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姥爷给我讲的一些故事,现在想起来真的好害怕!》
第28节

作者: 茱莉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01 10:28:00
  今天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姥爷讲给我的。姥姥家后来在**之后搬家到了现在宣武门附近的胡同里。这个胡同叫魏染胡同,是用一位大太监的名字命名。胡同里还有他家的宅门儿。就在宣武清洁队的斜对过儿。胡同挺深的,到了民国时期,这条胡同因“京报馆”而出名。京报馆是最早“京报”的溯源地。京报馆是一栋三层灰色的洋楼,在众多民房里显得很是突兀。姥爷小时候去宏源饭馆送柴火之后,会过骡马市大街,来到京报馆取报纸,沿途去指定的几家人家送报。这报纸里说的话很多都是暗语。可以用密码本找到暗语所在的位置,组成最新的指令。宏源饭馆以前就在魏染胡同南口的马路边儿上。可以很快运送情报到报馆。姥爷作为一个半大孩子,目标小,又机灵,所以送报纸的差事非他莫属。

  自从有了这个新的任务,姥爷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背起养母给做的帆布书包,就先去京报馆领报纸,再从宣武门往北走,走到西单,往指定的家门儿里送。然后去万字中学舍粥,再进学校上学。日复一日一直送到了日本子投降。万字中学变成了北京三十六中。(为啥叫万字,是因为那中学以前是个寺院,山门前有三个万字符号,就是佛家符号,后来就把中学也叫万字中学了。)**后姥爷又搬到了京报馆附近居住,楼主小时候姥爷常常带楼主去菜市口百货商场买吃的,去南来顺吃羊杂汤,每当想起这些,楼主都好想念姥爷。慈祥的姥爷经常是背着手,看着在前面疯跑的楼主,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给我讲故事。楼主听京报馆的故事,是在一个下午,姥爷带楼主去买冰棍儿回家的路上。楼主特别好奇,问姥爷为什么这一家这么大方,盖这么大一个洋楼,姥爷说,这是京报馆,这个洋楼只是个幌子罢了,真正秘密印报纸的地方在这里!

  随姥爷手指的地方看去,洋楼旁边平地上有几个半人高的半圆形窗子,但是塞了很多砖头,哎?这是什么?
  姥爷告诉楼主,那是一个半地下的油印室,现在已经填平了,以前是可以进去的。
  那从哪儿进去呢?
  姥爷带我走进京报馆旁边的一个小细胡同里,看见这里有个石头门。样子很奇怪,并不是北方民居的的样子,倒像是上海的那种石库门。门口已经被填死,用红砖封上,看起来很神秘的样子。
  回到家,楼主跟姥姥说,姥姥,姥爷带我去看京报馆了,旁边有个小胡同,小胡同里有个秘密通道,不过已经被堵上了!姥姥听了连忙说,以后咱们不去了,那儿不好,还责备姥爷,你也真是的,在外面看看就行了,带孩子去那儿干嘛!
  一听这话,楼主就像扭股糖一样缠着姥爷非让姥爷说说为什么,姥爷开始说不能告诉我,小孩不懂,后来怕我好奇再去,也就轻描淡写地说,那儿死过好几个人,不是好地方。可是楼主更好奇了,就非要姥爷讲,姥爷说不好,就是不能再去了,楼主不甘心,姥爷去哪儿楼主跟到哪儿。一直缠着问,没办法,姥爷只好给我讲了这个神秘的地下室的故事。
  以前,这个油印室是地下工作者开会和交换情报的地方,把情报印在报纸上,然后再发出去,但是后来他们中间有人做了叛徒,出卖了所有人,于是,在他们开会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日本人抓走了。姥爷那时候听宏源饭馆的人说,要他一起去天桥那边拉尸体,就是那些被抓起来枪决的人。
  后来,这个油印室里就经常有人说话,但是门被封死了,怎么会有人在里面哪!一直到解放后,京报馆迁走,留下了这座洋楼和那个石库门地下油印室,很所居民都住进来了。油印室里也住进了一户人家,是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儿子住在里面。
  老太太的儿子是个司机,是开邮政大卡车的。跑长途常在外面。所以家里就有老太太一个人,老太太平时不爱跟人说话,长得很不好看,可以说是吓人的,眼睛下面有很大一块记,一直到下巴,他家说不好是什么时候来的,对周围邻居也不是很热情,不过他儿子经常从外地回来带一些特产分给大家吃。人缘儿还不错。后来听说那儿子后来死了,车祸,于是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儿子去世她也没见怎么呼天抢地,甚至很平静地接受了,很多人说他儿子出车祸那天,其实已经回到了家,然后她就说儿子出车祸死了,有几个街坊邻居还真的看到了他儿子提着书包回家了。老太太就孤身一人继续生活,直到一次文保部门来她家敲门,说想重新翻修一下京报馆的主楼和她家这个油印室,从她家抬出了一台很老旧很脏的油印机。后来老太太被安置在旁边清洁队的宿舍里暂住,她玩儿命不从,非不愿意走,说他儿子要回来找她,会找不到家的,房管局没辙,就又让她搬回去了。

  老太太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因为是地下室,所以回家要下一段楼梯,她年事已高,可能就懒的动换,总是站在窗户前往外看,那窗户在地上,和人的小腿一边高,每当老太太往外看的时候,都把在附近玩儿的小孩吓得作鸟兽散。
  后来老太太死了,她也没有后人,总算可以腾出油印室来了吧,于是她的东西被人抬出来,油印室有60多平米,分成两个屋子,里面有两张床,一台缝纫机,还有几个木头箱子,剩下的就是一些油腻的煤气架子和桌椅板凳。
  那油印室里有一面镜子,是镶嵌在墙里的,是一面老镜子,翻盖里面的时候那面镜子也被取了出来,一直立在洋楼旁边的那个胡同里,但是邻居从哪儿经过,都说里面能看见身边没有的东西,因为是文物,所以不敢砸碎了,一时间,很多小孩都不敢去那儿玩儿了。
  再后来,1992年,那个石库门半地下室被文保部门填平,而且把门封死了,没有任何说法,只是听周围住户说,总听见地下是有人在说话,而且不止一个,好几个人,又有人说,那老太太的儿子根本没死,他并不是老太的亲生孩子,那老太太是个人贩子,那男孩后来是找到了亲生父母。还有那屋子也因为老太太以前居住的缘故,大家还害怕在窗户上看到什么不该看的,就把窗户用砖头堵死了,把石门也封上,据说之前还总有邻居在石门外挂符呢。

  现在楼主每次去姥姥家,都不敢贴着京报馆那一边走了,都是走胡同的另一侧。那深灰色的洋楼实在是阴森,石库门那条胡同楼主更是不敢再看去了,如果谁胆子大,去那儿找找,依然可以找到那个石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