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42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2 14:52:37

  78
  见到F100发动机存在大量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操纵性问题,GE公司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来了。早在从1976年开始,就自己在F101的基础上改型研制一台性能参数与F100相似的战斗机用的发动机——F101X验证机。他们这一对市场的关注性和前瞻性以及默默辛勤踏实的工作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战斗机候补发动机”项目开始后,美国空军看到GE公司的F101X已达到相当的研制进度,就先与GE公司签定了一项8000万美元的有限研制合同,生产3台原型机,编号为F101DFE。它是利用F101的核心机加上新的风扇组合而成。由于事先早已做了充足功课,GE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顺利通过了台架验证机试车。1980年12月19日,首架装配F101DFE发动机的F-16A试飞成功。装配F101DFE发动机的F-16共飞行58次,75个小时,顺利完成了飞行项目,在飞行过程中工作稳定、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在试验期间虽然也发生了一些故障,包括一次因铝制燃油接头断裂造成的空中停车,但从绝境边走来、珍惜这个机会的GE公司绝不想像普-惠公司那样办事,迅速对发动机相关部件做了改进,排除了故障。

  看到F101DFE发动机进展神速和美国空军明显对其青眼有加,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W公司)这才坐立不安起来。普-惠公司不断进行上层路线活动,进行游说工作,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实力远比GE公司更雄厚,如果美国空军将动力都用普-惠公司一家,将能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而如果美国空军选用两家的动力,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成熟度,而是重复投资,是没事找事。普-惠公司以此力图阻止F101DEF项目的进行。普-惠公司一改先前傲慢生硬、扯皮推诿的态度,改进完善F100发动机的工作大幅加快,态度也客气认真起来。在寿命达不到研制指标的零部件更换费用上,也开始与美国空军展开一些讨论和谈判。在与美国空军高层接触中,普-惠公司热情的提出了几项“特惠措施”,甚至向美国空军表示:

  只要美国空军取消对竞争对手的项目,普-惠公司就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所有的发动机。并一定提供更好、更廉价、更快捷的售后服务。并表示自己一定会认真调查美国空军的需求,做到让甲方满意。
日期:2011-10-12 15:18:00

  y
  但美国空军经过这一场冷眼旁观,早已看清了普-惠公司前后态度大相径庭的根本原因——在之前好几年的时间里,普-惠公司一直精于扯皮和推诿责任,对美国空军进行了大量非议、贬低、当垫脚石乱踩之举,而在GE公司F101DFE发动机已经接近成功时,却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自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全部托词,甚至大发动听的美丽承诺,这一切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来自对手的竞争已经相当强烈!如果美国空军中招中止了发动机的竞争,普-惠公司一定会故态重萌,重现过去的经典大爷姿态。

  所以,美国空军一边笑对普-惠公司的各种谄媚和许愿,一边继续支持发动机的竞争。至1982年底,F101DFE发动机在试验中已经达到了5004个TAC循环,其热端部件寿命为当时F100发动机的三倍!F101DFE的表现大大超越了F100发动机当时在美国空军的表现,令美国空军深感喜出望外!1982年,美国空军又给了GE公司一项1.822亿美元的合同,继续生产3台原型机,用于性能、耐久性和结构完整性的试验,实现系统最佳化,在试飞中完成产品成熟化。通用电气公司不负众望,再接再厉,认真解决试飞中出现的问题。至1983年9月,原型机顺利完成装机试飞任务。美国空军给予了这款发动机新的正式编号:F110-GE-100。F110-GE-100发动机的推力为123kN,推重比为7.15,各项指标也都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动力的标准。

  1984年2月,美国空军和通用电气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将下一年160台发动机采购订单中的75%交给了它(其余40台给了普-惠生产的F100),GE公司在发动机大战里开始挽回了落后局面。美国空军还决定:今后每年的采购合同都采取比例分配模式,各家所占份额的多少,由各自产品在部队的实际表现决定。此后每年美国空军都对F110发动机给予了大量订单,这满足了美国空军希望打破普-惠公司行业垄断位置的心愿,而且给GE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丰厚利润。1985年F110-GE-100定型,第一台量产型发动机交付使用。F110发动机在部队表现相当优良,虽然也有一些故障,但都很快排除,成了可靠的代名词。截至1994年初为止,F110发动机系列已生产了2015台,除了主要装备美国空军的F-16以外,还出口到购买了F-16的西欧、以色列、土耳其、希腊、埃及等许多国家。而在此时,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主要在美国空军的F-15和少部分F-16上使用外,在出口业绩上全面输给F110,总产量只有1015台。GE公司自豪的宣称,自己在这一轮发动机大战里取得了胜利!

