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40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9 21:44:34
  四十四、望夷宫之变(2)
  看见这两个人,秦二世心里大体也算是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关东贼,而是内贼,是赵高谋反!这个死太监,我对他如此信任,他竟要害我!
  于是“二世怒”,命左右卫士上前擒贼。可宫门前那么多乱兵,谁敢上前?卫士们都“皆惶扰不斗”,不一会儿就都开溜了,只剩下一个贴身照料秦二世的宦官,不敢离去。
  秦二世见事无可为,便暂时躲到内室,对身边那个宦官说:你怎么早不告诉我实情,害我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那宦官也很无奈:我要是说了,脑袋早就没了,那里还有今天?
  阎乐跟着跑了进来,把手里的剑摆到二世面前,说:您实在太不象话,杀伐无道,天下都反了,你还活着干啥?你自己了断了吧!
  秦二世一下子就崩溃了,自从他登基以来,一直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对于死,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于是他摆出一副可怜相,苦苦哀求:丞相可得见否?
  阎乐说:不可。

  秦二世:吾愿得一郡为王。
  阎乐:我还想呢!
  秦二世:愿为万户侯。
  阎乐:做梦!

  秦二世:做老百姓总可以把?
  阎乐:“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别他妈废话多了,我不会为你转达的!
  秦二世依旧腻歪着不肯动手。说来这也不能怪秦二世,谁能对自己下的去这毒手呢?据说就是想自杀的人,都得割自己好几十刀才能死,何况是像秦二世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所以,电影里拍古人自刎,一刀就能抹了脖子很潇洒的那种,全都是扯淡!
  阎乐等的不耐烦了,既然你下不去手,那我就送你一程吧!于是他麾兵向前,朝二世逼去……秦二世于是果断自杀。
  也不知道秦二世是不是真的自杀,但那已经不重要了,至少在他倒地的那一刹那,被他杀害的众多无辜冤魂,都能安息了。历史上昏君是很多的,但像嬴胡亥这样,能把黑当作白,能把把恶当作善,彻底无视做人最起码的良知和人世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的东西,还是极其少见的。虽桀纣之恶,亦不至如此之甚!

  嬴胡亥,你死得太迟了,太迟了!
  得知二世的死讯后,赵高激动万分,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颤抖着从秦二世尸体上上取下沾着血的玉玺。陡然间,他觉得这一方印章完全占据了他的心灵,就像《指环王》里魔戒一样, 让他不能自拔地陷入其中:
  这是人世间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无数人拼去性命想要得到的东西……现在我得到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再传给别人?不!我要把它留住!它是属于我的,永远是我的!
  于是赵高把玉玺系在了自己的腰间,一步步朝大殿走去。
  百官也都闻讯赶来,看见赵高这个样子,立刻就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但是“左右百官莫从”。官员们做事是有底线的,他们可以趋炎附势投靠赵高,可以明哲保身纵容赵高,但却不能和赵高一起亵渎皇权。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对皇权的畏惧,甚于对赵高的畏惧。
  不过赵高此时已无视百官的存在。百官来也好,不来也好,他都要登上权力的巅峰,大不了,就是再多杀几个人就是了!

  赵高走进大殿,朝着御座步步前行。此时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坐上去,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就降临了!
  如果赵高成功,那就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太监当皇帝。后世就一定会有无数宦官竞相模仿。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个丑恶的阴谋,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在赵高接近宝座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大殿剧烈地摇晃起来!
  日期:2013-07-20 15:18:46

  四十五、赵高之死
  天命这种东西到底存不存在?有时候真的很难讲。哪怕是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在多读了几本中国史书后,恐怕也会对此产生怀疑。
  中国的史书中充满了各种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比如某个皇帝降生时会满屋红光;某场历史性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时会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导致战局逆转;还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神秘人物,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结果印证了几十年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总之,中国的史书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告诉读者:人世间的一切事情,上天都早已有安排。
  赵高的事也是如此,就当他快要触碰到皇帝的宝座时,《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殿欲坏者三”!

  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就是地震,一场震感明显但强度不大的地震。
  这场戏剧性的地震断送了赵高的政治前程,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地震从来都不是一种自然灾害,而是上天在示警!所以,即便是气焰嚣张如赵高者,在这时候也不得不退缩。
  还是把位子传给子婴吧,这样才顺天意合民心,我赵高没有这个命啊!
  不过,我赵高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秦朝的天下早已分崩离析,就算我让子婴即位,他也不宜再称皇帝,而因降格为王,就像先前战国时那样。
  于是皇帝这个称号,在赵高这里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赵高这么做还有另一层用意,他想以自动降格的方式,得到关东各诸侯的认可,从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杀了秦二世之后,他派人去见诸侯军刘邦部,说愿意“分王关中”,但刘邦没有回应。
  子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继承了王位,成为秦朝最后一任统治者。他是秦始皇的长孙,公子扶苏的长子,其性格和他的父亲很相似,用赵高的话讲,是“仁俭”,大约也就是老实巴交,生活简朴的意思。
  赵高最喜欢老实巴交的孩子,因为这样便于他操纵权力。但是他忘记了一点,有的人老实是出于本性,而有的人,则是一种伪装。
  子婴其实并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老实,在权力斗争的边缘,他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在登基前的斋戒期里,子婴没有一丝喜悦,相反,他对儿子说了这样的话:
  “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子婴的话共三层意思:1、赵高立我不是其本意。2、赵高早晚要灭了嬴氏满门来投靠诸侯。3、我们先下手为强!他的计划很简单:登基的那天,他装病不去宗庙。赵高肯定着急,必然亲到斋宫里来请,他一来,就杀了他!杀手他也定好了,名叫韩谈——一个忠心耿耿服侍子婴的宦官。
  事实证明,越是简单的政变计划,实施起来成功几率就越高,这场政变完全就像是一场按计划进行的演习。
  举行大典的那一天,赵高身穿礼服,早早地就在宗庙里等候。可是左等子婴不来,右等子婴也不来,再等下去,良辰吉时就要过了。赵高急了,亲自到子婴斋戒的宫殿去请,一进门,他就趾高气昂地教训起子婴来:
  “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
  子婴冷冷地看着他,心想:还敢吆五喝六的,你以为我是嬴胡亥吗?
  随即,韩谈将一柄利刃,刺进了赵高的胸膛……
  目瞪口呆的赵高倒在地上,挣扎了几下,死了。这一切都毫无征兆,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一个诡计多端的阴谋家,最后竟被这样一个简单的计谋玩死了!
  对赵高,实在没有什么好评价的,一句话:死变态,这么好死,太便宜你了!
  子婴是好样的!虽然此时刺杀赵高已不能再改变什么,但他向世人证明了:赢家男儿是有血性的!纵不能继承历代先王之余烈,至少也能手刃国贼,报杀父乱国之仇。始皇帝有这样的孙儿,在九泉之下也应该瞑目。
  只可惜,历史只给了子婴这么一点点机会,再没有任何眷顾于他。就在子婴刺杀赵高的同时,一支起义军已经杀到了距离咸阳城不远的地方……
  刘邦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