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的死亡之吻》
第18节

作者: 陈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居住。”周小雅说。

  “当然,还有呢?”
  “投资。”
  “正确,可在大部分情况下不适用于租赁的房子。”
  “我看不出还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如果你和你的情人需要亲热,你是不是需要一间房子?”
  “可你已经排除了这种情况。”
  “可人不仅仅只是在涉及男女问题时才需要躲避旁人的眼光。”
  “躲避——”周小雅慢慢地说。
  日期:2014-10-29 10:12:14

  “这就是他租下房子的原因——私密性,可以躲避别人的目光,从法律上说,租赁的房屋相当于你个人有权完全支配的私人空间,任何人无权闯入,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王亚林租下这间房子的原因,是因为他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人在什么时候需要一个能躲避所有人眼光的私密空间呢?我们还是要先排除男女情事这个选项。”
  “那就很简单了——为了某种交易。”周小雅说。
  “我想我们找到答案了。”嘉嘉说,“我补充一点,为了某种非法交易,因为合法交易不需要采取这种增加成本的方式进行。”
  “若干年前,我是自信的,但现在我对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周小雅慢慢地说。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警察也看到了现场。”
  “可警察和王亚莉是平行线,他们没有交叉,而我和她有交叉。我和她之所以认识是因为我们都在怀疑某些生命的逝去是不正常,都在寻找同一种性质的真相。这种交叉是很奇妙的,就好像几千人同时向一个方向走,但最终走到一切的必定是目的相同的人,在无数的陌生人中这些人总是更容易成为伙伴。”
  日期:2014-10-29 16:20:55
  “好吧,我姑且同意你的看法——接下来的问题,会是什么交易?让我们来猜猜看,这个交易是非法的,所以需要这样一个完全封闭不被监控的空间,这个交易的收益是很诱人的,所以值得为此租下这间屋子并且能够吸引象王亚林这样一向谨慎的人参与。”
  “这个交易是长期的,否则他们可以在宾馆之类的地方进行而不需要额外付出一年的租金。”嘉嘉补充说。

  “这个交易是不定时的,所以平时王亚林从来不去这个屋子,也从来不使用这间屋子,只是在交易的时候才去。”周小雅接着说。
  “完全正确。”
  “真相差不多已经呼之欲出了,符合这些条件的生意很少。”周小雅说,“只有一个漏洞,现场没有发现任何用来交易的货物,而现场自始至终只有王亚林一个人。”
  “你认为这是个漏洞吗?”嘉嘉反问。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很老的段子,一个人去朋友家玩,进门后恰好门边的墙上有一只苍蝇,这个人眼神不太好,以为是个挂钩,就想把帽子挂上去,结果帽子掉在了地上。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于是在第二次他又来的时候,就在那个地方钉了个钉子以方便他挂帽子,结果,那个人以为是只苍蝇,就一巴掌拍了上去。”
  嘉嘉微笑着看着她。
  “每当看这个段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会不会是个阴谋,比如,那个人为了让他的朋友吃点苦头,故意在那个地方钉了个钉子,让他的朋友误以为是只苍蝇——”
  “很多时候我之所以喜欢和你交流,就是需要你这样的智慧。”嘉嘉说,“你的一些奇怪的想法却总是在揭露某种真相。”

  “聪明人永远都在恭维别人,哪怕她心里其实并不这么想。”周小雅说。
  “阴谋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性的恶,所以经常也是正确的。”嘉嘉说,“因为在黑暗和孤独中,人类总是靠人性的恶才能保护自己。”
  “可更多的时候阴谋论只是想象,并不真实存在,就象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很可能仅仅只是我们闲极无聊的想象,因为我们都认为他的死不是个意外,于是我们需要为这个结论寻找一些证据。”
  “你也可以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解释他为什么要租下这间屋子。”嘉嘉说。
  “在很多时候人做一件事是无法由他人提供解释的,合法的事情也未必不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你不能光凭想象就排除各种可能性。”
  “可是即便是我没有排除的情况下你也提不出哪怕是一种合理的可能性,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每个人确实都会有他独特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超出他的在这个社会具有的一种合理身份。一个文盲写不出长篇小说,一个小学生写不出博士论文,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首先就该问问自己,这件事可能出现吗?既然不可能出现,那它又意味着什么?从正常的角度看,王亚林没有理由花掉他半个月的收入去租房子,但这件事事情出现了,于是我就问自己,这意味着什么?是他的真实收入远远不止表面上那么多,还是他需要这间屋子来做一些不希望被别人发现的事情?假如这个事情是合法而又确实需要一个私密空间,他为什么不在自己住的房间里做这件事?如果你能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哪怕只是一种可能性,你都能说服我。”

  “我并不想说服你,而且我也无法说服你,因为你在和我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有了你的结论,并且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你是个固执的人,但就如你说的,这个世界需要一些固执的人。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你究竟是怎么让那些男人拒绝你的?”
  日期:2014-10-30 15:14:08
  绝大部分谋杀之所以最终都会被侦破,并不是因为杀人者的疏忽或笨拙,而是源于人性的弱点。当一个人决定去进行一次谋杀的时候,他一定在他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了最细致的布置和策划,他会尽可能杜绝一切疏忽。当他准备进行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定会比未来侦破案件的人员更加谨慎。
  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依旧不能避免被捕获的结局,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经验问题,经管他们可能会进行最精心的策划,但对于几乎所有的谋杀者而言,他们几乎都没有进行谋杀的任何经验。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无论是对人类有益的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最终的成功都需要积累经验,而谋杀者恰恰难以积累这类经验,因为他们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只有非常有限的机会行动,最聪明的谋杀者也缺乏谋杀的经验。而与之相反的是,侦破放总是能积累更多的侦破经验,他们侦破的案子一个接一个,一个毫无经验的谋杀者面对的确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侦破者。

  接下来,是他们的思维模式。每个人、每个群体都会有他们相对固定和有规律的思维模式,谋杀者也一样,如果你把他们看做是一个群体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是趋于一致的。尽管在这个群体中的人可能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但当他们同事决定去做同一件事情时,他们的思维模式就会趋于统一。他们会犯同样的错误,会产生共同的疏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比如很多人为了使警方彻底放弃侦查,会故意制造一起意外事故,但他不知道的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会这么想,而是很多人会同时这么想并实际这么去做,于是他们就会产生共同的疏漏。尽管在之后的侦破过程中警方的思维也许不如谋杀者缜密,考虑得也许不如谋杀者全面,甚至在态度上也许也不如谋杀者认真,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却有一些特殊的数据,那就是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谋杀案。事实上,最聪明的谋杀者的想象力也不能超出由无数目的相同的人组成的想象组合,侦破者总是能在无数的案例中找出相似的某些案例进行比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