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9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7 14:27:48
  四十三、指鹿为马
  秦帝国在他的后期有三大主力军团:
  一是用来防御匈奴的塞北军团。这支军团人数原有三十万,其主力由王离率领入关平叛,结果在巨鹿全军覆没。
  二是由任嚣和赵佗率领的征战两广的岭南军团。这支军团人数在五十万上下,为秦帝国开辟了百越(今两广地区)广袤的土地。但当中原爆发动乱时,这支军团拒绝北上参战,并且隔断了五岭通往中原的要道,彻底断绝与朝廷的联系,从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南越国,直到汉武帝时才重归中国版图。

  第三就是由章邯率领的中原军团。这支队伍起先由六十万骊山刑徒组成,后来又补充进一些秦军的精锐力量,他们在帝国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安,这个军团的主力被项羽悉数坑杀,从此这支力量也从历史上消失了。
  所以,当赵高接到章邯率部投降,秦军遭坑杀的报告时,他心里已经彻底明白:大势去矣!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赵高一直在忙于接收李斯死后留给他的政治红利,其中名垂千古的一幕,就是后来妇孺皆知的“指鹿为马”的故事。
  在这件事中,赵高表现得很有创意,他用一头鹿来考验诸臣:在你们的心中,是原则重要呢,还是我赵高重要?
  无耻之徒一般嗅觉灵敏,立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赵高;而那些心中还稍有一些良知的人,则在这方面略显迟疑,第一时间说了大实话。事后,赵高很快把那些政治敏感性不强的同志,一个个清除出队伍,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党羽。
  从此,朝廷中除了赵高之外,不再有任何不一样的声音。
  不过对赵高而言,这只是这条不归路上又往前走了一步而已。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现在关东局势已经完全失控,如果有一天二世皇帝得知了全部真相,那又该怎么办呢?
  怕什么还真就来什么。这两天秦二世老是做到“猛虎吃马”的恶梦,不知是谁向秦二世透露了些什么,二世就多次派人来过问关东的战局了。
  赵高很着急,综合上述情况,他想来想去,只有两步棋可走:1、废掉二世,自立或者另立。2、与诸侯谈判,争取裂地为王。
  于是赵高找来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一起商量夺权大事。
  阎乐是咸阳令,执掌都城政务,也有权调动京城附近兵马。至于他怎么会很为赵高的女婿,史书上没有记载。有的说赵高收有义女,有的说秦汉时期也有不净身的宦官,还有的说“女婿”不过是无耻之徒投靠赵高的名头而已,就像明末魏忠贤的“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一样,没一个是真的。反正,我们只要知道阎乐是赵高一党就对了。
  赵高对两个党徒说:“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我想废掉昏君,换子婴上去。“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你们看如何?。
  赵成、阎乐没有任何意见。既然老大已经决定了,那就下令执行好了。
  此时,秦二世正住在上林皇家猎场,整日游猎嬉戏。因为上次赵高指鹿为马的事,弄得秦二世一头雾水,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脑缺氧产生幻觉,以致连鹿和马都分不清了,就找来太卜给他算一卦。太卜得出的结论是二世“斋戒不明”。所以秦二世就跑到上林“斋戒”去了。

  要是二世呆在上林,赵高他们就不好下手,因为皇帝打猎时护卫众多,弓箭齐备,等于是行军打仗一样。所以赵高的第一要务就是把皇帝骗回来,圈到宫中,这样才有机会。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由头:荒唐的秦二世在上林不好好打猎,居然连过往的行人他都要一并当作猎物射杀,弄得咸阳城内人心惶惶。咸阳令阎乐接到报案:城郊猎场发现无名死尸,死因不详。
  于是赵高就借此上疏劝谏:当皇帝也不能无故乱杀人,要注意影响……要不然“鬼神不享,天且降殃”,还是别打猎了,回宫里来,设坛祈福保平安吧。
  二世想想也对:“斋戒”得也该差不多了,应该到了“开荤”的时候了。于是他收队,移居望夷宫享受生活。优哉游哉的秦二世根本不曾想到,这个宫殿即将成为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宫外,赵高和他的党徒已经磨刀霍霍……
  日期:2013-07-18 17:40:38

