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56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这样,英法德三方联手在西线为全世界贡献了一场不战不和的幽默大戏。波兰方面看到这种局面之后,显然很不高兴,波兰人当即催促英国和法国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支援行将崩溃的波兰。
  甘末林架不住波兰人的反复催促,也受不了世界舆论的指责,终于决定采取行动。9月7日至8日夜,沉默已久的法军终于发起了进攻,此次行动名为“萨尔攻势”。
  法军进攻时,早有防备的德军未作抵抗,迅速收缩到“西壁防线”中布防。至9月12日,法军在15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大约5英里,占领了大约20个空无一人的村庄。
  这次进攻取得“巨大战果”之后,甘末林觉得已经非常对得起广大观众。于是,他下令法军停止前进,并特别指示进攻部队,只要德国反击,就立即退回马其诺防线。
  这次还算像样的进攻结束之后,直到波兰灭亡,法军再也没有前进半步。而正当法军在西线磨洋工敷衍波兰人的时候,德军的进攻更加迅猛,苏联也加入战团,开始进攻波兰。
  1939年9月17日凌晨两点,鉴于波军已经被完全击溃,斯大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借口波兰政府不复存在,《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悍然决定发兵扫荡波兰东部。他亲自打电话告知德国驻苏联大使,说苏联红军将在数小时内越过苏波边界。

  凌晨4点时分,红军越过了波兰东部的漫长边界。有处地方,波兰边防军的士兵们发现,在清晨的大雾中,有一队拉着士兵的马车出现。
  待得波军士兵们看清那是苏联红军时,当时大吃一惊,马上就拉动枪栓,子弹上膛,喝问这些不速之客想干什么。
  红军战士见状,急忙辩解道:“别开枪,我们是来帮你们打德国人的。”边防军的士兵们显然被红军战士的说法给搞糊涂了,他们不仅相信了对方的鬼话,还在对方的领头的马车上插上了白旗。
  如此,苏联人就利用这个看起来非常合理的借口,骗了波军边防部队一把,轻轻松松地越过了苏波边境,朝波兰内地挺进。接着,整个波兰东部都无声无息地完全陷落了。在这个行动进行时,从始至终,苏联人都未遭一枪一弹的还击。
  9月17日以后,除了华沙等少数地区还在孤军奋战之外,波兰事实上已经宣告死亡,大局已定。
  波兰人制定的“西方计划”终究还是化为了废纸一张,他们完全错判了英国和法国的决心,将筹码放错了位置。也许,希特勒最初的建议,即归还但泽和“波兰走廊”,共同反苏,对波兰来说是才是最好的选择!

  好,波兰已经作古了,我们就不再说它了,我们重点来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让英国和法国,当然,尤其是法国选择了“静坐战”这种战争方式。
  第一,法国在一战中牺牲过大,其政府和民间普遍怕战。
  一战时,经过殊死奋战,法国人打败了宿敌德国,但是这场胜利却使法国就此失去了力量,变得软弱无力。
  早在一战之前,法国就遭受出生率下降的损害。在一战中巨大的人员伤亡使得法国在人口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损失。整个战争期间,法国士兵死亡人数超过130万人,占法国士兵总数的18%。在受伤的士兵中,终身残废者约占110万人。法国男性就业人口的损失为一战交战国之最。

  法国平民同样遭受超高死亡率的影响,因战争(比如饥饿、疾病)而死亡的平民达到了150万人。如此,战争中平民和士兵的死亡人数加起来达到了280万人之巨,这是法国历史上没有前例的“大出血”。这导致,一战后法国人口急剧走向了老龄化。
  一战中,法国本土自始至终都是西线主战场,它遭受了严重的物质破坏:铁路、公路、房屋、工厂、矿区、船舶、耕地、牲畜等等。其总的损失是惊人的。
  无休止的战争也破坏了法国的财政,法国政府为了应付战争,欠下了巨额的外债和国债。战争中伤亡的军人家属和战后重建都需要钱财,这使法国的财政捉襟见肘,也使法郎的面值受到挑战。
  尽管当时的法国人对德国的赔款抱有幻想,但是事实证明德国的战争赔款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最后,希特勒干脆把赔款全部赖掉,一个字儿也不给法国。
  就这样,时间到了1939年,法国人普遍不愿意再卷入一场毫无必要的厮杀,法国政府也不想再让法国“流血”。
  第二,英国人的态度始终也不积极,这让法国人心存疑虑。
  与法国类似,英国人根本就没有下定决心打仗。英国国内,政府与民间,始终存在着主和派,他们坚决反对为了一个千里之外的波兰而让盎格鲁—撒克逊人流血牺牲。

  既然如此,英国政府的态度我们就不难揣测了。对德宣战,只是制约贪得无厌的希特勒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英国方面的意思是只要希特勒承认其行为是错误的,而且不再打但泽和“波兰走廊”的主意,那么和平就可以到来,反之,则不行。
  英国的宣战说白了就是一种态度,表明这次英国不吃希特勒战争威胁这一套,让德国元首放聪明点,乖乖地就范。英国的态度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截止1939年10月11日,也就是波兰已经灭亡之后,英国派到法国的部队也才只有区区4个师而已。从另一方面来说,英国就派了这么一点儿象征性的部队来参战,令法国方面非常不满意!
  甘末林始终觉得英国人是在把法国人当枪使,他始终坚持必须等到英国军队的数量跟法军的一样多之后,他才考虑进攻。当然,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让英国人冲在前面。
  第三,法国人惧怕德国的军事力量。
  9月中旬,波兰战事已近尾声,甘末林非常担心德国将其主力部队调到西线,将进攻中的法军一网打尽。另外,他还对德国的空军非常忌惮。
  当英国人打算派遣轰炸机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炸为粉末时,甘末林立即阻止了这个企图。他说,如果这样做,法国境内的工业区将会遭到同等程度,或者更大程度的报复性轰炸。可以说,正是由于担心德国的报复性打击,法国在进行军事行动时,始终缩手缩脚,不敢进攻。
  第四,比起德国,法国更加讨厌苏联。
  1939年——1940年6月,法国国内的***居然认为法德之战是“帝国主义”的不义之战,就在国内大肆宣扬反战言论,并且还发动一部分工人时常在工厂里闹事。
  法国***的这种做派无疑深深伤害了法国人民的感情,法国右派普遍认为这是希特勒的盟友斯大林授意法共搞的小动作,于是其仇苏的心理竟然不下于仇德的心理。
  为了打击苏联,法国军队甚至还计划远程奔袭苏联的巴库油田。对于这个牛头不对马嘴的攻击计划,法国军方的解释是此举可以切断德军的石油供应。
  这个超级有想象力的计划最终因为法国缺乏远程轰炸机而作罢,但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国在进攻德国这件事上根本就是三心二意,出工不出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