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36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27 23:22:56
  除了我在前文提到过的将沿海渔民组织起来,“听其采捕,因以为兵”的设想和新兴、恩平“令民自为战,自为守”之外,其实俞大猷在金门、武平时候就已经很好地实践了他的人民战争理论了。
  军队现代化。
  就是要求军队建设必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提高现代条件下的总体作战能力和水平(质量),提高军队建设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使之具有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实战能力和威慑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军队现代化的含义。如果把这个思想放到俞大猷所在的年代,则俞大猷的军队现代化的思想是与之相吻合的。(前文有述,不赘)
  实际上,俞大猷的军队现代化军事思想,是与选将、练兵、部队指导思想、装备(当时最先进的火器配置)、指挥、合成战术等联系在一起的。目的是提高部队的综合能力,而这正是现代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日期:2014-07-28 02:50:25
  海战为先。
  今天,我们都认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可是,在那个大脑门的美国老头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海权理论之前,又有多少人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呢?
  马汉在1890年至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的影响》、《纳尔逊的生平:英国海权的象征》、《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提出“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海权包含不同层次,并和海上利益的各层次相对应。分别是:对领海的有效控制、保障海上交通线安全、海军自由通行权、制海权。后两者要求强大的海军支持。
  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对促进经济繁荣、赢得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际地位有重要的意义。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二是自然结构,三是领土范围,四是人口数量,五是民族特点,六是政府性质。马汉认为,海权必须依托陆权。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用大量战例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那么俞大猷的“海战为先”思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客观地说,俞大猷并没有形成现代海权思想,在他的论述中,并没有把海权与称霸世界联系起来,技术上也没有完全将政治、经济与海权挂钩。他的“海战为先”的思想,相当于现代海权理论的战争部分。但是,在这个领域,大猷却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首先是要建立现代化的海军精兵部队,取得制海权。将倭寇消灭在海上。从军事意义上看,消灭了倭寇,自然就解决了倭患。虽然不是在敌国领土上作战,但是也不是在我国领土上作战。军费的开支将只有陆上平倭的一半。战争的总代价、对人民的荼毒将降至最小。而我方有技术和军事的优势,有陆权的依托,有不竭的兵源,可以简单获取制海权。至于什么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对俞大猷而言,实在是小儿科。

  “前人不识水攻,而每以陆战致败,是无策也”
  《 正气堂集﹒卷之八﹒与方双江书》。俞大猷在400年前就已经洞悉了海战的奥秘和制海权的重要性。
  日期:2014-07-28 14:57:36
  实际上,在大猷之后的兵家,已经认可了大猷的海战思想。比如成书于万历早期的《草庐经略》就说:“与其阻水列阵御之陆地,不若御之水上。与其御之内洋,不若出洋远哨御之外洋。”
  立体战争与战略纵深。 
  这个问题在前文《<百家讲坛—豆腐渣工程>之“抗倭英雄戚继光”讲座剖析》已经讲到:“俞大猷平倭的海防战略是御海洋、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战略,加强海防,坚固江防,以长制短。就是“大洋虽哨,而内港必防;内港虽防,而陆兵必练;水陆俱备,内外互援”的海防战略,而且强调攻守兼备,以战为主。”此处我再补充说明一下俞大猷对于鞑靼的战略纵深理论。

  大猷在致仕归家前,仍然以国家为念,作《为伏陈战守要务以备采择书》,(《正气堂续集﹒卷7》)对北部边防的战与守,提出了他的战略纵深理论。
  “其一,守务之要。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夫险谓之设,必用人谋。……合于京城四面各三十里之外,将民间园地周围各五里之远,暂免租税,”以植树,选经济作物如榛、栗、枣、梨、桃、柿等,纵横1丈植一颗,“车马旧路,量留数丈……数年之后,森然成林,果利归民,官府不问。”构成屏障,骑兵难于驰突,我兵可以出奇、设伏。再在边防地区召集流民垦地,不纳税,建立营堡;这样,在边镇台墙和京城之间,有营堡、树墙,共同构成多层次防御和战略纵深。

  “其一,战务之要。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创立车营,以合成兵种和合成战术对付骑兵大部队。同时,令浙江将弓箭的制造减少一半,以制造弗朗机和火铳。 “二器解积既多,不但可用之车战,仍可分发各镇及城堡敌台,以备战守之用。”这样,既有战略纵深,层层防御,又有攻击的霹雳手段,“入则并力大举,制万全之胜,出则乘胜长驱,建犁庭之绩”。
  日期:2014-07-28 14:58:29
  合同战术。
  前文讲到俞大猷所创立的车营,吸取了历史的经验,“以马隆的战车,兼李陵的步卒,而参以卫青的纵骑,最为备算。”(《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纪》)但大猷的车阵,绝不是简单的组合,它首先改变了战国以后历代兵车的单纯防守而成为攻守兼备的统一。大猷的车营,首先是多兵种的合同,有步兵(部分装备冷兵器,部分装备火器)、车兵(炮兵)和骑兵。其次是战术的合同,有攻守、进退的协调,有步、骑、车的战术配合。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猷的合同战术,是一套成熟的战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从单兵基础训练到单兵专业训练,从多兵的战术训练到兵种的合同训练,再到进攻、防守、出奇、止齐的训练,从胆气、技艺的训练到到政治思想的教育,以及指挥、赏罚、后勤,无不齐备。而临敌战法,以叠阵为基础,参以常山蛇势、夺前蛟势,止于十干万全阵。
  大猷的合同战术不仅有成熟、完整的理论,而且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大猷曾以100辆车,3000步骑,击溃鞑靼10万骑兵于安银堡,并且追击数百里,大获全胜。
  在西方,合同战术也是在步兵、炮兵协同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坦克兵、航空兵的出现,无线电通信用于指挥,逐渐形成了诸军种、兵种的合同战术。显然,这是军事发展的主流方向。
  俞大猷的合同战术是如此的完美,以致到今天除了技术发展导致的不同,其原理则完全一致。比如战车,现在用机器,而大猷只能用人力,但是其攻守兼备的思路却是一致的。坦克与步兵的战术配合,也是完全一致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