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53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张三、李四都是县长。他们干的工作,从客观上看并无明显区别。但是从主观上看,就有差别了。
  比如,张三、李四管理的县,修理的水利、道路、桥梁本来一样多(我们这里模糊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两个县存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但是,张三如果有个好爹,或是会运作潜规则,相关官员就会给他多算一些。李四如果没有没有好爹,也不会运作潜规则,官员最多只是给他实报实销,甚至还会用非常严苛的标准减他一部分。
  出现了失职的事,结果也是大同小异。
  当然了,官场的竞争,通常比这要高级。因为,官场竞争总是与拉帮结派伴随,说得文雅点,官场竞争总是与党争伴随。
  比如,张三与李四干的工作,都差不多。问题是,张三是陈大哥的人;李四是沈大哥的人,这就不一样的。现在,主管官员决定提拔谁时,就不能简单的看张三、李四的工作表现了(甚至都不能简单看双方爹是谁,或是简单的看谁花的黑钱多了),更多的得看,陈大哥与沈大哥的势力,谁更大。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现在陈大哥一手遮天,你敢不让陈大哥的人升职,陈大哥能善罢干休吗?
  官场竞争到了这种高级阶段,一个人想升官,就不能简单的靠拼爹了,更不能简单的靠花黑钱了。因为,你跟对了大哥,什么都好说;跟错了大哥,那问题可大了。

  所以,最后的竞争结果就是,这个大哥得势了,他的小弟成群结队上位。这个大哥失势了,他的小弟不赶紧另拜大哥,估计就只能等着靠边站,甚至等着下课了。这样一折腾,官员的评比标准,就乱了套。
  但是,总的来说,虽然乱,但是也有规矩。因为,大家出门在外是为了求财,绝不是真的为了玩命。所以,大家通常都是各自聚在自己大哥的旗帜下面,进行团队的的运作;而结果呢?最后,就出现了传说中的党争。实际上,用一句俗话说,那就是叫拉帮结派。
  如果党争只停留在这种境界,那谁也不能说党争很激烈。
  日期:2013-12-29 21:29:16
  但是,东林党的突然介入,顿时把秩序打乱了。因为,就好比几个大哥,坐在那里,在商量着如何分配这几条街的黑色经济。突然有一股外来力量冲进来,还想把这几条街全部接管了,你说,那几个大哥能干吗?肯定不会干的,因为,凭什么啊?
  东林党人,突然打着种种高尚的旗号,要过来干涉帝国的人事调整;主持人事调整的大佬,自然会非常不高兴。因为,你们算老几啊?因为,从表面上看,东林党人实在有些自不量力;因为他们好像没有一个够级别的官员。问题是,相关大佬显然低估了控制舆论的力量。
  表面上,东林党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有才华、有正义感。实际上,他们的崛起,主要是因为万历皇帝想用他们牵制官僚集团。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罩着,东林党敢非议执政的官员,执政的官员早就把东林书院查封了,更把相关人员也抓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参考一下魏忠贤执政时的情景就可以知道。因为,成天坐在那里妖言惑众,你以为这个社会没人管了?
  更主要的是,如果万历皇帝不愿意利用东林党,东林党敢成天非议皇帝、非议政府,也早就让政府查封了。既然魏忠贤能打垮东林党,万历皇帝自然也有这种能力。
  因为有万历皇帝罩着,至少万历皇帝绝没有压制他们的意思。所以,面对东林党这种力量,才会让官僚集团一时不知如何应付了。
  因为,皇帝不点头,哪个官员敢压制、查封东林书党呢?东林党非议皇帝,皇帝都不敢管,非议几个官员,官员就敢管,官员以为自己谁啊?于是东林党一时成了滚刀肉;官员想压制、查封他们,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因为,皇帝虽然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谁也能看出来,皇帝并没有打击、压制东林党的意思。
  问题是,让官僚与东林党合作吧,官僚集团又实在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因为东林党是什么东西,他们凭什么想决定官场的人事调整?

  日期:2013-12-29 21:32:39
  但是,舆论的力量并不是谁也会低估的。所以,自然有官员愿意与东林党合作;因为与东林党合作的价值,那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与东林党合作,那你在东林党的吹捧包装下,很快就会成为正义的化身。这种结果,对你以后在政坛上发展,价值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在官员的评比活动中,谁敢给你打低分,整个舆论就会炸了窝。因为,这种传说中的人民公仆、国家栋梁,怎么会得这样低的分呢?一定有舞弊!
  更主要的是,你如果不与东林党合作,那在东林党的丑化攻击下,很快就会成为邪恶的化身。这种结果对你以后在政坛上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在官员的评比活动中,谁敢给你打高分,整个舆论同样会炸了窝,因为,这种传说中的恶势力代表,传说中的尸位素餐者,怎么会得这样高的分呢?其中一定有舞弊!
  事实上,许多官员就是因为与东林党合作,而当了官,或是升了官。当然了,许多官员就是因为拒绝与东林党合作,所以就丢了官。
  至于放到历史上,更因为东林党控制了话语权,而且东林党的思维方式与满清的政治宣传合了拍,所以我们从历史上一看,凡是与东林党合作的官员,通常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凡是敢与东林党作对的,都是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

  本来呢?帝国官员在人事调整的问题上,在利益分割的问题上,虽然一直争斗的非常激烈。但是总的来说,很少演变成势如水火的相互诋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官场人事调整、利益分配的是官场的权力、地位、人脉,而不是靠开展舆论战。所以,拉帮结派的行为,一直在官场中存在,但是总的来说,大家在相互攻击时,都也是有分寸的。
  但是,东林党一旦介入,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东林党的权力、地位并不高,所以他们参与这种利益博弈时,主要的筹码就是引导舆论、甚至是控制舆论。所以,他们在参与相关博弈时,就把这种法宝用到了极致。总而言之,与他们的合作的人,东林党就随心所欲的吹捧美化;不与他们合作的人,东林党就随心所欲的诋毁丑化。
  这样一折腾,官场之间的争斗,就变得势如水火了。
  日期:2013-12-29 21:39:56

  因为,大家都喜欢给对方帖上邪党的称号;大家都喜欢说对方是祸国殃的败类;那还了得?这样一来,官员内部已约定好的规则,全部不起作用了。总而言之,本来是官场内部的利益调整、分配,遂变成了正义邪恶的大战。
  于是,本来是官场内部的矛盾,一下变成了敌我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官场的斗争就是对人不对事了。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什么都对;不是我们的人,什么也不对。再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就是正义的化身,就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你不是我们的人,就是邪恶的化身,就是一心祸国殃民的。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们看到明末的历史,通常就是一场正义邪恶大战的故事。
  在东林党的宣传中,明末出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东林党;他们一直在与那些祸国殃民的邪党、阉党、阉党余孽在作斗争。

  问题是,在邪党、阉党的宣传中,明末出现了一股邪恶的势力,他们一直架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在不折手段的谋求私利;帝国局势之所以越来越差,就是因为有这股力量在瞎捣乱。
  官场斗争到了这种境界,你说它能不激烈吗?因为,谁给谁头上扣的帽子,也是要命的。
  在这种背景下,官场的斗争就渐渐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靠舆论战决定官场人事调整时,大家在攻击对方时,那是一点规则也不讲,换而言之,招招都致命的招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