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55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晚上9点整,元首的专列缓缓驶离车站。坐在列车上的希特勒并不像他发给墨索尼里的电报中所说的那样“信心十足”。相反,据他的秘书格尔达.达拉诺斯基说,元首表面上很平静,但是脸色苍白,眉宇之间写满忧虑,长时间沉默不语,与以往大不相同。
  而元首的另一位秘书,克里斯达.施洛德听见希特勒对赫斯说:“现在,我的一切工作都崩溃了。我的书算白写了!”
  我们把希特勒的表现一看,就知道,德国元首显然信心不足,对西线极为担忧。不过,事已至此,他只能狠下心来一条道走到黑,先摆平波兰再说。
  从1939年9月3日开始,一战时的西线再度重现,这一次的西线战场,就连对手布局都没变,还是英法结盟对抗德国。不过,与一战不同的是,堑壕战这种战争样式并未出现。在西线战场上首先出现的是举世闻名的“静坐战”,说起这个“静坐战”,那话就长了。

  日期:2013-06-17 15:55:42
  可以肯定,当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的消息传到波兰人的耳朵里时,被德军装甲部队打得屁滚尿流的波兰人一定极为惊喜,他们普遍认为德国法西斯这次必然完蛋。
  波兰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西线战场上,英法联军和德军的军事力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波兰人觉得英法联军算是吃定了德军。只可惜,事实跟他们的想象恰好完全相反。
  我们知道,早在德波开打之前,法国和英国对波兰做过保证,一旦波兰遭到德国攻击,他们必然会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支援波兰。
  相对而言,英国对波兰的保证是宽泛意义上的,并不涉及具体的行动。而法国的保证却是有鼻子有眼,白纸黑字,明确无误的。

  1939年5月19日签定的《法波军事协定》对法国的义务有明确的规定,该条约显示,法国方面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3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起攻势。而一旦德国以其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总动员开始后第15天起,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起攻势。
  这个条约签定时,波兰军队的副总参谋长雅克林兹上校曾经询问法国能够派遣多少主力部队参与对德国的进攻。对于这个问题,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信誓旦旦地保证说,法国派出35到38个师完全不成问题。
  听了甘末林的话,雅克林兹上校心中大定。随后,波兰人自恃有了英法的军事保证,就一直死扛希特勒,把欧洲第一猛人整的一点儿脾气都没有。战争的阴云也就逐渐笼罩在了欧洲的上空。
  时间到了1939年8月23日,当德国对波兰的进攻眼看着就要到来时,法国统帅甘末林马上就把他对波兰人作的保证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对法国政府说:“要到大概两年以后,也就是1941年—1942年之间,我才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
  当法国政府的政治家们目瞪口呆之际,甘末林又说了一句更为丧气的话,他说:“这个进攻还要依赖于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才能发起”。
  甘末林的意思非常明确,法军必然不会单独发起攻势,必须要等到英国的部队和法军部队合兵一处,他才进攻。另外,他还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他认为没有装备,让法军去进攻,基本等于送死。
  所谓将为军之胆,临战之际,法军统帅居然是这么个态度,打个仗都还这么矫情,那么法军的战力可想而知。
  整个波兰战役期间,法军在西线部署了83个师,而他们的对手德军仅有23个师,而且这23个师中,只有11个师还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另外12个师则是预备役部队。
  所谓预备役部队,说白了就是由放过几枪、走过队列队形的人组成的凑数部队,这些部队修修工事,运运后勤补给还能胜任,正经打仗那就难为人家了!
  既然法军在前线占有如此巨大的优势,那么他们采取行动了没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没有,完全没有,法军就躲在“马其诺防线”中,当起了“忍者神龟”。

  法国的总动员令早已在9月1日发布,按道理来说,根据《法波军事协定》的相关规定,法军应当在9月4日对西线德军发起一定的攻势。但是,此种进攻并未出现。
  自9月3日德法宣战之后,法军官兵们陆陆续续地抵达了德法边境地带,并在自己的营房内摩拳擦掌,打算好好教训一下德国人。可是,尽管广大的法国官兵心中燃烧着打仗的烈火,进攻德军的命令却始终不曾下达。法军官宾们被命令严守“马其诺防线”,不得擅自朝德国方面开枪开炮。
  我们知道漫长的等待最消磨人的斗志,不少法军官兵在无边无际的无目的等待中失去了战斗的热情,转而发起了牢骚。他们对统帅部的安排很是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觉得自己完全被政府当猴子给耍了一把。
  本来他们在各自的“安乐窝”里待得好好的,法国政府却一纸征召令,把他们召到了军队里。法国政府告诉他们法国人必须团结起来教训该死的德国人,他们相信了政府的话,满含着为国死战的决心上了路。
  结果等法军官兵们到了前线,他们才发现他们的敌人根本不是德国人,他们最大的“敌人”是无聊、空虚和寂寞。面对着有劲无处使的情况,试问法军官兵们怎能不生气。
  为了缓解士兵们逐渐滋生的厌烦情绪,使军心不至于涣散,法军统帅部想出了不少的“高招”。法军统帅部在前线建立了一系列军人俱乐部,并给官兵们输送了大量的葡萄酒和白兰地,一些演电影的和唱歌的明星也被派到前线召开大型“粉丝”见面会和演唱会。
  为了进一步消耗军人们过剩的精力,防止他们闹事,法国政府购买了一万个足球送到了前线。法军前线部队马上就利用这些素材展开了足球联赛,很多部队以排为单位,组建球队捉对展开了厮杀。
  法国军队在前线这么一搞,战争的紧张气氛马上就荡然无存。而当法军对面的德军发现法军搞起了如此别开生面的“训练”时,不少德军军官的下巴都掉到地上去了,他们完全被法军如此无厘头的表现给搞晕了。
  西线德军立马就把前线这种奇怪的现象上报给了德国统帅部,接到情报之后,希特勒及德国的将军们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开会研究法国人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仔细研究了一番之后,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将军说,法国多半不会采取攻势,他认为法国方面必然会一直采取守势。
  希特勒和布劳希奇经过一番商谈,也初步认定西方的动向虽然并不明确,但是多种迹象表明,法国和英国方面对进攻缺乏热情,对防守却是情有独钟。
  日期:2013-06-17 15:56:55
  根据英法两国的暧昧态度,希特勒发布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第三号作战指令”。命令中,希特勒要求德国西线部队作好战争准备,不可松懈,等待着德国的陆空军部队调往西线,但是不一定就打。
  希特勒对西线部队特别强调道:“即使英国和法国迟疑地启衅之后,我军地面部队或者我方飞机每次越过西部边境,以及对于英国的每一次空袭,都必须有我的明确命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