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31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四个,秦始皇非常欣赏当时孔子的嫡系后代——九代孙孔鲋。司马迁就在《史记》里记载了孔鲋因为精通六艺,而被秦始皇封为鲁文通君,并拜为少傅。而其他史料如《孔丛子》等则补充记载,秦始皇是在第一次东巡时“观礼于鲁”时发现孔鲋是个精通六艺的人才的,因而封君。这也说明了,在秦始皇的心里,儒家及其首领孔子是有分量的。
  第五,秦始皇封禅泰山,是步尧、舜、禹等所谓古代先王必封禅的传统。一方面有与天沟通、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展现统一全国的正当性、合法性,而这整个过程,都是儒生们在帮助秦始皇议定礼仪。两者没有真爱,能如此借重、能如此帮忙?
  日期:2014-10-24 10:57:19
  所谓“焚书坑儒”,并非消灭儒家典籍、消灭儒家队伍,而是加强国家对思想文化教育的垄断,儒家典籍照样存在!
  再说“焚书坑儒”。焚书与坑儒是两件事。焚书事件的发生,起因是一件喜事。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个博士“前为寿”,大约就是说些祝福的话吧。这时候首先发言的是博士仆射周青臣——仆射是个官职,就是首领的意思。周青臣是博士们的头儿,所以该他先发言。他这时候就是赞美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道理说,周青臣的这个说法,看起来不无吹捧,但实际上人家秦始皇也当得起。

  但是,这时候有个博士站出来唱反调了,他是博士齐人淳于越。他指出:第一,秦始皇不学古代那样搞分封制,是非常危险的,“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第二,“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这是直接重炮轰击刚发言完的部门领导,并且潜台词是皇帝你也错了!
  他这两句话分量太重、打击面太宽了——部门领导错了,秦始皇你也错了,并且言外之意,像李斯这样的皇帝的主要辅臣也难辞其咎。按照淳于越的意思,你们就不该搞什么郡县制,而应该搞分封制。

  听了淳于越的话,秦始皇变得很严肃,让大家讨论。这件事性质的严重性,不在于有人面斥君非,而在于——国家搞郡县制而不搞分封制,是早有定论的事;之前秦始皇和主张郡县制的李斯,已经明确批驳过分封制的观点,可是淳于越又跳出来说这个!淳于越为什么要这样挑战国家的大政方针?他疯了吗?
  可以说,他的话真的有些丧心病狂了,至少在李斯这样的秦始皇的重臣听着,一定是非常刺耳的。因为淳于越的话,是在尖刻挑拨秦始皇与重臣的关系——淳于越提醒秦始皇,你不搞分封制,万一到时候你的重臣变成了齐国的田常和晋国的六卿,你到时候不傻眼了?
  齐国的田常为乱,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后来他的后代篡夺了姜齐,建立了田齐。晋国的六卿是实际掌握晋国权力的六大官员,后来他们经过一系列斗争,其中的三家瓜分了秦国,是为赵、韩、魏三家分晋。
  这个结果可怕吧?你秦始皇要不想让你建立的帝国有这样的下场,就还是搞分封制比较好!

  秦始皇让大家各抒己见,这个事最后的处理方式,秦始皇还是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一个条令——挟书令。“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苟有藏《诗》、《书》及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就是所谓的“焚书”!
  这段话明明白白地表明了:第一,焚书的命令,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皇家官府的藏书并不烧,博士们可以照样保留各种书,这是他们职责所在、工作需要。第二,占卜的书不必烧,那么儒家六艺之一的《易》就不用烧。第三,要学习,找朝廷官员。
  看明白了这个,我们就知道了,所谓的“焚书”之后,至少秦国官府里还是可以有儒家典籍的,至少七十个博士还是可以有各种典籍的。所以,儒家经典,根本就不会因为这个命令而就此消失了!最关键的是,很快秦朝就灭亡了,即便天底下普通人的儒家典籍真的都烧了,那么官府和七十个博士的藏书,是不可能也迅速都消失的!
  日期:2014-10-24 10:58:54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有所谓儒家因为秦始皇焚书而丧失经典什么的呢?这不是近似于栽赃了吗?这个我们后面再解开这个面纱。接下来,我们还是继续分析下既然并不是真的要灭亡儒家的理论,那么挟书令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挟书令的执行,结果其实只是指向了一个,那就是:国家对思想文化教育的垄断。其实李斯已经明确跟秦始皇说了,只所以现在人心这么不齐、队伍这么不好带,就是因为“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私学兴盛,造成了大家会抱团、结党,结果就容易大家听组织的,不听皇帝的!这个是秦始皇所接收不了的。如果国家教什么,大家听什么,不是更好管理国家嘛!

  道理很简单,方法听起来也可行,于是秦始皇同意了。其实哪个统治者都会有同样的愿望的。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殊途同归。
  日期:2014-10-24 10:59:25

  再说坑儒——秦始皇活埋的其实主要是为他提供长生不老解决方案的方士,而不是儒生!所以所谓的“坑儒”也是汉朝孔安国等人的瞎扯。
  但是,司马迁又确实记载了,扶苏进谏:“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为什么扶苏说方士是儒生呢?这说明,要么方士是受儒生们支持的,要么当时方士就是儒生中的一部分!并且,在方士们的话里能看出,他们这个群体是非常认可博士这个儒生群体的,在诸子百家中这种情况是很罕见,如果不是处于同一个利益集团,很难想象各种观点迥异的儒生和方士会互相保护、认可。
  根据我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当时的方士集团与儒生集团,结为了利益联盟。具体的情况,后面细谈。
  日期:2014-10-24 11:00:24
  淳于越要求分封制以及“焚书坑儒”这些事件的大背景,是秦始皇不建储君!
  如果分析到此为止就感到功德圆满的话,那只能说不懂政治;不懂政治怎么可能真正懂得历史呢?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背景的。淳于越之所以会跳出来提分封,如果只认为是他个人泥古不化、固执己见的话,那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事实是,淳于越站出来,绝对不会只是个人行为,他所指向的,其实是秦始皇始终不建储这一当时最大的政治!

  因为秦始皇没有选定太子,所以国家的前途是没有保障的,这时候提分封制,实际上就是在督促皇帝建储!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如果直说,就把矛盾激化且表面化了!这可不是淳于越和他的组织想要的结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