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23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水喝进肚里之后,靠脾阳的蒸腾作用,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下行,把雾气化为水,有用的为津液润泽脏腑,没用的也就下行到膀胱成了尿液。经过蒸腾作用的水为熟水,未经过蒸腾作用的水为生水,生水就要靠药物进行蒸腾化为熟水排出体外,茯苓、泽泻就用这样的作用,不过泽泻升下焦之水去下焦之湿。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性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日期:2016-05-27 21:57:04

  第十味  葛根
  中草药有的用植物之根,有的用其茎,有的用其叶,有的用其花,有的用其实。有的植物根、茎、叶、花、实之功用大致相同,当然有的功用也相反,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反,其功效决定于各部秉气之厚薄多少,得气薄者其功效就小,得气厚者其功效就大。
  葛根用的就是葛之根,既然用的是其根,证明其根得气多,得气厚。我们平时的食物中就有很多根类的,比如土豆、红薯,可是土豆、红薯的大小和葛根确实没法比,土豆一般也就拳头那么大,红薯稍微大一些,而葛根大的有人那么高,比人的腿还粗,可见其根之大,得气之厚。
  葛根又长又粗,入土深,得土之气厚,得土中之津液也多,所以其能补人身之津液,清阳明胃土之热,能治消渴、除热。
  葛不仅根大,其藤蔓也长,长的有十余米,可见葛根能把其津液输送之远,而藤蔓好比人身之经脉,人身最长的经脉为太阳经,而葛根就能补太阳经之津液。
  葛根色白气平味辛甘与肺颇合,肺主皮毛,葛根能散发腠理,除热邪,我们知道酒是热性的,而葛根和葛花都能去热解酒毒,花能散,解酒葛花犹胜葛根。
  《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味甘,性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日期:2016-05-30 15:54:03
  第十一味  柴胡
  天下万物皆感天地之气而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其气各不相同,而柴胡仲冬生白蒻,仲春生苗,仲夏茂极,仲秋成实,冬天寒冷属阴,而阴极生阳,寒冬之时,一阳始生,柴胡仲冬生白蒻随阳气生而萌,春夏阳盛之时而盛,秋天阴平之时而枯萎,柴胡就是秉阳之气而生,具有阳气的性格---上升,所以柴胡能升而且特香。
  柴胡冬生白蒻,春生苗,冬天属阴,春天属阳,柴胡能出阴入阳,也就是说柴胡一只脚在阴,一只脚在阳,阴在里,阳在外,属于半表半里之药。
  而人身半表半里之脏就是胆,经云:“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这里说明胆为脏。
  我们知道六腑为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胆,也就是说胆即为脏又为腑,禀阴之体,具阳之位,根阴达阳,半阴半阳,所以经云:“胆为中正之官,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柴胡之性和我们人身之胆非常的相应,所以柴胡为少阳胆经之要药,伤寒传到少阳经时一般就要用柴胡。
  《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味苦,性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日期:2016-05-30 22:47:52
  第十二味  五味子
  天生气,地生味,中药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而五味子味如其名五味俱全---酸甜苦辛咸都有。五味子有皮、有肉、有核,其皮肉初酸后甘,甘少酸多,其实熬点五味子喝,基本上也就尝到酸味,虽然五味子五味俱全,但是唯酸味独盛,酸能收,所以五味子能治咳逆、上气,仲景治咳必用五味,当然五味性热,寒性的咳比较适合,热性的就不行了。
  其核先辛后苦,辛少苦多,但是皮肉核都俱咸味,咸能归肾,其核很像猪肾,其实人肾和猪肾都差不多,取类比象其能补肾,所以《本经》说其能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春生苗,开花于春夏之后交,秋结实,是发于木,盛于火,告成于金。秋之气辛,春之气酸,而五味成于秋却酸味独盛,是肺之气交合于肝也,肺之气降,酸入肝,五味色红紫,红为心之色,肾之色为黑,红黑相合为紫色,可见五味子能收诸气归肾,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亦能说明其能益气,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神农本草经》记载:五味子,味酸,性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日期:2016-06-01 22:27:35

  第十三味  细辛
  不知为什么,对于中医我有一种天生的热爱,这种爱,上学时的我并不知道,早年上学时没接触过中医,甚至有病都没看过中医,只知道中医很神秘,却不知道怎样学,直到那一年有缘相遇,瞬间就把内心的爱全激发了出来,绝对是深深的爱,从此我的世界里就只有“她”,并且在书上写下---今生爱中医,今生恋中药。
  中医真的很有意思,她有很多让我喜欢的“点“,比如中药的名字,我每当看到中药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一阵高兴,因为中药的名字起的都非常的好听,而且也很有个性,但然也都有来历。
  细辛为什么叫细辛,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不理解,直到我去药店买药见到它才弄明白,五味子、干姜、细辛这三味药为仲景治咳之要药,有一次去药店买这三味药,第一次去买的时候,那家药店给我抓的是细辛的叶,吃了之后见效了,我就又去买三剂,这次去的是另外一家药店,我一看有一味药和上次抓的不一样,我问她:这是什么。她说:这是细辛呀,你看细细的。这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它叫细辛了。

  上次那个药店给我抓的是细辛的叶,这次抓的是根,细辛的根叶功用一样,但是根的功效更强,一般用根,因为其根又细又长,味又极辛,所以取名细辛。

  细辛味辛,性温,色紫,紫为红黑相合之色,红为心色,黑为肾色,心为手少阴经,肾为足少阴经,心肾皆属少阴,细辛入少阴经,去少阴经之寒邪,仲景《伤寒论》少阴篇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去少阴之寒。
  细辛味又极辛烈,辛能散,凡依附于人身之精血、津液之寒其皆能散去,但细辛有不过钱之说,是指入散剂,因为细辛味辛烈有毒,但是入汤剂经过高温煎煮,其毒素就会被破坏,用大剂量也没事。
  《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味辛,性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日期:2016-06-03 22:26:22
  第十四味  半夏
  半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天的一半,因为夏天才过一半半夏就枯萎了,因此得名半夏。夏天枯萎的还有一种草叫夏枯草,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夏天是植物生长的最茂盛的时候,可半夏和夏枯草却在这个时候枯萎了,显的有点不正常。

  按照太极图的原理,阳极生阴,夏天在过了一半之后,也就是五月(阴历)中旬之后,天气开始炎热,马上也就进入了我们的暑假,而阴就诞生在这阳极之时,半夏和夏枯草就在这阴生之时死掉了,也就是说它们只在阳里生,不在阴里活,在阳里生就具有阳的性格,阳是从阴中来,夏枯草就能把阳气从阴中升出来,可半夏却是用它把人身的阳气降到阴里,这是为什么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