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13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30 07:04:40
  东部板块是以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为中心,带头人是韩山童,刘福通,他们打着复兴大宋旗号。韩山童后来被捕杀后,红巾军又推举他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由刘福通执掌大政,国号称大宋。由于刘福通起义队伍以白莲教为主,所以中原起义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其中淮南就兴起一支红巾军,由郭子兴、孙德崖等人领导。
  西部板块是以江汉流域为中心,其最初的首领实际是彭莹玉,江西宜春人,祖籍务农,十岁就进入佛寺当和尚,于是就借着游方和尚的名义漂泊于江湖,成为南方白莲教的教首。起义失败后,彭莹玉就逃到了安徽、江西地区继续以白莲教的身份鼓动起义。在白莲教的影响下,湖北的蕲春发生了起义。徐寿辉被推举到主子的位子,国号天完,邹普胜任丞相,倪文俊任大将军。彭莹玉在教内称“彭祖”,下面有一个阶层的教主名字中间泛“普”字,领导蕲春起义的叫邹普胜,而跟随彭莹玉在安徽地区活动的叫赵普胜。

  彭莹玉这时候在淮南同赵普胜等人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割据,但湖北起义以后,考虑到集中力量,就将淮南和湖北的队伍合并,彭莹玉在队伍中只以一个方面军指挥官的身份出现。由于彭莹玉是白莲教的教首,他的意见在红巾军中还是有影响的,可惜的是彭莹玉后来在带领西部红巾军同元军作战时阵亡。1355年,徐寿辉调整人事安排,史书上没有记载邹普胜的下落,反正他不知所终,倪文俊被任命为丞相,但要命的是军政两权都掌握在倪文俊手中。倪文俊有一个秘书,叫陈友谅,作战很是勇敢,倪文俊就逐渐培养陈友谅,最终使他独档一面。

  从理论上说,郭子兴和朱元璋的红巾军,隶属于东系。可是他们又算不上主力部队,因此避开了元军的主要火力点。正是由于东系红巾军主力军的正面抵抗,才使朱元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进取的机会。
  日期:2013-04-30 07:06:07
  至正十三年(1353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其命运发生重要转折的时间节点。临行之前,朱元璋向郭子兴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为他开拓疆土,带回一支精壮人马来。
  对此朱元璋回忆说:“予脱旅队,驭马控缰,出游南土,气舒而光。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度清流,戍守滁阳。”南下的路上,朱元璋的手段得以牛刀小试“率二十四锐者南游定远。忽有义旅来归者三千,率练之。六月,取横涧山,破义兵营,得军二万余。入滁阳,葺城以守之。”离开濠州城的朱元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下的路上,他就将定远张家堡一支三千余人的地主武装收归帐下。除了招降成建制的武装,朱元璋一路上又招集了逃荒的难民。大军向南,随即攻下滁州,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到了三万人。其实这三万人的队伍,其中有二万人归属红巾军上级,但建立首功的朱元璋也分得部分军兵,独力南下滁州,一个包括徐达等旧属和李善长等新人的核心群体出现了。这一年朱元璋一举拿下滁州,为自己赢得了第一个根据地,也由此从一个小头领升级为拥有数万精兵和独当一面的红巾军将领。他借助滁州的地理和人才优势,为下一步进攻和州(今安徽和县)及集庆(今江苏南京)打下基础。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在濠州城内的日子变得越发艰难。由于性格使然,郭子兴受到了濠州城内其他势力的排挤。他早就想离开濠州另外开辟一块根据地,苦于没有机遇。朱元璋攻下滁州,让他找到了突破口。就在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久,他也来到滁州。对于郭子兴,朱元璋始终心存一份感激,他感激郭子兴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且不说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后来被朱元璋封为皇后,他的另一个女儿被封为惠妃。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分别被封为蜀王、谷王、代王。其中包括试图杀害朱元璋的郭天叙、郭天赐。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并立祠建庙,朱元璋亲笔手书郭子兴事迹,立碑于庙中,可见朱元璋对郭子兴始终抱有一份感激之情。

