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49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众所周知,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节约皇帝之一,一般人们都说这是汉文帝和薄太后母子出身贫寒养成的习惯,殊不知贾谊就此问题早就为汉文帝敲响了警钟,焉能说没有贾谊的功劳在内?
  【之六】主张礼义廉耻和君君臣臣尊尊卑卑等等一整套统治制度
  贾谊的这一系列主张,其实是非常接近所谓的儒家学说的。但是两者的不同在于,贾谊的所有主张最后都会落实到特别明确的解决方案上去。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对于贾谊的系列主张,“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武帝时,稍复入狱,自甯成始。”
  实际上贾谊的深意远甚于此,可以说,正是贾谊,正式为代秦而立的大汉朝提出了有别于秦始皇的统治思路。不管这一思路是否先进、是否具有正义性,但至少两千年来被证明对于维护帝王的集权统治是有效的。

  【之七】特别重视对太子的教育,认为这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吸取秦始皇不早立太子以及用赵高为胡亥师的教训,贾谊认为对太子进行系统的礼义教育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后来他也先后成为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
  【之八】主张加强梁国封地,以钳制东方的齐、赵、吴等封国。
  这也是特见贾谊先见之明的主张,后来汉景帝时爆发了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在这场战争中,梁国确实如贾谊所预见的那样,为中央最终平定叛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日期:2014-11-23 22:21:15
  3、
  我们知道,其实随着绛侯周勃之国,汉文帝就已经开始全盘掌握大汉政权——汉文帝三年,周勃就免丞相就国,很快被收拾的老老实实的,保命且自顾不暇,更遑论敢干涉国命;灌婴也在汉文帝四年或五年的时候去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切尽在汉文帝掌握之后,他还是不重用贾谊呢?他不是不知道贾谊的才能,之前的掣肘因素也不复存在,贾谊还是那个才气纵横的贾生,汉文帝还是那个愿意纳谏向善的明主!

  “岁馀,贾生徵见(在《汉书》里,这里的表达更为直接:“文帝思谊,征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信息:
  信息1:汉文帝没有忘记贾谊,主动把他叫了回来。
  信息2:汉文帝召见贾谊的时辰,是在晚上。

  信息3:汉文帝对贾谊的才能,仍然十分激赏。
  信息4:汉文帝改派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在这次召见后,贾谊由长沙王太傅变为了梁怀王太傅,看起来是个“平级调动”,但实际上其荣辱兴衰,真是大异其道!
  长沙王,乃是汉高祖时代就分封的异姓王,到了汉文帝时代,已经属于多余累赘的了!而梁怀王则不然,“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这样的身份哪里是长沙王所能相提并论的。所以说,由长沙王太傅而变为梁怀王太傅,必然已是重用。
  日期:2014-11-23 22:21:49
  但这到底是怎样程度的一种重用呢?我们还是要从汉文帝的几个儿子重新说起。在本书的楔子部分我们就曾经提过,汉景帝的继位,其实是个谜。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在这种情况下,汉景帝作为“长子”而得以被立为太子。
  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窦姬和汉景帝的阴谋在里面,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极大的偶然情况出现就断言,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汉文帝对这个情况是怎样看待的呢,他会不会有怀疑?
  显然,这成了永远的悬案。但是,汉文帝除了有汉景帝以及其同胞弟弟之外,还有诸姬所生的两个儿子——代孝王刘参和梁怀王刘揖(也叫刘胜),尤其是后者,前面提到过了,汉文帝爱之远胜于其他儿子。
  我在前面曾经反复表达过一个观点:作为一个父亲,如果有同样几个儿子,他必定是最喜欢最像自己的那一个;如果要选接班人,他意中的也必定是“类我者”。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汉景帝母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汉文帝的心里认可呢?长子作为储君,从年龄上来说当然更合适,但是汉景帝这个儿子真的适合当皇帝吗?至少他不像汉文帝!汉文帝是仁慈之主,汉景帝如果说不算残暴的话那至少也是脾气暴躁的;以汉景帝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守成勉强当之,但绝对配不上叫明主……
  有一个细节。《汉书#文三王传》记载,汉文帝的三个外放为诸侯王的儿子,其中窦姬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梁孝王第一次入朝,是在封王十四年后,然而代孝王参和梁怀王揖都是“五年一朝”。因为诸侯王入朝必定是得到皇帝的同意,所以如果这一资料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只能说明:汉文帝是故意不让梁孝王进京的,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能解释为汉文帝心存芥蒂,就是不想让窦皇后与梁孝王母子相见!

  如果理解至此,汉文帝对他最爱的小儿子梁怀王又会做怎样的期许呢?这当然很容易想象了!太子,先由汉景帝当着,图的是个人心稳定;梁怀王当然也不能就放在京城,太不放心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像头四个儿子一样莫名其妙的死去……
  所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封王之国,派一个最靠得住、最有本领的大臣去保护他、去培养他,假以时日,等孺子成为栋梁,如果想易储也完全是我说了算的事情!
  那么,这个大臣选择谁好呢?贾谊!没有人比他更出色、更可靠,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还有什么样的任用,比这更算重用!

  也正有了这一番重托,有了这样的信任和期许,贾谊才会在梁怀王堕马而死后,每每伤心自责不已,从而也很快去世。
  日期:2014-11-23 22:22:18
  贾谊在后世的名声,为其留下的《过秦论》而蒙蔽。知之者谓之大汉谋主,不知者谓之一介书生。
  贾谊缺少的是不是汉文帝的青眼,而是运气;贾谊留下的,不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故事,而是指引大汉帝国走向巅峰的罗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