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10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0 12:31:07
  管仲到底是个什么人?

  关于管仲如何与鲍叔牙为友、如何为齐桓公所重用的故事,已经被人说得老掉牙了,在此就不详述了,我们只来看看,管仲在齐国到底是如何施政的。
  他在齐国大胆改革——与后世的所谓改革经常跟老百姓对着干、还以此自诩“改革没有不困难的”相比,他的改革沿袭了建立齐国的太公望的政治智慧,以顺应民意为先,“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这种改革思路,后世的儒家拿为所用,谓之“民为贵”;道家拿为所用,谓之“道法自然”。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管仲的为政方法,蕴含了相对转化的智慧,这种智慧为后世道家所信重。
  事实上,在处理过程中,他的种种形式和方法,又饱含“礼”的成分——譬如,“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却“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管仲却“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这不就是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吗!后世儒家的那些学问,在管仲这里早就运用自如了。其实他还曾经说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指礼、义、廉、耻,后来儒家也照盘全收了。

  管仲的治国哲学,最为流芳的是充满唯物主义哲学味道的两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两句话,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深体会。
  几千年来,中国人追溯帝统往往止于黄帝,以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而在文统方面,则以孔子为尊,不说孔子当不当得,但至少这极大的忽视了管子的学术地位——他才是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巨人。
  如果管仲的智慧仅仅限于说说而已,那他跟后世的儒家就没有太大分别了。管仲更令人信服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治国之术。

  之一,他改革了齐国的军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连五家之兵”的保甲制度和人口管理方法,既加强了军事动员能力和国家战力,又稳定了社会治安。这种方法为后世二千多年中国社会所长期沿用。
  之二,他既重视农业生产,也重视发展商业经济,根据齐国的特点发展“鱼盐之利”,这在中国古代是非常罕见的。
  之三,他既重视社会公平,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赡贫穷”;也注意区别对待人才,不搞大锅饭,“禄贤能”。整个社会对政府的满意度相当高。
  之四,在外交方面,他最早提出“尊王攘夷”的“礼”的主张,以及“华夷之辨”的民族主义思想,事实上他的这一外交策略大获成功,使齐国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取得了事实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
  日期:2014-10-20 12:31:47
  跟很多有成就但品德不佳的人相比,管仲还特别讲究信义、谦逊、不务虚名。

  齐桓公曾经在被鲁国的刺客曹沫白刃加身逼迫的情况下,许诺退还占领的鲁国土地,后来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坚决劝止了齐桓公的背信之举——这与后来孔子的一些做法是截然相反的——即便被逼的许诺,也是应该遵守的许诺,这种重视然诺的做法,为齐国赢得了国际间的声望和信任,“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管仲提醒齐桓公注意礼仪,自己也谦逊退位。在带兵平定了周王弟弟的叛乱后,周王要以对待上卿的礼仪对待管仲,但他坚决谢绝了,只肯以下卿的身份来接受周王的礼遇。
  在取得空前的成功和声望后,齐桓公的个人主义异常膨胀,居然想效法古代的先王来“封泰山,禅梁父”,对此,“管仲固谏”——一这真是典型的“非礼勿行”啊!没想到这一次齐桓公脑迷心窍,大概是太想夸耀于诸侯,也想寻求上天的恩赐吧,不听管仲的劝告了!管仲只好跟齐桓公说,封禅要有各种珍禽异兽出现了才能实行,齐桓公才肯作罢 。看吧,即便在封禅方面,管仲也是个礼仪专家!

  管仲临终前劝诫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
  因为这三个人,第一个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做肉汤给齐桓公喝;
  第二个人守在齐桓公身边十几年,即便自己的爹妈病死都不回去看看;
  第三个人为了表达对齐桓公的忠心,居然自己阉割了自己,以便来到齐桓公身边效鞍前马后之劳。
  管仲对这三个人的评价是:非人情。这样的人是不可重用的。通观《史记》可以发现,管仲的这一观点,司马迁是深为认同的。这也是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舜之仁,非人情,因此其人不可信。

  日期:2014-10-20 12:32:13
  管仲的影响力并没有及身而止。他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行思想,编辑出一本内容博大精深的书籍:《管子》。这本书在我们后世人看来,兼容并包,涵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诸子百家的观点,充分体现出管子思想的蔚为大观——最难得的是,这并非是管子稽核了诸子的思想,恰恰相反,实际上管子可以说是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先驱、先师,这些后世学派都发轫于管子的思想。

  这正是管子学术地位的尊崇所在,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它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后世的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没有一种思想学说是完美无缺的;在任何一种社会,一元独霸的思想理论,无论看起来是多么完美,都必将成为人类智慧自由发展的桎梏、专制主义的必然帮凶。
  悲哀的是,管子的思想成果在中国从来没有被足够重视过。这个更值得被膜拜、被学习的圣人的思想精华,在长达近三千年的历史上被视而不见。这个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大盲见,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尽管绵延不绝,但并没有借诸思想的力量攀登上顶峰。
  管子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后世有人赞颂他是“圣人之师”,有人说他是“华夏文明的保护者”,有人说他是“华夏第一相”,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且慢!这么说,儒家会答应吗?他们可认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孔子……
  日期:2014-10-20 12:32:48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不管孔子和其门生们承认与否,孔子从管子这里获益匪浅,甚至可说孔子师承于管子——这个前面已经谈到了。孔子对于管仲的功绩,实际上也是高度认可的,这点在《论语#宪问篇》中他三次谈到,三次的评价分别是:有才能的人、仁人、流芳百世遗爱百年。应该说,从孔子的嘴里得到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不容易的。
  然而,在《论语#八佾篇》中,孔子却又对管仲做出了可说是截然相反的评价。“管仲之器小哉!”“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对管仲的批评,可以归结为:管仲这个人器量小,太奢侈谮越,无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