  日期:2013-05-04 10:06:35
  这份感情应该没有多少掺假的成分在里面,当郭子兴来到滁州,朱元璋马上就将兵权交了出来。朱元璋在治军方面比郭子兴要强很多,当郭子兴看见眼前三万人的队伍,军容肃整,纪律严明,也不免暗暗惊叹。朱元璋训练出来的军队与他原来的队伍在气质上截然不同,一个是完全按照正规军的要求在打造,一个就是落草的贼寇。郭子兴的队伍本来就谈不上军容军纪,刚起兵之时,他们占领濠州,尽干些‘哨掠四邻’之事,濠州城周边老百姓深受其扰。他们不光瓜分土豪劣绅的资产,连贫民的财产也不放过。攻占和州,军队依然旧习未改,城破之日,就是百姓遭殃之时。

  朱元璋看到濠州红巾军“日事剽掠”,只是为了追逐眼前利益,难以形成气候。才决定与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城,“谋略定远,取滁阳”,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郭子兴武装本来就算不得真正的义军,更接近于一个武装抢劫集团。他们就像寄生于纷乱时局里的盗贼,趁着乱世当道,以便从中取利。他们希望社会秩序越乱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动用盗贼的手段来补充自己,也同样用获取的不义之财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

  朱元璋最初加入这样一支盗贼集团,只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又加上这时候的他并没有话语权,对待一些事情只能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等到朱元璋离开濠州有了独立行使一支军队的指挥权时,他开始将军队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攻占和州之后,他召集队伍里的大小头目,郑重宣布:“城破之后兄弟们都抢了不少女人。我规定,以后只许抢没结婚的少女,那些结了婚的,一律给我放回去!”

  日期:2013-05-04 10:09:34
  朱元璋进军滁州之际,濠州城内的红巾军内部发生了裂变。先是彭大、赵均用二人裹挟郭子兴攻下盱眙、泗州,随后彭、赵二人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彭大忧闷成疾,不久病死。其子彭早住袭称鲁淮王。或许是忌惮朱元璋的势力,赵均用等人始终未敢对郭子兴下狠手。他们想将朱元璋调离根据地——滁州,然后找机会将郭、朱二人一并除掉。
  朱元璋早已识破对方的意图,他托人传话警告赵均用,凡事不要做得太绝,激出变乱,对谁都不好。他劝对方不要为难郭子兴,如果觉得居于一城碍手碍脚,可以让他领兵占地方、保疆土。朱元璋这番话居然起到了作用,赵均用放郭子兴带着一万人马回到滁州。随着濠州红军的上级们陆续来到滁州,朱元璋遭到猜忌、削弱,但私属班底没有拆散,并且继续以红军某部首领的身份接纳了邓愈、常遇春等人。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分兵围攻六合”。六合在滁州的东面,两地互为表里。六合一旦失守,滁州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可是郭子兴与其主将有过节,始终不肯伸出援手。朱元璋劝说郭子兴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个人恩怨而丧失军事机遇。郭子兴最后听从朱元璋的意见,面对号称百万之众的元兵,朱元璋自讨令箭出兵迎敌。
  就在元兵向前追击的时候,朱元璋却在中途设伏,大败脱脱。要知道脱脱算是元末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朝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这次阻击战中,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收获颇丰,不仅击退元军,还收获了大量的马匹兵器。可是这并不能改变双方力量的悬殊差异,滁州陷入孤城无援的境地,如果元兵再集中兵力缩小包围圈,就可以将城中之人活活困死。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主动与元兵修好:他派亲信之人将缴获的马匹主动交还,并奉上酒肉哀求说:之所以团结守卫,“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耳”!今不慎得罪,情愿贡奉军需粮草,并力去打高邮。朱元璋委曲求全的做法迷惑了元兵,也就此解除滁州之围。

  元兵这边刚刚撤离,郭子兴等人以为周边地区的大势格局已定,准备称王。朱元璋反对这么做,并向其陈清利害:滁城山城闭塞,交通不便形势不好,一旦称王目标就大了,更容易找到元军的攻击。经过一番利益权衡,郭子兴只好作罢。朱元璋登基后,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也算是完成了岳父的一个夙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