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45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讨论向谁进兵的问题上,后金、蒙古贝勒们之间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有主张再次征讨察哈尔的,有主张先伐明的,皇太极认为伐明最为重要,毕竟察哈尔已经遭受过一次打击了,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最终商议定向明朝国境进军。
  但是行至半路又出问题了,由于此次是绕道行军,长途奔袭,孤军进入明朝腹地,风险实在太高,所以握有很大发言权的代善和莽古尔泰不同意继续进兵。这两个人如果坚持,皇太极根本没办法,他只能委托岳托和济尔哈朗等贝勒对代善和莽古尔泰进行劝说,毕竟行军也已至此,两位大贝勒还是同意继续进兵,统一了后金军队的内部思想,全军再次开拔。

  二十四日,后金军队到达老哈河,皇太极和诸贝勒商定了接下来的行军方案。
  二十六日,八旗大军突入喜峰口,按照原定计划分兵掠地,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汉儿庄、马兰峡、潘家口等地守军非降即走。周围明廷的援军皆被击败,两天内,仅岳托、济尔哈朗将的右翼军就连败明军五营兵马。
  三十日,后金三路大军完成了对遵化的合围。遵化是位于京城之东、山海关之西较大的城,是比较重要的军事要塞,距离京城仅不足三百里,此城若失,形势对明朝极其凶险。
  后金兵马如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关内,明廷听闻,举朝惊骇,十一月初一,宣布京师戒严。袁崇焕知道来者不善,尽管实质上蓟州并不归他管,但在名义上他还是蓟辽督师,而且周围的军队都十分孱弱,也只有他的关宁军可以跟八旗大军周旋一下,遂急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统四千兵马飞驰遵化。
  初三,后金军围攻遵化,当天城克,城中官民皆被屠戮,周围城塞降者甚众。又于次日设伏于赵率教进军途中,明兵全军覆没。赵率教乃当世良将,在宁远、宁锦两战中皆立有大功,此战身死,实为明朝的一大损失。

  遵化即克,皇太极进兵再无顾虑,因为遵化乃此段长城出入口的大门,即使八旗大军前进遇阻,甚至败北,但只要不是大溃败,也还有一个重新集结的地点,也还有一条十分稳当的退路,所以他留下了心腹汉臣范文程镇守遵化。
  范文程原来居住在抚顺,后来被努尔哈赤掳去当了奴隶,以后到了皇太极时代,优抚汉人,因为他有功名在身,又凭借他自己出众的才干,很快被提拔了上来。皇太极对他极为倚重,让他参与军机大事,每次议论国政,皇太极都会问:“范章京知道这件事情吗?”如果回答没有,会问:“为什么不跟范章京商量?”如果范文程生病有些事情无法决断,那就搁置起来,等他病好了再说。两人经常几个时辰地讨论时局,范文程出宫刚到家,皇太极又诏范文程入宫讨论。日后,范文程又为清朝官制的制定和国策出了很大的力气。此时,皇太极将遵化这个八旗全军的出关大门交给范文程,足见对他的信任。

  初五,皇太极统大军直扑北京城。袁崇焕不久后得知遵化失守,知道这次后金不会这么轻易地退出关外,立刻自统大军杀回关内解围,并令关宁各将扼守各要地,京城的防务则是安排在通州、昌平一线。
  有学者认为,此时袁崇焕的做法不够明智,他应该趁此八旗大军尽出的时候统领关宁军杀向沈阳,抄了皇太极的老窝,这样就能一举荡平后金了。我一直是很喜欢这种说法的,因为这很好地说明了什么叫做书生之见。八旗大军直奔北京城,情况是十分危险的,若非袁崇焕冲过去挡了一下,胜负是很难说的,打仗要分个轻重缓急,此时救北京城是第一位的,北京城一破,平辽也好、中兴也好,就什么都是浮云了。皇太极打北京,袁崇焕打沈阳,那结果只有四种:沈阳破、北京完;沈阳破、北京破;沈阳完、北京完;沈阳完、北京破。只有在北京存的情况下,才能谈其他的,北京被攻破,不论沈阳如何都是让明朝无法接受的。其实,明朝后来的“机会”是很多的,因为后金后来出兵攻打其他势力的次数很多,入关伐明的次数也很多,如果明朝真的有能力攻取沈阳的话,那么日后就能够攻取了,但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说明这条策略实在是书生们憋出来的书卷气。总之,中原王朝打游牧王朝,从来都是先在关内站稳脚跟,然后再出关打击他们,跟对方博首都式的打法,我闻所未闻。

  初十,崇祯召见了先前被排挤出朝野的孙承宗,询问防务。孙承宗久经战场、深谋远虑,不同意袁崇焕的防御部署,而提出应该将防线推前至蓟州、三河一线,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后金军西进或者南下。崇祯听后,立刻任命孙承宗总理京城内外有关防务的一切事宜,并命令袁崇焕严守蓟州,不得让后金大军越蓟州一步。
  袁崇焕一路疾驰,初十进抵蓟州。十二日,皇太极才率兵到达,他对关宁军进军如此神速感到诧异,但是袁崇焕接下来的行为令皇太极更加诧异,也令崇祯吃惊,他并没有即时阻击后金大军,而是一路蹑后尾随。皇太极乘此时机,皆连攻陷了玉田、三河、通州等地,解除了北京东面作为屏障的各城防御。
  袁崇焕在十五日跟部将商议直驱北京、保卫京师,部将周文郁极力反对:“此时敌军才刚到通州,我军应该迎头阻击敌军,不应该在京师附近瞎转悠。我们并非宫廷部队,乃是地方部队,没有得到皇上的圣旨,就直接跑到北京城下,万不可如此鲁莽”(“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可乎?”《边事小纪?卷一》)。但是袁崇焕认为此时事情紧急,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若能够挽救社稷,虽死无憾。十七日晚上,到达广渠门,以待后金军,此前满桂、侯世禄等已驻扎在德胜门。二十日,八旗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战端一触即发。

  日期:2012-10-15 19:11:42
  皇太极亲领四旗大军率先攻打德胜门明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正黄旗从侧翼迂回进攻明军,两路大军齐攻。明军奋勇拼杀,城上的明兵发射火炮助战,但不幸误伤了总兵满桂,百余人拥满桂撤入城外关帝庙。与此同时,后金的另外四旗大军在莽古尔泰等贝勒的统领下正与明军激战于广渠门,多尔衮在这支部队当中。后金兵分三队齐攻,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带兵抵抗,阿巴泰等追击明军时中埋伏受挫,明军主帅袁崇焕险些被砍中,战况相当惨烈。袁崇焕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身上中的箭如同刺猬一样,只因甲胄厚重才得以免死,明军上下同仇敌忾,形势终于有所缓和,阿济格所乘之马受伤而死。最终,明军抵挡住了后金军队的两次进攻。后金军移营,环城而行,寻找突破口,后移驻南海子。

  不少人会感到惊异,因为以明朝军队(包括关宁军)的战斗力跟八旗兵野战无异于自杀,但是此时明军却像发疯一般地跟后金军队厮杀,并抵挡住了后金军队的进攻。此时的皇太极也许并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些人忘却了所有来跟他拼命。
  这个东西就叫做信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