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管家”经历的那些事儿》
第38节

作者: 顺德天外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完了生产车间,大家一起来到成品仓库,看到整个仓库内的产品堆放得象小山一样,准备出货的成品分不清究竟有多少个种类,虽然种类繁多,码放整齐划一,但仔细观察,基本上也还能分出大致的类别。奇怪的是,这些产品无论是从大包装盒上,还是从小包装上面,都没有发现产品的内部编码。
  俺顺手拿起一款钢构配件产品,转向刘总询问:“这些定型了的产品,有没有完善相应的配套资料?”。
  刘总回答:“有图纸啊”。
  “除了图纸,其它呢?”俺再问他。
  “没有了啊,其它还有什么?”刘总不解地反问。
  看来,除了图纸,他可能确实再没有完善其它的产品资料了,俺接下来告诉他:“刚才在车间参观时,就听到有员工在说‘某某公司要的那个什么什么的配件’,俺就想到你们可能没有统一的产品编码,如果有这个编码,而且员工平时已经在使用这个编码了,就不可能再说出这类含糊话了”。
  “这个很重要吗?我们只是做一些小小的配件,每一类配件弄一个编码,反而画蛇添足,弄得太麻烦了吧”刘总似乎不解地问道。
  “不能怕麻烦,这玩意儿确实很重要,这是最基础的源头工作”俺回答他:“你的产品,虽然只是一些小配件,但如果将来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你现在就要着手这些基础的工作,首先是将所有产品按同类项合并的原理,先编成若干个系列,再一一赋予同样的产品单独而唯一的编码,大家平时使用习惯了,内部员工只要提到这个编码,就可以知道现在要生产什么产品,哪些编码的产品要赶着出货;客户订购这个产品时,直接说出产品的编码,在订单上也更加严谨,不至于弄错弄混。你以前在老东家做销售,客户经常指名道姓订购某款产品时,就是按编码来确认的啊”。

  刘总恍然大悟地喃喃自语:“看来,这玩意儿还真马虎不得”。
  俺继续说下去:“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系统性工作也需要去做。完善的产品资料,单纯从企业内部来讲,包括的范围也很大,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从技术设计到成品出货,图纸、规格、内外尺寸、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材料和成品检验标准、主要供应商、主要客户,这些,都需要分门别类之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有了这套资料,以后,再生产同类产品,直接使用现存的资料就省事多了。遇到客户有了新的需求,需要稍加改进的产品,也可以参照这些存档的资料,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进和调整。表面上看起来,现在好象多做了许多无用功,实际上呢,这些基础的规范做好了,将来就可以少做许多重复的工作,省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外,最好是单独再建立一套客户档案,哪个客户平时订购哪些品种最多,哪些客户的订货周期是多长,哪些是优质客户,哪些是风险客户等等,都要做到有帐可查,这些资料的建立,都是以统一的编码作为基础的”。

  大家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原材料仓库,看到原材料同样存在着编码问题,俺只好继续刚才的话题:“原材料也同样需要进行编码,编码与实物也需要一一对号入座,按‘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的规则划分区域,分类摆放,贴上标识,才便于一目了然。我刚刚观察了一下,你的仓管员,完全是凭经验在发料、发货,仓库内存放的材料和产品并没有严格的分类,哪个材料放在哪个地方,仓管员完全是凭着记忆在“寻找”,要是让我来做仓管,就成了盲人瞎马,我就搞不清你这些宝贝都放在哪个角落。你自己以前做过工厂的,对这些也应该了解一些啊。我粗略看了一下,你的原材料,可以先分出五金、塑料等等几个大类,分出了这几个大类,然后,大类中再分出中类,中类中再分出小类,小类中再分出细类。分类是前提,只有分类了,才能编码,也只有分类了,编码才简单。比喻,你的大类中,所有金属材料,我们编为A类,塑料材料编为B类,前面加上你公司名称的拼音字母第一个大写符号TX,就变成了TXA,TXB,这样,我们只要看到TXA,就知道是金属材料,不用到其它区域去找了,只要看到TXB,就知道是塑料材料了,就在这个大类中去找。同理,TXA中,我们可以再分出线材、板材、管材等等中类,分别给它们一个代码。例如线材可以用001代表,板材用002代表,管材用003代表,如果有一百种,我们还可以一直按TXA000的规则按顺序往下继续编号,这样,编码就变成了TXA001、TXA002、TXA003……,只要看到TXA001我们就知道这是线材,看到TXA002我们就知道是板材,看到TXA003我们就知道是管材……,大类和中类我们已经编码出来了,小类和细类,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去编码,并将编码符号或数字依次续上即可。塑料等其它几个中类也是如此编码,其它的小类按照同样的原理往下继续伸延编码。材料在书面上编码之后,再将同类的实物按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的规则分区、按编码顺序摆放,便于我们出仓时容易查找。然后,在你们目前尚未使用电脑物料系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因陋就简,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做成一个代码看板挂在仓库墙上显眼的位置,也可以制成一个编码表册发给仓管员,这样一来,即使仓管员不在岗位,其他人急需材料时,也可以按图索骥,通过编码很快找到所需要的物料,是不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老板娘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一边记录,一边不停地向俺询问细节。
日期:2012-09-24 08:10:14

  参观完仓库,我们三人一起回到刘总的办公室内。刚刚落座,刘总就开始应接不暇,忙得不亦乐乎,那些等着签字的人员鱼贯而入。一些办公用品的申购,等着他亲自签单审批;产品改进的图纸,也要他亲自签单核准;材料采购的申请,要他审核批复;机器维修的事项要他亲自做出安排;员工请假的假条也要他一一签字。其间,随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地不断响起,刘总怨声载道,但不得不一一应对。

  看到这番忙碌的景象,俺开玩笑地说道:“你这样做老板,也不怕累死?你看你才四十多岁,看起来却象六十多的老头子啦”。
  刘总终于忙完了一阵子,叹了口气后回答说:“没办法啊,终于知道做工厂的辛苦了,以前打工做业务,不知道内务的繁杂,现在天天应对这些滥事,才知道管内务也不简单啊”。
  “为什么要将这些签字都揽到自己身上,而不让别人为你分点忧呢?”俺不解地问道。
  老板娘马上插话:“他这人就是喜欢亲力亲为,什么事都不相信别人,好象别人都会蒙他一样,修个机器有时也要自己动手,生怕别人达不到他的要求,调动一个员工也要自己批准,好象对谁也不能放心,用一分钱也要自己签字,好象人人都在伺机搞鬼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