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54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到这里,大家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清末的“戊戌变法”?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情节。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玩政治的人不懂史是瞎玩,而我朝太祖熟读二十四史,就允称权力斗争的高手典范。好在窦太后不是慈禧太后,她没有惩罚汉武帝。她或许没有想到,后来大汉江山在他这个不驯的孙子手里,折腾出来无数的花样。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武帝纪》:“五年春,置《五经》博士”。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符号——即便在汉武帝被教训被打压,窦太后尚在时,窦太后也并未阻止这种看似发展儒学的事情!我认为这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发生了,正好说明了窦太后在本质上才不是关心什么黄老什么儒学呢,所谓学派的争执与分歧,往往是后来被人为放大了而已。
  日期:2014-12-09 17:19:36
  2、庸才见爱
  建元六年,窦太后一去世,汉武帝马上就对朝局动手。他借口给老太后办丧事不力,解除了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的职务,分别代之以武安侯田蚡和大司农韩安国。田蚡是王太后的异母弟,虽然看起来之前被窦太后搞下去了,但实际上仍然是红得发紫的“帝舅”身份,上马组阁当然不作第二人想;韩安国则是当国的英才,升任御史大夫也是众望所归。
  韩安国本来是汉景帝时梁孝王的属臣,在七国之乱时,因为有梁孝王部的顽强抵抗,才有后来条侯周亚夫的得成大功,这是公论;而梁孝王依赖的就是持重的韩安国和力战的张羽两位大将。但是,韩安国并非只是赳赳武夫,他的长材更在于其多次高明地调和了窦太后、汉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此一端便可说是有大功于汉家社稷。
  韩安国曾经因故入狱,尝到了狱吏田甲的“厉害”。韩安国对田甲说:“就不怕死灰复燃了吗?”这就是成语“死灰复燃”的出处。他的意思是,兄弟我要出狱了还是个大官,你不怕我报复你吗?田甲作为狱吏,当然不能被你一个阶下囚吓到了,所以人家回答的也很坦然:“死灰复燃了就尿尿浇灭它!”人家心说,小样的我该收拾你就得收拾你!
  没想到,死灰真就复燃了,而且还特别快!对韩安国很感恩的窦太后想起了他,赦免并重新起用韩安国为梁内史。田甲一听这消息马上逃走了。韩安国为此扬言:“田甲不来找我自首,我就灭他全家。”田甲听说后,“因肉袒谢”。结果,韩安国并没有对田甲做任何报复之事,反而善待了他,显然这是一个雅量高致的人。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的另一个著名将领,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曾经在被免职闲居期间,因为夜行违背了宵禁令,而被霸陵尉喝止。李广的随从说“这是以前的李将军。”希望得到通融。结果霸陵尉喝醉了酒不买账:“就是现任的将军也不能违背宵禁令夜行,何况是以前的将军!”就是不让李广夜行。其实,这跟韩安国之在监狱里受折磨相比,根本都不算事儿,但是李广后来复出后,“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两相对比,可知韩安国不但能力出众,也实在是量大如海、才堪大任的。但是汉武帝提拔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后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此人诚然是德才兼备、能文能武,但是在关键问题上,与朕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个关键问题,就是对匈奴的和战问题。
  中原地区对匈奴的关系,在汉朝之前本来是保持着战略胜势的,无论是赵国的李牧还是秦朝的蒙恬,至少在军事上都打得匈奴相当胆寒。但是到了秦末,中原大乱之时对匈奴的军事压力减轻了,而匈奴此时也出现了卓越的军事统帅冒顿,到汉高祖刘邦率军北上时,南北军事力量对比已经易势,也才有了刘邦险些被俘的“白登山之围”。于是,和亲的对匈政策应运而生。
  但是事情到了汉文帝时期,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史记#匈奴列传》:“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说不欲行,汉彊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因为非要派这个叫中行说的人去和亲,结果这个人也是个硬骨头就威胁说:“非要让我去,我就会对汉不利!”汉朝这边也没尿他,结果这个大哥也是说话算话,去了就投降匈奴单于,单于非常信任他,对他言听计从。从此在中行説的建议下,匈奴更知己知彼,也就更对汉朝的小恩小惠不那么满足了,经常派兵南下“打猎”,搞得汉朝北方边境状况迭出,到汉武帝继位后,年轻气盛的他就不想再忍了。

  汉武帝心里的想法是要打,但是韩安国作为重臣是反对战争的。“千里而战,兵不获利。……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击之不便,不如和亲。”比较让人恼火的是,像韩安国这种高威望值的大臣,在朝臣中粉丝也是很多的,所以“群臣议者多附安国”。
  但是刚脱离窦太后影响的汉武帝,不逞其志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他力排众议还是要出兵,并且也还是委派韩安国为统兵大将,带领李广等四位将军计三十万大军,在马邑谷中设伏,准备痛击匈奴。但是匈奴发现了蛛丝马迹赶紧撤军了,这次军事行动无疾而终了,搞的正在兴头上的汉武帝很没有面子,只好找茬把主战的大行王恢给杀了给天下人谢罪。
  尽管窦太后已经永远的走了,但汉武帝发现,虽然贵为天子,但自己还是没有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权力,不爽啊!像韩安国这种保守老派的不说,就是自己的舅舅丞相田蚡也让人难受!田蚡这个人其貌不扬,但出身高贵心高气傲,当了外甥的丞相后也不太注意工作方法,令汉武帝很苦恼。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意思是,田蚡说什么汉武帝都听,甚至到了“权移主上”的程度了!以至于,汉武帝忍不住了说出了这样一句无限憋屈的话:“您任命官吏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官吏啊!”
  还有一次,老田甚至还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你怎么不把武器库也取走!”尽管看起来这个舅舅是非常骄奢淫逸的种种不靠谱,可是汉武帝还真拿他没办法,因为老妈王太后罩着他呢。
  结果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魏其侯窦婴和他的好朋友灌夫,与田蚡发生了争执,事情越闹越大。起因是喝酒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但事情的本质是,失意的魏其侯和灌夫,与得意的武安侯,双方利益上的冲突对立——这种利益往往并非金钱物质,而是有关地位、礼节、能力认可。
  本来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汉武帝也并没有成见,但在王太后的强力干预下,最后窦婴和灌夫被处死。权力站在了田蚡的一边,但命运并未多么偏爱他——几个月后,他就死了。“其春,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
  这样的结果,无疑对汉武帝是非常有利的。田蚡死了,按照道理讲,接替他丞相之位的应该是韩安国,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汉武帝任用了默默无闻的平棘侯薛泽为丞相!薛泽其人,与之前窦太后任命的柏至侯许昌和武强侯庄青翟一样,能够脱颖而出的资本只是侯爵这样的世家身份而已。为什么汉武帝此时会做出一个与窦太后类似的决定呢?为什么不任用韩安国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