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55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此,《汉书#窦田灌韩传》里是这样解释的:“安国为御史大夫五年,丞相蚡薨。安国行丞相事,引堕车,蹇。上欲用安国为丞相,使使视,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班固的说法是,韩安国当时摔瘸了,所以就没任用他当丞相。
  但是,后面的记载是:“安国病免,数月,愈,复为中尉。岁余,徒为卫尉。”中尉与卫尉,固然也算是要职,但是与丞相和御史大夫还是没法比的,这明明就是降职使用!后来,韩安国更是被调到渔阳等地屯守,彻底离开了权力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汉书》的韩安国摔坏脚的解释,如果确有其事的话,那么也多半只是个借口而已:汉武帝从心里根本也不想再树立一个权臣了!尤其是这个权臣会有独立的见解!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享国五十多年,确实涌现出了很多人才,先后任用过的丞相有十三个之多,但是偏偏就没有一个像样的丞相大才——人才不是没有,是不用。
  而在韩安国摔坏脚的此时此刻,至少我们能够肯定的是,符合汉武帝心意的新一代的朝臣已经成长起来了,像韩安国这样的老臣完全可以甩一边去了。比如新近负责查处陈皇后巫蛊案件的张汤,办事就特别得力。比如,卫青们就完全可以大用。权力在我手上,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汉武帝已经明白,权力运用的真谛在于,首先要确保权力时刻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这已经是个不需要萧何曹参陈平的年代,庸才见爱何尝不是高明的统治艺术。
  日期:2014-12-09 17:20:00
  3、中朝政治
  汉武帝此时已经具有了高超政治技巧的明证,是他对于政权的组织形式有了全新的见解——一方面,他运用庸才担当丞相之位,既避免了朝局的动荡,又在事实上使自己更加一言九鼎;另一方面,他开创了看似与丞相之位平行,但实际上掌握政权的“中朝”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他任意选用亲信人员担当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些人虽然名义上来头不大,但因为在汉武帝身边办公,能随时出入宫禁接收和发送汉武帝的命令,也更了解汉武帝的种种意图,因此实际上相比于“外朝”的丞相等国家大臣慢慢就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也就进一步架空了本来可与皇权抗衡的相权。

  “中朝”的兴起,始于卫青。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因为被汉武帝所宠爱,并且很快就有了身孕,因此深为皇后陈阿娇所忌恨。陈阿娇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女主人公,她的母亲是窦太后的唯一的女儿、汉景帝的胞妹长公主嫖。
  长公主嫖本来想把陈阿娇许配给汉景帝的第一个栗太子为妃,但栗太子的母亲栗姬是个妒忌没有头脑的女人,因为长公主经常给汉景帝献美女,所以栗姬非常恨长公主,这时候当然就不同意陈阿娇与废栗太子的婚事。
  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的长公主又来求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要求让陈阿娇与汉武帝结婚,王夫人有头脑得多,爽快的答应了并显得欢天喜地的样子。后来据此演变出了一个并不见于汉朝史籍但颇可信的故事,就是小汉武帝刘彻说长大了要给陈阿娇造一个金屋子住。
  后来,长公主嫖就不断运用自己在哥哥汉景帝那里的独特影响力,说栗姬和废栗太子的坏话,说汉武帝母子的好话,最终导致汉景帝废太子重新立汉武帝为继承人。所以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身份无比高贵,又自恃自己母女在汉武帝成为继承人一事上立有大功,所以无比骄横。但是,她却始终不孕!为此她先后花了九千多万钱,也没有治好这个不孕不育症。而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却很快就怀孕了,这让陈皇后妒火中烧。

  于是,她做出了一系列不聪明的举动,比如派人把卫青抓起来准备处死,比如行巫蛊之事。结果导致了她自己的皇后之位被废,连带着有楚服等三百多人被诛;而卫青姐弟更被汉武帝所垂青。汉武帝先是封卫青为建章监,大约就是管理建章宫的一把手。后来看到卫青这个人还是非常低眉顺眼的听话,执行力也强,所以汉武帝准备予以重用。
  机会很快来了。第二年春天,匈奴再次入侵,汉武帝决意派大军反击。他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担当总指挥;此次出征的总体阵容也堪称卫青班底的“兄弟连”:骑将军公孙敖——他是卫青的哥们和恩人,就是他把卫青从陈皇后那里解救了出来;轻车将军公孙贺——他是卫青的大姐夫、汉武帝的连襟。只有一个骁骑将军李广算是老军伍。
  尽管史书上没有明说,但这其实又是一次失败的战役!“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大军远征,这一点成绩等于没有,但是损失可谓惨重,“广、敖失师而还”——一共四支部队,有两支全军覆没,只有将领李广和公孙敖逃回来了!
  但此时的汉武帝显然心情大好,这个失败不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统帅卫青的宠信,甚至对于直接责任人李广和公孙敖也并未认真追究其责任。此后,汉武帝甚至进一步晋封卫青为大将军,使这一本来只是作为战时使用的“军衔”常态化,使之成为与丞相一职并立且实质上高过丞相的职务。这再次体现了,在独裁人治政治环境里,干得怎样不关键,为上级满意更关键。

  再后来,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得到汉武帝的宠爱,被封为骠骑将军。为此汉武帝还特别声明,骠骑将军等同于大将军。为了体现卫青与霍去病一体看待,汉武帝又起用了新的官衔称号——大司马。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从此以后,这种外戚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握朝政的现象,成为汉朝的成例,后来的霍光,再后来篡权的王莽都是如此,这几乎成为了后来的汉朝政治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在汉武帝的时代,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还是不能跟后来的霍光与王莽相提并论的——后两者至少也都算是大政治家。汉武帝之信用外戚中朝,认为亲戚可靠最多只是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卫青们不是读书人、没有政治野心、不弄权、“识大体”,且长期在皇帝身边工作能够“仰体圣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将军苏建曾经建议大将军卫青,他说:“您作为大将军身份贵重,但是天下士大夫却没有人爱称赞您。希望将军能像古代的名将那样,多招致些宾客贤人,这样您就会名动四海了。”
  结果卫青拒绝了苏建的提议。卫青说:“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都是您说的那样厚待宾客,对此,天子经常切齿痛恨他们两个!因为,亲近和安抚士大夫,招选贤才,废除不肖者的事,是天子的权柄。当大臣的只须遵守法度干好本职的工作,何必要多事招选贤士而使得天子不快呢?”后来霍去病也像卫青一样。
  这就更接近汉武帝施行“中朝”政治的真相了——为的就是权柄“独操于上”。
  日期:2014-12-09 17:20:20
  4、天下冤狱
  汉武帝之能够一开“中朝”政治,与汉朝皇帝多年来不懈地打击相权密不可分——汉武帝朝开始的对丞相这样的三公职位的边缘化人员安排,事实上也意味着建汉以来皇权与相权的对立,终于到了皇权彻底打败相权的时候了。这种斗争从刘邦与萧何开始,终于汉武帝与田蚡。然而作为一种统治手段,汉武帝继续了其中残忍、黑暗的“法治”和昭示千古的冤狱。
  在刘邦时期,国家尚未完全平定,宰相萧何的作用还十分关键,但刘邦对萧何已经不无猜疑。让我们看下《史记#萧相国世家》里的两段段记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