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11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也许努尔哈赤并非不知道这些道理,我感觉仍然是小酋长的心理在作祟。
  辽阳,在过去数个世纪中一直都是辽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辽东都司的治所,历经明朝二百余年的苦心经营。全城周长十六余里,城墙高厚且坚固,共有六个城门,城外有战壕三、四层,层层驻兵,布以火炮,整个城池周边全部配以重炮,此后袁应泰又引太子河水注入战壕之中,以加强防护。城内街道繁花似锦,人流攒动。

  有明一代,无数个敕封、政令皆从这里发出,无数次军事行动皆由这里统筹,辽东都司的军事威慑使女真酋长们颤抖了整整两个多世纪。在女真酋长们的眼里,这里如同神圣的殿堂,几百年来,无数酋长即使在做梦的时候,即使在喝醉酒豪言壮语的时候也万万不敢有进驻辽阳的想法。尽管努尔哈赤攻陷了抚顺、清河、开原、铁岭四个重城,尽管已经统一了女真各部,尽管已经取得了萨尔浒大战的胜利,但是,面对这个对他几代祖先指手画脚的地方,他不得不望而却步,踌躇再三——贵族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培养的。

  所以在“暴发户”努尔哈赤的心中,辽阳就应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就应该要花大工夫才能拿下,这才配得上他心目中辽阳的地位,这种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使得努尔哈赤的判断发生了错误。没有在拿下开原、铁岭以后迅速进攻辽阳、沈阳,而是休兵观望、再待时机,结果越等越不是时机,越等辽沈越难攻取,此后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内未再对明朝大规模用兵。后来,后金在已经攻取沈阳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下令进攻辽阳,八旗兵勇仍犹豫不前,直到努尔哈赤单马前行,大部队才跟上,由此也可知辽阳在这些女真人心中的地位。直到后来的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他们成天考虑的就是如何拿下北京城,这时候的胃口才变大了。

  但是干等也不是办法,由于已经攻陷开、铁,所以通往蒙古各部的通道已经完全打开,加上之前对蒙古一些部落的笼络和打击,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决定归服后金。十一月,努尔哈赤杀马设酒,和内喀尔喀五部盟誓,相约和好,共同伐明,尽管此后也有反复,但却在后金联蒙攻明政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同时,又遣使跟察哈尔部进行谈判。总之,在等待时机的时候也不能闲着。

  日期:2012-09-22 17:02:20
  在明清双方于沈阳、辽阳短暂的休战时期,明廷内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历皇帝驾崩了。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于公元1572年冲龄即位,改次年年号万历元年。此时,明朝统治中国已经超过200年,由顾命大臣,著名的张居正辅政,将明朝的国祚稍许延长。张居正死后,朱翊钧亲政,进行了“万历三大征”(其实已经在“拆东墙补西墙”了),但好歹算是打赢了。其实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怕庸君,最怕的是皇帝本事大,还不好好干活,这制造出来的麻烦才大,万历就是这种皇帝。

  与此同时,万历一改过去勤政的作风,进入“醉梦时期”,酒、色、财、气,纸醉金迷、挥霍无度。三天两头“头晕眼黑,力伐不兴,暂免朝”,这一“暂”便“暂”了近三十年。对此,孟森言道:“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孟先生好一个“勇”字)。所报的奏章一概不批,不批也就没法做事,大量官职出现空缺,国家机器运转举步维艰,万历后期内阁仅一人,全国的尚书、侍郎缺了一半以上,总督、巡抚缺少四人,都察院高级长官缺五人(这些都是正、副部长级的官职),中、低层官职在任的更是凋零。

  尽管万历不肯干活,却紧紧地抓住权利,而且将这些权力转化为钱财。撇开户部,委任不少太监收取“矿税”,这帮人出去后自然是口含天宪、飞扬跋扈、横行无忌,地方上的官员如有阻挠,一律遭受严处,弄得各地官员和百姓怨声载道。故而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之说,神宗就是万历皇帝死后的庙号,庙号则是对皇帝一生的高度概括,据谥法解的说法:“民无能曰神”,这个话是给足了万历面子,实际意思就是不好对这位皇帝多评论什么。本想多说几句,不过也只好听“周伯伯”的话,不好对这位皇帝多评论什么了。

  不评论可以,但是事情得说下去,万历虽有皇后,但是并不喜欢这位张居正替他找的老婆,宠幸郑贵妃。不过我得插一句话,有的人认为,万历怠政实则因为郑贵妃,结果导致了“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所谓“红颜祸水”。这里我要说,红颜从来不是祸水。在有些人的眼里面,江山是妲己搞丢的,商纣王好像没什么大错;安史之乱是由于 “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至于后来的满清入关则是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主要责任在于陈圆圆。搞得满朝文武,数万官员,几十万军队,上亿万的男人好像都没有什么责任,问题都是这些“祸水”们弄出来的。平时高官厚禄,“夫为妻纲”,一出了问题就往女人身上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红颜”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美”出错了,这岂不是一个没有“美”的世界!因而“红颜祸水”根本就是一帮没出息、不负责任的男人说的话。

  咱们接着说,尽管万历喜欢郑贵妃,但是肚子却不争气,孩子是生了,可都是女孩。当然今天咱们“男孩女孩一个样”,不过在当时,只有生的儿子才有机会当未来的皇帝。
  万历九年的一天,万历来给太后请安,宫女王氏端着个洗脸盆来给万历洗洗手,结果那天万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越看这个宫女越顺眼。于是,深更半夜就找这个宫女“谈谈心”,这位王姑娘的本事还真大,一晚上就有了,而且一击即中,生了个儿子,取名朱常洛。这个可是万历的长子,没多久,郑贵妃也来凑热闹了,生下了皇三子,取名朱常洵。麻烦就从这里开始。

  按照儒家的继承制度,不是“长子制”,而是“嫡长制”。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古代婚姻制度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俗称大老婆,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若要娶妻,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要先说媒,再交换庚帖,然后再下聘等等等等,每步又有很多规矩,总之是很繁琐,完成上述步骤才是“明媒正娶”。管理家中一切家务,是唯一可以跟丈夫平起平坐的女人,丈夫若要讨小老婆,有时还能投反对票,反正地位很高,家中也只能有一个妻,在礼法上又是“合二姓之好”。妾的地位则低得多,没有这么多礼节和功能,只需要注册一下就行了,而且不定人数。在皇帝家的正妻自然是皇后,所以也只有皇后的父亲才叫国丈,皇后的兄弟才叫国舅,因为只有皇后的家族才是跟皇帝家“合二姓之好”。

  正妻的儿子就叫嫡子,地位自然是子以母贵,所以又有嫡系、嫡派等词,表明自己跟上司的非凡关系和不同一般的地位,妾生的儿子就叫庶子。在三国时期,有两个军阀,一个叫袁绍,一个叫袁术,是亲兄弟,作为军阀来说,袁绍的势力要比袁术大很多,但是袁术就很看不起他这位哥哥,原因就是袁术是嫡子,而袁绍则是庶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