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48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贾谊崭露头角之时,汉文帝也掌权未久,实在不可能不倾听来自老军头们的“群众意见”。不但要听,还必须足够重视。以汉文帝的谨慎聪明,他必深知假如真的不顾一切重用贾谊了,搞不好就会造成个“快马拉破车”的局面,那就欲速则不达了——对的,不代表就是合适的;对的时间、对的人、对的方案,要一切契合,才有完美的局面。所以,汉文帝此时,我想他会愿意用一个从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的,或许他会这样对贾谊说——

  “爱卿与朕,也都才二十多岁,老臣们不愿轻易改弦更张,可以理解,我们两个也有的是时间来改变,时间终究会战胜一切阻力的。”
  日期:2014-11-23 22:20:54
  2、
  周勃、灌婴这些老臣,为什么会激烈反对重用贾谊呢?这当然首先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贾谊主张大幅度的变革,这种变化当然会损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说贾谊“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那么贾谊到底是怎样的主张,以至于如此之不见容于老贵集团呢?
  贾谊的建议,涉及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方面面,他的几乎所有建议,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虽然未必在当时都被采用,但是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甚至后世,他的主张被全盘采纳,特别是那些未雨绸缪但后来被一一验证的建言,显示出了他极其高超敏锐的政治才能。综合《史记》与《汉书》总结如下:
  【之一】改正朔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
  古代的改正朔,是一件对国家特别重大的事情,但通常都是特别好的时期、特别牛的帝王君主为之,比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我们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方,好比是今天立在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代表了美国所宣扬的自由民主精神一样,贾谊之建议汉文帝改正朔,可以说是证明大汉帝国符合天意、有别于秦朝的高招。这是一件高屋建瓴的事情,但是汉文帝不肯去做,一方面是他为人谨慎谦虚,不愿意要这种虚名;另一方面,改元正朔也是改弦更张,通常意味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容易吃力不讨好,所以对于多数官员而言并不乐见之,推行是有阻力的。

  事实上直到汉文帝十四年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方明律历。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虽然到了汉文帝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但汉文帝还是没有推行改正朔的工作。这个工作最终由雄才大略也不客气的汉武帝完成。
  【之二】对待诸侯王要未雨绸缪,削藩或者推恩分化
  刘邦建汉后为了巩固政权,吸取了秦朝不分封轻易灭亡的教训,大封诸侯王。后来异姓诸侯王纷纷造反,刘邦一一平定后,又将异姓诸侯王的封地又纷纷改封给同姓诸侯王。这些在汉初有辅弼国家作用的诸侯王,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慢慢成为破坏中央集权的毒瘤。贾谊,就是最早看到这一趋势的有识之士,因此他强烈建议汉文帝,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汉代的诸侯王问题,最终是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得以彻底解决,但其实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贾谊早已经全盘托出,即能削藩则削之,不能者推恩分化之。
  后来,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汉武帝则大力推行“推恩令”——把诸侯王的封地再分给他的子孙们,使每个诸侯王的力量都很小,从而失去威胁中央的能力。
  对于贾谊的这方面建议,汉文帝部分予以采纳。“齐文王薨,亡子。文帝思贾生之言,乃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
  【之三】主张列侯之国。
  彼时的列侯,主要就是朝中大佬们,即刘邦时期的开国功臣,如周勃陈平灌婴等。他们由于大多身负朝中丞相、太尉、大将军等要职,因此并未去封国就任。他们的存在,对汉文帝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和实际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贾谊所提出的让列侯之国的办法,算是一个平和容易接受的解决方案。虽然如此,但汉文帝也并没有贸然实行。
  汉文帝二年十月,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抓住这个机会,“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馀,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这次诸侯之国,并不包含丞相绛侯周勃。看来汉文帝是深谙“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的道理的。
  第二年十一月,汉文帝感觉机会成熟了,这一次可以针对绛侯周勃了!“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事实证明,列侯之国这一建议,巧妙而高明,甚至比后世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看起来都自然。被解除了实际政治权力远赴封国的老军头,好比是被拔掉了爪牙的老虎,除了看起来还是一大堆活肉之外,对汉文帝再也没有实际威胁了。后来,有人告发他“造反”,于是堂堂的绛侯瞬间成为阶下囚,好在周勃不是守财奴,他用大量的钱财贿赂了狱吏和汉文帝的舅舅薄昭,才最终在薄太后的干涉说情下,得到了汉文帝的谅解,出狱后的周勃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到了这步田地,谁还有什么造反的心,存得性命有温饱可老于家就很幸福了。

  所以可说,贾谊的这一计策,在汉文帝加强王权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之四】反对对匈奴的怀柔政策,主张军事强硬
  贾谊是热血鹰派,他的建议主张几乎涵盖了一切积极进取的方面。对于汉帝国与匈奴的关系,他认为“和亲输币”的方式,非常屈辱,也是国家用人无能的表现。他甚至请缨要去抗击匈奴的最前线领兵作战。
  在这件事上,汉文帝本人的态度更加实际——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能不战就不战。不管对与错,至少这样的方式更符合汉文帝本人的个性和汉帝国当时的情况。
  但是后来,贾谊的热血主张,所汉武帝所全盘接受,他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争。这种情况一直到汉元帝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叫陈汤的边将,他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几成代表后世中国的最强音。
  【之五】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奢侈铺张。
  贾谊从移风易俗以及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等角度出发,极力抨击奢侈铺张的做法,主张勤俭节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