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6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的手段,绝对不是司马迁所推崇的,他本人就是这种雷霆手段的受害者。观之《史记》,司马迁所描写的与舜这一做法相仿佛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孔子与后两者并列,看起来是很有趣的事情,但事实如此,我们后文会有详述。
  舜有这样的手腕,丹朱和鲧显然不是对手。现在,我们应该已经很清楚了第一次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尧选择了自己的女婿当接班人——并且可能也留下了“丹朱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君自当之”这样的遗言。然后尧死后,舜也让丹朱当了三年大王,但是由于实际权力都在他手中,丹朱当的也没意思(我们就不揣测发生了政变,舜杀害了丹朱之类的凶险了),所以舜三年后才正式继位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解读太恶毒了,人家司马迁心里就是认为舜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是真心实意的描写了舜的极其高尚的品德,不行吗?其实司马迁怎么认为的,他在《史记》里也真实记载了,在《伯夷列传第一》里,他提到,当年尧本来是要把王位让给许由的,但是许由不接受。他认为:许由道德非常高尚,应该是古代被赞美的第一人,可是不明白为什么孔子就不提许由的事儿呢?
  司马迁非常推崇不接受王位的许由,对那个接受了王位的舜,他真实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两者相比,高下立判吧!
  其实司马迁列传的第一就提出了许由的疑问,我认为他是有所指代的——他在史记里隐藏的最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在这里我们尚且无法明了,让我们继续跟着历史的脚步去揭开迷雾和面纱吧。
  日期:2014-10-20 12:08:32

  那么,禹又是怎样成功上位的呢?
  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无功而被流放致死;可是滔天大水仍然还是要治,派谁去呢?鲧的儿子禹成为舜的一举两得的选择。治水成功了是我会用人;治水失败了,正好斩草除根。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是成功了的,我们也知道大禹专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真的这么投入、这么因公废私吗?
  其实大禹是害怕自己遭到父亲一样的处境,不敢回家,而不是不想回家。这个司马迁说的很明白。“禹为人敏给克勤”,“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被任命去治水时,禹就很害怕,希望让给别人这个工作,但是舜很不客气啊——“女其往视尔事矣”,白话说就是:别废话,赶紧去干你的活去。
  所以,禹不能不明白这个舜的用心啊!加上他为人小心谨慎,所以,不但三次经过家门不敢入,而且,他是在新婚第四天就离开了他的新娘,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再次见到老婆和这四天里种下的爱情果实——儿子启,就是13年后的事情了!
  司马迁记录的禹的功绩,应该说都是实打实的,远比舜的所谓品德高尚更有说服力——
  在尧舜禹的时代,地球可能遭受了一个长时期的洪涝灾害天气——之所以说是地球,是因为巧合的是,诞生于欧洲大陆的《圣经》里,也描写了大约五千年前地球在经历一次巨大的洪水,因而有了诺亚方舟。不管是中国的人文传说,还是西方的宗教读本,我们认为应该都是有现实基础的。

  可以想象,尧舜禹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时间、大范围的超级降雨天气,平原和丘陵地带被普遍淹没,天下处处泽国。这种灾难天气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农业基础——地表水过多形成了涝灾,地下水过多又形成了渍灾,而涝渍灾害又伴生了土地的盐碱化,农田彻底变成废田。这种情形在中原地区广泛的存在,以至于这一地区变得难以生存,所以尧舜禹时期的中国人类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今天的山西省一带。

  大禹认识到了要治水成功,必须要疏通河流,将各河流流域的洪水,通过被疏通的河流,排放入大海,这是治水成功的关键,因此大禹治水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带领大家疏通河道的过程。在《史记》中提到的治理过的河流,就有衡水、漳水、济水、漯河、黄河、潍河、淄水、汶水、淮河、沂水、泗水、滨水、长江、汉水、沱水、涔水、洛水、伊水、瀍水、涧水、潜水、沔水、渭水、弱水、泾水、沣水等——之所以在这里列举,是因为在各河流域本是重灾区,但河道疏通后,各河流域真正成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适宜之地,也因此在这些各河流域后来慢慢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落。其实细心者或许早就发现,中国的很多地名其实都来源于河流的名字。

  大禹治水是个系统工程,他不但带人疏通了河道,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带领人们在山脉区域开通道路,打通不同区域间的交通障碍,这就是所谓的“道九山”。同时,在治水过程中,厘清了“九州”的行政区域,加强了各州各地区与“中央”的联系。
  可以说,大禹治水彻底成功了!“於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所以,我认为大禹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远非三皇五帝可比。大禹治水,为中国远古时期的随遇而安的自然农业走向更先进的选择性人工农业奠定了基础;大禹治水,加强和发展了中国的九州含义,大大促进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性地区的沟通交流。所以我说,大禹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治水第一人,也是公路第一人,还是农业第一人。
  功劳是功劳,政治是政治。我无意于为古人安排剧情,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是这么写的——
  禹知道,如果仅仅只是治水成功,可能接下来一样有别的难题在等着他,他必须自求生路,那就是让舜感动!他的工作成果大大超乎了舜的预期的。在治水的过程中,他每治水成功一地,就宣传一路舜的圣德,并规定了纳贡制度,最终他不但治平了长期祸乱天下的水患,而且使舜的圣德天下皆知,并营造了万方朝宗的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这个使舜深深感到:禹,人才难得啊!
  自己的老爸是怎样被舜斗败,舜怎样上位,禹都是很清楚的,他深知:玩花活玩虚头巴脑的,谁都绝对不是舜的对手,在这样的伟人面前,你除了老老实实做人老实干活,只还有一件事可以干,那就是——吹捧他,高山仰止地吹捧他。

  以至于,连舜自己都说:“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这不就是伟大领袖与英明领袖吗!
  日期:2014-10-20 12:09:04
  事实上,如果认为吹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把准舜的心脉才行。
  治水成功后禹正式进入了中央决策层,成为舜的重要大臣。在这个群体里,只有禹琢磨透了舜的心态。在别的大臣还畅谈建言舜应该如何励精图治的时候,只有禹建议舜垂范天下,无为而治了。为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