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41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0 16:53:59

  不好意思,今天实在是手边有事,只能抽空发一段正文了。
  76
  美国空军的怒火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边缘。美国空军对普-惠公司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态度极为不满,双方的关系恶化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1979年美国空军与普-惠公司的对峙官司终于一直打到了美国国会上。在美国国会就美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集体出现发动机故障问题的公开听证会上,面对与普-惠公司有密切金钱往来关系的少数议员倾向性明显的咄咄逼人的反问和诘责,美国空军据理力争,直斥普-惠公司产品设计有缺陷,生产工艺不过关,服务态度傲慢恶劣,毫无反思精神,发现问题后继续推诿掩盖,视飞行员生命安全为与己无关,出事后推卸责任,百般扯皮,自私自利大发劣质产品财,不但不提供免费更换配件,反而利用产品质量缺陷大发零部件财。普-惠公司的代表却发扬技术人员懂得技术的复杂性来扯皮的特长,反唇相讥,指责问题都是美国空军飞行员操作习惯野蛮和管理松散、地勤人员技术水平差、责任心不到位、没有良好的掌握F100发动机的维护检修、美国空军管理水平低下所致。双方的代表在国会上唇枪舌战,经久不息,一时间震动国会。

  此次听证会之后,针对F100-PW发动机的情况,美国空军知道光与普-惠公司这样扯皮下去根本无济于事。他们悔恨的认识到建立充分良性竞争体制的必要性,像现在这样,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竟然只控制在一个不负责任、利用行业垄断地位坐吃大户的公司手上,是极为危险的。美国空军迅速改弦更张,改为一方面让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改进完善,勉强继续提供经费让普-惠修改设计或分系统,另一方面在美国国会强烈要求开展“战斗机候补发动机”竞标项目。这个时期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的正选动力F401发动机(其实就是F100发动机的海军舰载版,加强了航母上使用所需面对适应高盐高湿环境和加大起飞时最大紧急推力)也因大量质量问题,同样无法达到可靠的地步。已经独自投入了数亿美元经费、不堪忍受产品这个德行样的美国海军只有公开放弃。气恼不堪的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迅速联起手来,大力推动“战斗机候补发动机”竞标项目在国会通过。

日期:2011-10-10 16:54:57

  77
  1979年,美国空军开始推行“战斗机候补发动机”竞标项目。这时候普-惠公司的强劲对手、美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另一巨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在此项目开始异军突起。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本来在第三代战斗机动力的研制生产上落败于普-惠公司,他们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F101加力式双轴涡扇发动机,在F101上使用了GE公司掌握的所有最新技术。然而1977年6月,F101发动机原定装机对象正式下马,F101发动机失去了装机对象。而F101研制之初又不是专门为战斗机需要研制的,想参加F-15、F-16等第三代战斗机动力竞争中不占优势。何况此时F-15、F-16的动力竞争已经结束,普-惠公司的F100已经获胜,独揽了美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订单。F101面临着走投无路、半路夭折的命运。如果继续研制试验下去,还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这一切只能主要由通用电气公司自己承担,通用电气公司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同时其装机对象不明朗,也使这款发动机研制出来之后面临无法收回投资的危险。通用电气公司内部也有一部分人要求终止这款已经占用了大量费用的发动机型号。

  面对着近乎失败的绝境,通用电气公司高层决定不放弃在F101上积累获得技术,他们绝不在高性能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领域上坐视自己退出竞争、沦为无足轻重者。他们顶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依然保留了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梦想在这款核心机上发展出其他型号发动机,随时追逐美国军方的需求和订单。从1977年以后至1981年6月,其核心机已地面试验累计40000小时以上,整机飞行试验积累7600多小时。它是美国第一个按“结构完整性大纲”研制的发动机,其性能、可靠性、耐久性和可维护性都达到了可投入使用的成熟水平。(注:美空军统计,上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飞行事故中,由于发动机疲劳、蠕变、耐久性等原因造成的约占四分之一。在这种背景下1969年美国空军提出发动机完整性大纲,1972年这份大纲的准则被通用规范采纳,1984年又颁布了更新的大纲——MIL-STD-1783。对发动机设计、分析、研制、生产及寿命管理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改进,以通过显著减少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结构耐久性问题,确保发动机安全,延长使用期限降低寿命期成本的要求)。这期间通用电气公司预计总投资额需要6.2l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分年度自筹了大部分,并说服美国空军对这项工程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美国空军以所谓“F101后续工程发展计划”的名义,资助了只占6.21亿美元中很小一部分费用。但这种来自军方的资金,鼓励了通用电气公司获得订单的信心,继续将项目坚持下去。而美国空军以仅投入很少的资金,换来GE公司有信心继续工作下去,将军方自身的财务负担和风险都控制在很小的范围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