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34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风寒双感的症状是有时是中风的症状,有时是伤寒的症状。伤寒发于阴,卫盛而营弱就会寒而无汗;中风发于阳,营盛而卫弱就会热而有汗,就形成了有时热,有时寒,往来寒热如疟的症状。如果其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脉又微缓,这说明正气足,就会自愈。如果面有热色,其阳气被风寒所郁,不能外发,风寒欲出而不能出,身就会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去其风寒。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甘草一两、大枣四枚、生姜一两、麻黄一两、杏仁三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渣,温服八合。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作用就是桂枝和麻黄汤的共同作用。下面我们举一个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案例。
  《临证实验录》里记载这样一个病例,一张姓男子,感冒半月多,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恶寒发热,寒多热少,骨节酸楚,到了子夜汗出热退。到了第二天还是如此,周而复始。弄得体倦乏力,也没食欲。从其恶寒,可知其为太阳病,上午发热恶寒,夜半汗出而解,如疟之状,为桂枝麻黄各半证,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一剂而汗出津津,恶寒发热止。
  日期:2016-07-30 18:17:43
  无论是风伤卫还是寒伤营,都为太阳病,属皮毛之疾,皮毛之疾都比较轻一般要不了命,就好比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刚占领东北,还在中国的边缘地带,离南京还远着呢,所以老蒋他不急。不是老蒋不急,老蒋急的是内伤,老蒋那时认为最要他命的是***(内伤),而不是鬼子(外感),所以老蒋说攘外必先安内。

  内伤是慢性的一时半会要不了命,但是一时半会他也治不好,而外感病比较急,据说当时鬼子计划三个月把老蒋给灭了,可见有多急,最后逼得老蒋只有放下内伤,先治外感。
  当时鬼子只在东北,还没入山海关,好比得了外感还在太阳经,在体表还没入里,虽然鬼子没入关但是关内的中国人他也有反应呀,毕竟鬼子到门口了,胆大爱国的开始准备抗日了,胆小怕死的都开始跑路了。而外感刚伤了太阳经,虽然还没入里,但是体内它也有反应,这种反应它也有两种,一阴一阳,阳性生热,阴性生寒,就形成了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咱们先看大青龙汤证。
  仲景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中风为风伤卫,其脉应浮缓,汗出而身不痛,但是现在却脉浮紧,身疼痛而不汗出,这是因为卫气比较旺,风不但战胜不了卫气,而且还把卫气的暴脾气给激发了出来,使卫气的收敛之力更大,造成脉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烦躁是因为阳旺生热而烦躁,所以用大青龙汤发表而清内热。
  仲景又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伤寒为寒伤营,寒伤营,脉应浮紧,身疼痛,但是现在脉浮缓,身不疼,但重;缓为营血疏泄之象,这是因为营血之气比较旺盛,寒气战胜不了营血,也把营血给激怒了,疏泄之性大发,造成脉缓而身不疼,这也是因为阳气旺,营血之气旺而生热,亦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如鸡蛋大一块打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牡蛎粉)扑之,一服汗出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用麻黄、桂枝以发表,兼用石膏以清里热,为太阳病必备之方。下面我们举一个大青龙汤证。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男子姓宋,发热两月多,每天午后恶寒发热,头痛骨楚,体温达40度,喜吃冷食,大便秘结,这属于有里热,这一症状非常符合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与大青龙汤一剂汗出而发热止。
  大青龙汤证为外有风寒,内有燥热,小青龙汤证正与其相反,外有风寒,内有湿寒。
  仲景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证不解,而内有水气,水气阻肺胃下降之路,肺气上逆而生咳嗽,胃气上逆而生干呕,或火气不降而渴,或水盛而为利,或浊气上逆而为噫,或脾湿肝郁而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肺气郁阻而为喘,凡此众证皆因内有湿寒阻上下升降之道而生。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芫花泻水,水去则利止),如鸡蛋大,熬令赤色。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栝蒌根清热而止渴)。
  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附子暖水而降浊气)。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茯苓利水而泻满)。
  若喘者,加杏仁半斤(杏仁降肺气而止喘)。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发表,半夏、五味子、细辛、干姜降逆止呕而去湿寒。下面我们举一个小青龙汤案例。

  《经方实验录》记载一案,这个患者叫张志明,由于夏天炎热,这哥们喜欢游泳,在水里游久了,被水寒之气所伤,因而咳嗽,吃了很多药也不见效,而且遇寒则加剧,这就属于内有湿寒,与小青龙汤而愈。特别是现在瓜果冷饮吃的比较多,又吹着空调,很容易得小青龙汤病。
  日期:2016-07-30 23:09:14
  大青龙汤为外有风寒,内有燥热。在发展发展,内之燥热会越来越盛,热盛则汗出而表解,体内就只剩下燥热之气了,这就要用到白虎汤。
  仲景说: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里有热表有寒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汤证就一个字热,体内热浪滚滚,热占阴位,逼阴于外,则内有热表有寒,热盛则脉盛而波涛汹涌形成滑象,又因里有热表有寒则脉滑而厥,外无大热,而口燥渴。

  白虎汤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药味虽少,但是清热之功却很大,这主要得益于石膏,而且石膏用了一斤之多,当然了用的少了也不行,如果口燥渴,还要加人参三两,益气生津以除渴,名为白虎加人参汤,古之人参为今之党参。下面我们举一个白虎加人参汤的案例。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病人,女性,四十岁,产后体质虚弱,感伤风寒,刚开始发热恶寒,头痛骨楚,一医注射安乃近以治,汗出而热不退,恶寒停止而恶热开始,此时表解而体内燥热,五内俱焚,大渴引饮,一日夜饮水四壶,渴犹不解,面红耳赤,烦躁不宁,头汗蒸蒸,舌红少津,脉象洪数,此乃白虎加人参汤证,与汤一剂而愈。

  日期:2016-07-31 08:03:06
  小青龙汤证为心下有水气,在发展发展就是全身有水气,形成了五苓散证。
  仲景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六七日为经尽表解之时,但是表不解还烦,里还有渴欲饮水之证,看似热证,而喝了水之后又吐了出来,这叫水逆。是因为体内水湿过多,运化不掉,水湿阻阴阳升降之路,把火气给阻隔到了上面,形成烦而渴之证,可是体内水湿过多,喝下水之后,新水与旧水不能相容,则又吐出,这就要用药物把体内过盛的水给排出去,才能复阴阳升降之路,不渴不烦,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泽泄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勺,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散用猪苓、茯苓、泽泻排上中下三焦之水,白术燥湿,桂枝温经发汗。五苓散为排水之良方,我一般都用汤剂,不用散剂。我就举一下我自己用五苓散的经验。
  我体质虚弱,属于阳虚体质,有一年冬季身上起了湿疹,体外有湿疹说明体内的湿气更大,有诸内必显诸外,我就给自己开了五苓汤,有于阳虚就又加上了四逆汤,喝了一剂就见轻,三剂而病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