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5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五,舜——黄帝九代孙。他的故事最惊心动魄最耐人回味。
  第六,最后,禹——黄帝五代孙。他不是五帝,因为事实上他开启了父死子继家天下的传统。(前五位就是五帝。)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他重点讲述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在我们讨论禅让故事之前,先弄清楚司马迁告诉我们的这样几个事实:
  其一,黄帝以降,王权是一直把握在黄帝的家族手里的,所谓的最远的一次,也只是到了黄帝的九代孙舜那里一次。
  其二,儒家最为赞美的所谓尧、舜、禹的两次禅让,其实也是在黄帝子孙家族中进行的,用现在的话说,也是统治集团内部进行的,并且,耐人寻味的是,尧是黄帝五代孙,舜是外围的九代,禹又是更近的五代。
  如果这么说还不清晰地话,那么还是让我们走进尧舜禹时代看个究竟吧。
  尽管司马迁毫不吝惜地用“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等一长串夸张的语句赞美尧,但是描述尧即位的一句简单的话还是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不必任何揣测即可得到的结论是——其中是否有阴谋阳谋,是否有血雨腥风,我们不得而知,但司马迁告诉我们,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正常即位的君主,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尧之前的继位,都秉承了“家天下”+“国赖长君”的制度来传袭帝位,那么,为什么忽然到了尧时,他要把帝位禅让给舜呢?这是偶然的吗?
  日期:2014-10-20 12:05:21
  传说里,尧是有10个儿子的,尤其是他的嫡长子丹朱——传说中他是中国围棋的始祖,是史上留名的。为什么不传位给丹朱呢?在尧选拔继承人时,放齐推荐他:“嗣子丹朱开明。”尧说:“吁!顽凶,不用!”舜在坐稳了江山后,对自己的接班人禹说:“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舟行,朋淫于家,用绝其世”。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丹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个性爽朗直率的性情中人,他的心思不在政治上,且不愿意听从尧的劝说(顽凶)。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后代当国君也不是不行,事实上后世的帝王比他荒唐的多了去了,也未必都是亡国之君。但是,当时最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是——大水灾!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其实庙堂里更忧,甚至为此不得不几次迁都。这个事很难!所以,尧可能心里认为,丹朱这种自由散漫的性格,就是当上了国君也难以持久来治水,所以对是否由儿子来接班,他心里一定是很犹豫的。
  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他让大家自由推荐,他的大臣们推荐的主要有三个候选人——
  其一,共工。这个其实是陪练围标的。
  其二,鲧,他是帝颛顼的儿子,辈分上讲是尧的堂叔!但实际年龄应该正好是春秋鼎盛,其实很适合接班,但貌似尧不太想让自己的叔叔接班啊!他瞧不上鲧的理由是他“负命毁族”。
  其三,舜。他是黄帝的九代孙,其实也是昌意那一支的,辈分上讲是尧的曾孙,一个感情上比较好接受,另外,舜已经是平民化了,选他做继承人,实际上不乏“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况味了。
  这样一看就知道了,关于接班人的选择,实际上是舜与鲧的政治斗争了!关于鲧,大家只知道他出身黄帝近支,善于治水。在与舜的斗争中,被舜玩死了。
  日期:2014-10-20 12:05:45
  舜这个人,非常有料。最关键的,显然是尧非常喜欢他的平民身份,喜欢舜这个孩子的忠厚老实——他的瞎爹和后妈、异母弟都特别不待见他,他一样很孝顺。于是别人一推荐,尧自己也不考察,就先把自己的两个闺女一起嫁给了他!还美其名曰用这个方法来考察他。这明明是选择一个苦孩子,用荣华富贵和美色羁縻他:选他做继承人,还让他成为自己家族的一员——女婿,然后用这种方式将最高权力传承下去啊!这样的忠厚孩子,对待那么坏的父母都能隐忍忠孝,那我给他这么高位置对他这么好,那他对待我和我们家人还能差了?

  这个可能是尧的心里想法。接下来呢,尧也从不同方面对舜进行了考察。那么,舜是否能够经受住考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呢?
  结果舜没有让尧失望啊!舜修身齐家不用说,他的道德境界的高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的父亲和异母弟,在尧已经把两个闺女嫁给了舜且明确要让舜当接班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几次三番下毒手要害死舜(狼子野心何其狂毒!真是狗胆包天),而舜呢,只是每次都安然逃脱而已,没有怨言,没有发飙,也没有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远离这两个灾难,仿佛他是孙悟空,根本不惧炼丹炉……这个人,是不是比他的父亲和弟弟更可怕?【鲁迅曾经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看了舜的故事,有没有觉得,罗贯中是有史记的故智可师呢?】

  对于舜的描写,完全脱离了司马迁本人的价值观。司马迁本人高度崇拜的,在《史记》中留下浓墨重彩记录的管仲和晏子,都曾经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说话办事如果好得不近人情匪夷所思了,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不可相信的。司马迁为什么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千方百计把舜塑造成近乎于神的形象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造成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以便迎合世俗儒家的观点——尧把帝位传授给舜,太应该了太对了。

  在通过尧的考察,代理年老的尧治理国家后,舜做了几件事:

  (一)密集地视察各地,与各地方诸侯和基层单位会面,建立人气。
  (二)减轻刑罚,邀买人心。
  (三)为了杜绝后患,铲除竞争对手,将自己的接班人竞争对手以及他们的推荐人,找茬流放!(对手共工,以及推荐他的驩兜;鲧,以及事实上支持丹朱的三苗,都被打击流放!)
  (四)建立自己的队伍。他启用新人——“八恺”和“八元”,得到这十六个家族的支持,同时也通过他们牢牢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舜这时作为统治者,展现的最高明的手段,乃是掌控思想文化上的话语权,建设顺民政治——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统治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权的滥觞——他一方面树立“八恺”和“八元”这种听话的好典型,又毫不留情地打击异类。
  日期:2014-10-20 12:06:17
  其实他所打击的异类,也就是像丹朱那种追求自由奔放个性的,并非真有什么滔天罪恶——有四个典型,他管人家叫“四凶”。他们分别是:
  “浑沌”——这个人应该是直率刚猛讲义气的;

  “穷奇”——这个人可能是喜欢大言惊人,看事情的角度往往跟常人不一样;
  “梼杌”(音逃物)——这个貌似非常固执,有自己的看法不在乎别人的意见;
  “饕餮”——这个就更冤了,只是特爱吃,贪财。
  舜将这“四凶”被流放到边疆,这在当时不啻是要命的惩罚!你想到了什么?打击右派是不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