  世界航空发动机巨头GE公司从60年代中期开展研制F101发动机至1986年F110发动机交付部队使用,前后经历近二十年的时间,花费十多亿美元的研制经费,说明一台一流的核心机真是来之不易。而有了一个好的核心机之后,不断吸纳各种新技术成果和新材料,在核心机基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这个发动机系列发展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型号,走型号衍生的途径,性能和结构不断提高完善,推重比不断提高,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可见“以核心机牵动发动机研制”这个思路的正确。在具体研制过程中,应坚持动力先行、动力中核心机先行的思路,不僵化挂钩装机对象,研究准需求,提前动手、甚至不待军方提出立项就自筹资金进行动力研制,才能确保动力的大进步。GE公司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正确的决策,才能在领受F101DFE任务后用五年时时间、2亿多美元的经费,就发展出F110这样一种优秀的战斗机发动机,打破了由PW公司独家垄断美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用的发动机市场的局面。如果GE公司也事事等待美国空军投资后才开始进行,就根本不可能在候补发动机竞标这个机会出来时抓住机遇。这正是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前瞻性在国防工业中作用的具体体现。

日期:2011-10-12 15:49:04

  80
  到了F110即将投入使用的时候,在前几年一直依靠小打小闹小补丁对F100发动机的毛病糊弄了事的普-惠公司也认识到问题严重,甚至发现F100在空军的对比表现中已处于下风。此前普-惠公司对F100发动机可靠性问题给出的所谓解决方案,竟然不过是加装监测器监视发动机的情况,当快要发生停滞性失速的时候,自动将油门缩小,并且切断加力燃烧室的供油,以此避免空中停车问题的产生;在F-16上加装一个分流板,将旁通气流与高压段分离,如果发生失速的时候,旁通气流不会冲入高压与燃烧段导致发动机失去控制。这些糊弄了事的做法表面看减少了事故的出现,实际是以降低美国空军的使用效果为代价的。

  这时的普-惠公司已经没了原来行业垄断坐吃大户的悠闲自在,借着美国空军要求改进F100的性能与可靠性的工程发展验证合同,普-惠公司也开展了F100-PW-220发动机的改进研制工作。鉴于F100可靠性不高的现状, P&W公司改变了指导方针,即不惜用牺牲性能的代价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结构完整性。具体包括:重新设计的延长寿命的核心机、换用单晶材料制造涡轮叶片、第一种用于战斗机发动机的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发动机故障自我诊断装置(EDU)、经改进的加力燃烧室和齿轮式燃油泵等措施,提高可靠性。并自觉进行了更加充分、更加完善的试验。F100-PW-220发动机的全加力推力保持在105.9kN,但推重比下降到7.4,但是其可靠性和寿命大幅度提高。1985年3月,F100-PW-220发动机设计定型,同年11月首台生产型发动机面世,1986年投入使用。至此,F100发动机也终于走上了成熟可靠,成为表现优良的世界著名发动机。

  经过这一场“发动机大战”,美国空军获得了性能优良、表现可靠的发动机,而两家发动机巨头公司的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工作作风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生产成本得到了充分优化,质量责任心得到了大幅度强化。美国空军先期额外付出的一点经费比起自身的受益来说,几乎微不足道。经过这一场“发动机大战”,美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使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动力先行研制直接受益,甚至促成了美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理念的革命性转变,堪称是一场多赢的战争。

  经过这个事件,美国空军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
  在国防军事工业领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合理竞争环境。在国防军事工业这个领域,任何所谓“避免内耗,整合出效益,各专其摊,各做一块”幌子下的实质行业垄断和一家坐吃大户,对国防事业都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在所谓“避免内耗,整合出效益,各专其摊,各做一块”幌子保护下,成长出的不但不是优秀的高能企业,反而是坐吃大户、有恃无恐、坐地耍赖、令客户无可奈何的“大爷型”企业。

  对良性合理竞争这个原则,美国空军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切实实行,收到了良好的受益。这一点不但对美国如此,在我国国情下更应引起充分注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