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54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赫塞目瞪口呆,询问为什么?威尔逊未作回答,他只是示意赫塞可以走了,于是本次会谈就此结束。
  促使威尔逊作出如此举动的原因是张伯伦已经下定了决心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9月2日晚上11点30分,英国内阁再次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张伯伦表示他将于次日中午向英国人民发表一项声明,这项声明事关英国和德国是否会处于战争状态。
  为了探明德国的态度,他建议次日上午9点,由英国驻德国大使尼维尔.汉德逊爵士会见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甫,当面提出英国的最后通牒,也就是德国必须在9月3日12点以前从波兰撤出全部军队。如果德国方面在12点以前没有给出令英国满意的答复,那么英国和德国就会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

  西蒙听了张伯伦的安排后,立即反驳道:“若是把最后通牒的期限定在12点,那么首相您就没有时间准备讲稿向英国人民发表声明了,我建议将期限定为明日上午11点。”此建议获得通过,内阁会议宣告结束。
  9月3日凌晨2点时分,赫塞的报告被呈送到了希特勒的面前。希特勒见赫塞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当即大发雷霆,他借着意大利不肯参战的事情狠狠地批评了里宾特洛甫一顿。德国外长莫名其妙地挨了希特勒一顿痛骂,当时很是感到委屈,因为他觉得那是墨索里尼变了卦,又不管他的事。
  不得不说德国外长的确是无辜的,他这次完全是躺着中了枪!因为那个时候,希特勒见英国不肯妥协,其内心极为焦虑,非常火大,于是他就把一肚子郁闷之气发在了德国外长身上。
  希特勒的火发完了,该来的终究也还是来了!凌晨4点,德国窃听人员告知里宾特洛甫英国大使将于上午9时交给他一份文件,该文件极有可能是英国的最后通牒。
  里宾特洛甫不想去接受这样一份伤感情的文件,他刚好看见施密特在旁边,就要求翻译先生代他去见汉德逊。
  9月3日上午9点,汉德逊准时将英国的最后通牒交给了施密特,后者随即将此份文件带至德国总理府。
  当施密特行至德国总理府元首办公室外面时,只见不少人都挤在大门外,他不得不施展浑身解数硬是从人缝中挤进了元首办公室。

  办公室里,希特勒坐在办公桌前面,而里宾特洛甫则临窗而立。施密特一进来,两人都满含期望地看着他,他缓缓地把英国的最后通牒给翻译了出来。
  日期:2013-06-16 21:41:40
  希特勒听完了施密特的翻译之后,一直默不作声,木然呆立了好半响。然后,他转向里宾特洛甫,猛然发问:“现在该怎么办?”
  里宾特洛甫并未从正面回答问题,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我认为,用不了一个小时,法国人也会递交一份类似的文件。”希特勒听了这个答案,没有作出评论,他再度陷入了沉默。
  施密特见没他什么事了,就出了办公室。他刚一出来,就被德国的军政要员们围了起来。人们询问情况如何。当施密特告诉他们英国极有可能在两个小时内宣战时,室内顿时鸦雀无声,震惊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众人愕然好半响之后,戈林第一个开口说话了,他说:“如果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请上帝饶恕我们吧!”随后,不管走到哪里,施密特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就连一向热情洋溢的戈培尔也神情落寞,一声不吭地站在角落里。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高层对跟英国交战忧心忡忡,他们的失败主义情绪极为强烈。这些人觉得就希特勒的一贯表现来看,这次百分之百是与英国交战。
  众人所想分毫不差,战场形势对德国极为有利,不要说拿下但泽,就是拿下华沙,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希特勒此时想的是干脆一举打下整个波兰,让波兰完全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他认为英法必然不会为了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而流血牺牲,所以他决定让德军继续进攻,彻底踏平波兰。
  既然希特勒拿定了这个主意,那英德之间就没有什么余地可讲了。上午11点15分,汉德逊大使收到一份电报,要他拜会里宾特洛甫。15分钟后,他拿到了德国对最后通牒的答复——拒绝。
  汉德逊读完文件后,发表议论道:“让历史去评判究竟该谁负责任”。对于英国大使的论调,里宾特洛甫非常不满地回应道:“为了和平和求得对英的良好关系,谁也没有像希特勒先生那样作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对于英德关系,我不予置评,惟愿您诸事如意!”

  听了里宾特洛甫的话,汉德逊耸了耸肩,告辞而去。中午,柏林街头的大喇叭高声广播了将于英国开战的消息,听众们面面相觑,极为震惊。
  在伦敦,上午11时15分,张伯伦硬着头皮开始向英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讲话中他谈到了发生在波兰的战争,以及英国应该承担的责任。15分钟后,他无可奈何地宣布英国已经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他说,为了建立和平,英国政府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可以心安理得了。
  在结尾时,他还说道:“现在,让上帝保佑你们吧,让上帝保护正确的人们吧!”
  当张伯伦正在演讲时,考伦德雷将法国的最后通牒交给了里宾特洛甫。德国外长当时极为失望,他说侵略者是法国。
  到此为止,英国与法国站在同一阵线对德国开战了,这显然大大出乎了希特勒的预料,他曾经信誓旦旦地对他的手下说英国人惧怕战争,必然会妥协。当他的外交人员提醒说英国人哪怕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会宣战时,他报之以嘲笑。
  现在,他原先设计的局部战争,已经扩大成了欧洲大战,这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令希特勒有些难堪的是,他有些不好意思面对他的手下们,尤其是那些曾经规劝他不要招惹英国和法国的手下们。
  希特勒终究还是得面对现实,在英国对德宣战之后,他马上就硬着头皮将英德两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的消息通知了德国海军上将雷德尔,他要求海军寻机攻击英国船只。

  英国对德国宣战的消息,令克林姆林宫的人们极为惊奇。斯大林原以为英国人会妥协的,没想到英国人特有血性,居然就开战了。本来按照苏德协定,苏联此时应当发兵与德国夹击波兰,但是红军虽然在其西部边界磨刀霍霍,却根本不去屠宰波兰人。
  斯大林的算盘是这么打的:让德国军队先跟波兰军队血拼,等波兰的有生力量都被拼光了,再找个借口杀过边界,把苏波战争中丢掉的地盘都搞回来。
  正是有了这样的打算,斯大林才按兵不定。等到德国人一个劲儿地催促苏联采取行动时,斯大林就以苏波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为由予以搪塞。对于苏联人的做派,里宾特洛甫完全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由得苏联人去了。
  9月3日晚上,希特勒与随员们登上了开往前线的专列。在火车上闲坐时,希特勒给关键时刻不支持他的盟友墨索尼里发去了一封电报。电报是以明码形式发送的,电报中希特勒说他明白德波之战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他是“有意”选择战争这条道路的,他的信念“坚如磐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