  四十四、望夷宫之变(1)
  关于望夷宫之变的记载,《史记》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是赵高密令阎乐带兵闯宫,逼杀胡亥;而《李斯列传》记载的是赵高安排宫中卫士假扮起义军吓唬胡亥,并乘势劫令胡亥自杀。
  我认为,这两条记载各有一部分真实,秦朝军法严格,赵高搞政变,必须取得兵符才能调兵,所以他要安排一场起义军闯宫的骗局欺骗二世以骗取兵符;但是说他就此马上逼杀胡亥是不靠谱的,以胡亥的性格,以一个人求生的本能,他哪能那么容易就自杀呢?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逃脱。换作你我,估计也会这么做。所以《李斯列传》里写赵高劫令胡亥自杀,估计有误。至于胡亥之死,应如《始皇帝本纪》中所写的那样,他是被阎乐等人带兵围于殿中,走投无路方才自杀,这才符合常理。因而事件的后半部分《始皇帝本纪》中的记载比较可靠。

  就此,我试着将两种说法各取我认为真实的部分,合二为一,还原事情的原貌。大家就权当是一家之言吧!
  赵高对这场宫廷政变做出了精心的布置。
  赵高的弟弟赵成,在宫里做郎中令。郎中令属秦朝九卿之一,主管宫殿门防以及护卫力量,位置极其重要。有他为内应,赵高的事便成功了一半。
  首先,赵高诓骗宫殿内的卫士,换上便服,明火执仗地堵在殿门口,吆五喝六。而与此同时,郎中令赵成就慌慌张张地跑到望夷宫去报告秦二世:山东群盗兵大至!
  二世吓了一跳,不是说关东贼早就平定得差不多了嘛,怎么反而杀到都城来了?他赶紧爬到宫城上查看事态。一看,了不得,穿着白盔白甲的六国革命党已经在宫门前拉开了架势,准备革他的命!
  二世赶紧一溜烟跑回宫。他搞不明白怎么局势一下子已经恶化到这个地步了,章邯呢?王离呢?赵成呢?他们都在干什么?都他妈赶紧带兵过来呀!
  于是二世下令调兵救援。

  赵高等的就是这命令,有了这句话他就可以拿兵符让赵成堂而皇之地调兵,一点麻烦都不会有。而城楼门前的卫士很可能不久后就解散,见老婆儿子去了。
  赵高接到郎中令传来的旨意和兵符,就立刻举事。他让咸阳令阎乐名正言顺地以圣旨召集兵马,向宫殿开拔。此前,赵高已将阎乐的母亲接到自己府中,以此为筹码,防止阎乐关键时刻反水。所以阎乐听话得像条狗一样。
  阎乐一到宫门口,就绑了宫门口的卫令仆射,责问说:贼入此,何不止?
  卫令仆射感到莫名其妙,说:宫殿防守严密,没看见有反贼啊?刚才皇帝还在这里……
  喀嚓!阎乐立刻斩杀了卫令。

  大军随后破门而入。宫内已没有像样的武装,只有一些值班的郎官和宦官“或走或格”,结果“格者皆死”,死者数十人。
  阎乐带着兵一路走一路放箭杀人。闯到秦二世的寝宫时,大队人马停在门口把宫殿围住,阎乐和赵成两人进入,并公然朝秦二世放箭。箭擦着秦二世飞了过去,射中他身边的帷帐,把这个公子哥儿吓得不轻。
  看见这两个人,秦二世心里大体也算是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关东贼,而是内贼,是赵高谋反!这个死太监,我对他如此信任,他竟要害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