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8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怎样崇高的一种觉悟啊!这是真正的人民第一,这是真正的执政为民,这是真正的“社稷为重,君为轻”!和平第一,生命高于一切,即便放到现在,无论中外,最开明最仁厚的统治者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越如此谦逊仁爱的君主,人民越不会离开他。古公的仁爱博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追随,为周朝的建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至于他的孙子周文王和玄孙周武王用武力讨伐商纣,那是替天行道,又是另一番意思了。
  令人遗憾的是,古公亶父的思想光芒,只在为了衬托周文王、武王时出现,后世的人们——哪怕到了今天,也很少真正重视他的思想。相反,历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一直给人民灌输的是“寸土不可丢”;而其事实是,只要统治者不是暴虐百姓的,其实这块土地是属于哪个王朝,跟老百姓本质上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但如果因为争夺土地而爆发战争,要去当炮灰、多半会丧命疆场的,主要是老百姓。古公的这种观点,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一种更加先进的思想主张,这个我们后面会专门来谈。

  日期:2014-10-20 12:12:29
  也许是有感于夏、商两代都是天子的实际影响力最多不过五百里,对其他地区的实际控制力薄弱,容易引发“商代夏”、“周代商”这样的事情,周朝取得天下后,周武王居安思危,实行了一个梦想着能够王权永固的举措——封建天下。把自己信任的功臣和王侯们,派遣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替周王统治该地区的子民,阻止非周王系的部落势力坐大,这样就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周朝的分封制,使中国中央政府的实际影响力,第一次达到了“全国”。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周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分封制在当时是一个牛逼的制度,因为分封制,周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尽管这个全国性的政权并非秦之后那种中央集权。而沿袭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所有文化思想制度,也因此得到全国性的一致认可。尽管后世的汉朝、唐朝往往被认为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高峰和代表时期,但周朝的开创性更堪称史诗。
  日期:2014-10-20 12:13:09

  武王的分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先代的圣王后裔——“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另一部分则是重点,分封功臣谋士。太公望姜尚功劳最大,首先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次之,被封在曲阜,建立鲁国。“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分封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达几百年里,相继完成的。

  分封制体现了这样的几个特征:
  (1)东方的齐、鲁之地,最早形成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的雏形,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地区,齐鲁封国建立后,这一地区很快发展成整个中国最为领先的地区,其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全国之冠。同时,齐鲁地区也在此后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种影响力甚至绵延到今天——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后世的将近三千年里,齐鲁之地的影响力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省份,尤其是在北方,这种影响力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很多人认为是后世出现了孔子使然,实际上没有孔子亦然,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2)齐国在太公望就国后,很快就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先是打退了东方的莱夷国的进攻,在站稳脚跟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然后,在鲁国遭到淮夷进攻时,出兵支援鲁国打败淮夷。后来,又奉周公之命,讨伐唐地,取得胜利后,这块土地被周成王分封给了弟弟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在整个周朝时期,在所有诸侯国中,齐国都是势力最强、称霸时间最长的,这一点在秦统一后仍然显见——秦始皇的历次巡视齐地,也与此有一定关系。

  (3)周公分封的鲁国,由于周公对周王朝的杰出功勋,而被授予了行郊祭天、庙祭文王以及享有天子一样的礼乐的特权。这也奠定了后来鲁国是为礼仪之邦的基础。
  西周制定了中国历史上初步的各种礼乐、政治制度,所以为儒家所赞美。其中包括为了维护其统治和社会安定而作的《甫刑》,也叫《吕刑》。据说是由吕侯主持制定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的刑罚制度,尽管史家一般认为这还不算是成文法典。这套制度,可以简单地被叫做“五刑”——五种肉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五刑。
  墨刑,是指在额头上刻字涂墨。秦惠王当太子时的师父公孙贾就因为代犯错的弟子领受过这种刑罚。很多人也相信,后来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受过墨刑。
  劓(yi)刑,指割鼻子。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因为屡次触犯法律,而遭受这一刑罚。

  剕(fei)刑,指砍脚。有一个非著名人物,叫公孙无趾的,他因为与孔子发生了一些事而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叫“无趾”,就是因为脚被砍掉了。这种刑罚还有个变种,即膑型,说到这个大家就熟悉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因为庞涓的陷害而遭受此大刑。
  宫刑,指毁坏生*器。最著名的是司马迁。
  大辟,指斩首。这个就不计其数了。
  可以想象,这些种种的刑罚,是多么的野蛮、多么的不人道。后来,膑型、腰斩、鼎烹等多种残酷的刑罚都因之诞生。
  这种残酷地刑罚,在中国全面执行了将近一千年,直到汉文帝时期,才从制度上基本废止了,但其中的宫刑却被保留了下来,以至于后来司马迁本人也被处以了这种刑罚。
  日期:2014-10-20 12:13:44
  周王朝王权永固的梦想,被周厉王时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平民起义打破,梦想沦落为童话,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

  中国自上古时代起,有一个美好的、能使全体国民参与国家政治的方法——诽谤木制度。当时在王宫前的路口或显要位置,立一根木头,上面有一块横木,就叫诽谤木。那时的“诽谤”跟今天的意思不同,是议论的意思。就是说,统治者允许大家对国家有什么不满或者建议,写在诽谤木上,用不记名的方式。
  结果,由于周厉王“暴虐侈傲”,以至于在诽谤木上给他提意见批评他的特别多。大臣召公提醒他老百姓很不满,然而周厉王非但不反思诸己,反而大怒,他发现和使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工组织——卫巫,让卫巫们去诽谤木旁边监视,看谁在提意见。发现一个,就杀一个。结果慢慢的,就没有人再敢在诽谤木上提意见了!
  再后来,自以为得计的周厉王,对人民的管制越来越严厉,最后居然发展到了,国人在路上碰面都不敢随便聊天说话,都靠互相使眼色来表达意思的程度!当然到了最后,忍无可忍的人们起义,把周厉王赶下了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