜用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枚、桂枝二两、甘草二两、大黄四两、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纳芒硝,更上火微费,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桃核承气汤用桃仁破血结,大黄、芒硝除血热而攻下,血热去而病愈。我们举一个桃核承气汤的案例。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女子,二十岁,出外上街买东西去了,在街上被惊吓到了,回到家就发狂了,逢人便打(估计在街上是被别人打架给吓的),本来是一弱女子,发狂之后却力大无穷,把她哥哥的腰部都给击伤了,弄的她哥卧不能起,过了数日,才找曹颖甫诊治,这时依旧很狂,便乘她入睡的时候给她诊察,脉沉紧,少腹似胀(少腹急结),询问她哥哥,方知其经事二月未来,乃知为蓄血之证,遂书桃核承气汤与之,此女服下之后,下黑血甚多,狂止,而见人羞闭不出。

  桃核承气汤为热结膀胱,血结的还不严重,如果血结的严重的话就成了抵挡汤证。
  仲景说: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太阳病随经入里,脉微而沉,沉主在里,热结下焦血分,少腹硬满,其人发狂,此应下其血结,宜抵挡汤。
  抵挡汤方
  大黄三两,水蛭三十枚,虻虫三十枚,桃仁三十枚。
  上四味,为末,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抵挡汤加大了破血之药用水蛭i、虻虫、桃仁三味破血之药破其结血,用大黄除热而攻下其血,取名抵挡,功如其名。我们举一个抵挡汤证。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为一男子患此证,一般蓄血之证都是女子比较常见,男子很少有这种症状,而这位男子少腹胀痛,小便清长,而且目不识物。按其症状确为蓄血之证,曹颖甫给他开了一剂桃核承气汤,服后片时,即下黑粪,而病证如故。再投二剂,还是如此,这时曹颖甫的弟子章次公在旁边说:与抵挡丸怎么样?曹颖甫听后,认为此证确实很重,非轻剂所能愈,乃决定用抵挡汤下之,服后,黑粪与宿血齐下,再进一剂,病者能伏榻静卧,腹胀平,痛亦安。

  抵挡有汤又有丸,汤之力猛,丸之力缓,其所治之证亦轻。
  仲景说: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亦抵挡丸。
  抵挡汤证是少腹硬,抵挡丸之证比较轻为少腹满。
  抵挡丸方

  大黄二两,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桃仁二十五枚。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煎一丸,取七合,服之。当下血,若不下者,连服。
  抵挡丸证比较轻用的药量都比抵挡汤少。我们举一个抵挡丸证。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女子,经停九月,腹中有块攻痛,一医用三棱、莪术以无效,乃求诊于陈葆厚先生,陈先生说:三棱、莪术力道太小不能胜病,我有一药能治你的病,不过这个药吃了之后,药与病在体内相战,你会感觉肚子很痛,到时痛的时候你可别骂我。病人说:我绝对不骂您。陈先生给她开了抵挡丸三钱,开水送下。到了夜里,病人痛的在床上反复爬行,痛不能忍而大骂医生,到了天明,大便泻下污物甚多,痛大减。到了第二天复诊,陈先生问她:昨夜你骂我了没?病人告诉他:确实痛的骂个不停。

  以上就是太阳病证,如果病在太阳时没治住,病就会往里传,就会从太阳传入阳明,下一节咱们看一下阳明病证。
  日期:2016-07-31 19:43:50
  第四节  阳明经实证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到了二日就传到阳明经了,阳明以胃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为胃之经,胃为阳明之腑,若胃阳不旺则不入阳明之腑,三日便传少阳之经,六日经尽而汗解。若胃阳偏旺则入阳明之腑而化燥热,燥热之气伤津夺液,使大便干结,形成阳明病。
  仲景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阳明病有三个来路,一个是从太阳病变过来的,一个是从少阳病变过来的,一个是因为自身阳旺而得的。

  仲景说: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正阳阳明为自身阳旺,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为病在太阳、少阳时误治亡津液使胃燥热而变成阳明病。
  仲景说: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阳明病本来是因为胃阳旺,燥热之气伤津亡液而形成阳明病。现在病在太阳,由于发汗、攻下、利小便使津液消亡,胃中变得干燥,而变成阳明病。这是从太阳病变成阳明病的。
  阳明病有阳明病的症状。
  仲景说: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由于体内燥热,所以身热,热的汗自出,也怕热,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有经病和腑病之分。
  仲景说: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脉迟,微恶寒,为太阳中风证,宜桂枝汤发表,又因其汗出多,为胃阳旺,所以称阳明病。
  仲景说: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此为病在太阳,而阳明之气旺,郁而愈发,形成太阳阳明合病,用麻黄汤发太阳之寒则太阳病除,阳明之郁亦除所以宜麻黄汤。
  仲景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汗出、恶风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可又项背强几几,此为太阳表病不解,郁遏阳明经腑之气,不得顺降,逆冲胸隔,背为胸之腑,胸隔胀满,则项背壅阻,几几不柔。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葛根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芍药二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喝粥。
  桂枝加葛根汤用桂枝汤解太阳中风之郁,加葛根解阳明之郁。
  仲景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无汗恶风为太阳伤寒麻黄汤证,因其项背强几几,又连阳明经腑,所以加葛根解阳明之郁。
  仲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郁遏阳明之腑,胃腑被郁则不能容纳水谷而下利,宜葛根汤解太阳与阳明之郁。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二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葛根汤为桂枝汤加麻黄以解太阳之郁,加葛根解阳明之郁。下面我们举一个葛根汤证。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一日有三人同去看病,让曹颖甫感到奇怪的是这三个人都是头痛,身恶寒,项背强痛,脉浮数,其中一人有汗,二人无汗,所以一个是桂枝加葛根汤证,另两个为葛根汤证。服后,其病皆愈。后来问他们为何三个人得一阳的病,原来这哥三个夜里一起杀猪,深夜受寒而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