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15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萎病主要是因为体内热气过旺,造成体内阴津亏虚,不能润养躯体。
  所以治痿病就要补充体内的阴津,而我们体内阴津的补充就要靠我们的脾胃消化食物来化生。胃之经为阳明经,才有了治痿独取阳明。
  黄帝问岐伯治痿为什么独取阳明(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说:阳明胃主消化食物,为五脏六腑之海,化生气血润养宗筋,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为经脉之海,气血旺盛,渗灌溪谷,与阳明经共同润泽于宗筋,而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为诸经之长,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阳明虚则气血不足,宗筋得不到润养就会驰纵,带脉不能收引,诸筋松懈,足痿不能行走。所以治痿独取阳明。
  日期:2016-04-26 13:28:27
  第十节  岐黄论厥
  厥,也就是厥逆,往一个方向逆,能量逆到了一边,那能量就集中到了一边,集中到一边的能量不是热就是寒。所以厥分为热厥和寒厥。热厥和寒厥是怎么生成的呢?黄帝就向岐伯问了其生成的原因。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说:阳为热,阴为寒,阳气衰少,阴气独盛,阳的位置被阴气占据,就会显现出阴的本气---寒,形成了寒厥。
  同理,阴气衰少,阳气独盛,阴得位置被阳气占据,就会显现出阳的本气---热,形成了热厥。
  黄帝又问:热厥为什么会从脚下开始热呢?
  岐伯说:阳在外,阴在里。阳气起于脚五指的外面,阴脉集于脚下而聚于脚心,阴气少,阳气盛,阳气侵占阴的位置,所以热厥是从脚下开始热也。

  那寒厥为什么会从脚五指一直寒到膝盖呢?黄帝接着问到。
  岐伯说:阴气起于脚五指的里面,阳脉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阳气少,阴气盛,阴气就会侵占阳的位置,所以就会从脚五指一直寒到膝盖上。阴气在里面,所以寒厥是从内往外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黄帝又问:是怎样伤了阳气造成寒厥的呢(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说:人的阴器,乃宗筋之所聚,太阴经与阳明经之所合。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大自然阳气多阴气少,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大自然阳气少阴气多。如果在秋冬季节,房事过多,精气外泄,阳气耗损,阴气独盛,肾阴之气上升于脾胃,造成脾胃阳虚,脾胃主四肢,脾胃阳虚而阴盛,就会使四肢手足寒凉。
  那又是怎样伤了阴气造成热厥的呢(热厥何如而然也)?黄帝继续问到。

  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酒过度造成的。
  酒是热性的,酒喝到胃里之后,热量就会往外散使络脉满而经脉虚,经脉中阴气虚则阳气就会进入使胃中燥热,胃中燥热则不能化生津液。
  脾把胃化生的津液散发到四肢,现在胃不能化生津液,四肢得不到阴津的滋灌,阳气独旺就产生了热厥。
  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倒床就睡,熟睡之后,脾胃也休息了运化之力大减,吃的饭喝的酒就会积聚在脾胃之中,酒气热,谷气也热,二者热气相加,热盛于中,就会使内热而小便黄赤。
  酒气彪悍而热,经常饮酒,酒之热性耗人阴气,阴气减少,阳气独盛,热气遍全身,所以手足尽热。
  黄帝又问:厥有时令人腹胀满,有时突然令人不知人,过了半天或一天才清醒过来,这是因为什么呢?
  岐伯说: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阳循环身体平和。如果阳气不降独盛于上,下部阳气虚阴气盛,阴气盛则寒,寒则脾胃不能运化,腹就会胀满。
  阳气盛于上,阴气盛于下,阴气逆上侵逼阳气,阳气就会散乱,神明纷扰就不知人了。过半天或一天之后,上逆之阴气消减,阳气复旧,阴阳平和,神明清醒就又知人了。
  日期:2016-04-27 19:11:12
  第十一节  岐黄论痛

  我们知道有很多病都会痛,不论大病小病如果痛的话真的让人很难受,轻一点的痛都疼痛难忍,重一点的就痛不欲生了。那为什么会痛,痛是怎么生的,黄帝带着疑惑就去询问了岐伯。
  黄帝问:天人相应,古今相同,人人相类,如果一个人知天知地,知古知今,知人知己那这个人也就算的上是一个明白人了。可我现在有一事不明白,夫子能不能给我讲明白,让我看一眼就知道,摸一下就明白。由于黄帝问的话太经典,咱们摘录如下。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岐伯向黄帝再拜稽首说:你问的是那方面的呢?
  黄帝说:人的五脏卒然而痛是因何而生?
  岐伯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袭经脉,使经脉凝涩不通,不通则痛,故卒然而痛。
  黄帝又问:为什么有的痛很快就不痛了,

  有的痛个不停,
  有的痛的不可以按,
  有的痛按了之后却不痛了,
  有的按也没用依旧痛,
  有的喘动应手,
  有的心与背相引而痛,
  有的胸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有的腹痛引阴股
  有的痛宿昔而成积
  有的突然而痛,人也昏死过去了,过了一会又苏醒过来了,

  有的痛还呕吐,
  有的腹痛而拉稀,
  有的痛不吐不拉闭而不通,
  这么多的痛都不一样,是怎么生的呢?

  岐伯说:寒气客于经脉之外则脉寒,热胀冷缩,脉寒就会收缩,脉一收缩就会牵引外面的小络,小络被牵动就会卒然而痛,寒气遇到热气就会散去,立马就不痛了(得炅则痛立止)。如果被寒气伤的重的话,就会痛个不停(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脉中温气相薄使脉胀满,满则痛而不可以按。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膜原空虚,按之则血气散于空虚之处,隧路通畅,所以按之痛止。如果寒气客于挟脊之脉,则按之无益,因为挟脊之脉在人体深处,按之不能及,所以按了也等于没按,也就按之无益了。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下起于关元,随腹直上,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寒气客之则脉不通,不通则经气上行被阻,经气冲撞,所以痛处喘动应手。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入于心俞,则血脉凝涩,凝涩则血不流行而营气虚,其俞注于心,所以心与背相引而痛。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乃肝脉,系于肝布胁肋抵小腹而络于阴器,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涩脉急,所以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寒气客于阴股,其气上及少腹,血涩在下牵引,筋脉短急,所以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络血凝涩不能流注于大经,血气停留,结而不行,日久成积,所以痛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五脏,五脏为阴,内藏阳气,被寒气所伤,阳不内藏上逆而外泄,阳主生,阴主死,阳气外泄未归,所以卒然痛,死不知人,过一段时间阳气复反则又复生(气复反则生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