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不当人——再谈儒学文化真相》
第6节

作者: 马红光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1 13:36:23

  5、反求诸己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传统翻译我就不列举了,乱七八槽,不通不顺,以己之昏昏,如何能使人之昭昭?说半天,还是不知道“诸己”为何物。
  正确理解如下:
  反,通返,即回到的意思
  诸己,即诸纪,各种纲纪,包括前面的仁、智、敬等。《礼记 礼运》载:“礼义以为纪。”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孟子说,对人好但得不到婉顺的效果,就要回到仁的原则上来找原因;管理人但是却得不到安定的效果,就要回到智的原则上来找原因;以礼待人但得不到答礼的效果,就要回到敬的原则上来找原因。只要得不到应有效果的,都要回到各种纲纪上来找原因,这样自身才能摆正,天下人才能归附。

日期:2012-07-11 13:51:19

  孟子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这段话,是为了回应另外一段话:“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瞅见了没?孟子把仁礼这些东西,说成万金油了,只要你规规矩矩符合仁礼的要求,你就能成功;否则,你就会失败。出了问题,只要对照仁礼修正自己,问题就轻松解决了。
  孟子说的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了——不过是说的有道理而已。可是一到实践中,可就没有那么多道理了。
  别的例子咱不举,就说最近中国的周边事态。菲律宾给咱闹上了,小日本也给咱闹上了,你说该怎么办呢?咱就反思一下,菲律宾、小日本给咱闹,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是咱中国不符合仁的要求吗?是咱中国不符合礼的要求吗?

  都不是,一切乱象,都是一个字闹的,利字而已!
  看到“钓鱼岛私自授受”这几个字,我笑了。腐儒治国,岌岌危矣!
日期:2012-07-14 22:27:09

  刚解放时,梁漱溟说的: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天之下,提出工人、农民应平均。说共产党是靠农民夺取政权的,而现在忘掉了农民。毛主席问梁漱溟你在几天之上(当时1级教授工资330元是普通二级工的工资近10倍),你怎么不说你和农民平均呢?总之他有煽动农民对政府不满的嫌疑。毛主席说批判归批判,你梁漱溟还照当你的政协委员。梁漱溟没有因受批判而丢掉政协委员的帽子。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

日期:2012-07-14 22:27:33

  1980年,撰写梁漱溟传记的美国作家艾恺问梁,中国历史上伟人很多,“你觉得最伟大的中国人是谁?”梁先生不假思索地认为是毛泽东。他说:“毛泽东实在了不起,恐怕历史上都少有……是世界性的伟大人物。”“他创造了共产党,没有毛泽东就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日期:2012-07-15 16:53:22

  六、什么是礼
  1、大人世及以为礼
  孔子讲礼治,儒家倡礼,那么,礼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礼记 礼运》中,孔子描述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两种社会状况。
  大同社会“大道之行”,所以“天下为公”;

  小康社会“天下为家”,所以“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
  大人,指诸侯、贵族;世,指父子相继;及,指到,达。
  大人世及以为礼,就是父亲的诸侯贵族之位,传给儿子,世代承袭制度成为礼。
  由此看见,孔子所提倡的“礼”,乃“天下为家”后,诸侯为了维护世袭的权力和富贵,而制定的规矩。
日期:2012-07-15 18:25:24

  2、礼的内容
  《礼记 礼运》载:“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本于天,指“夫之初,始诸饮食”,民以食为天,礼最初是从饮食上开始的;
  殽于地,指“命降于社之谓殽地”,殽通效,社指公祭土地的场所,效地指效法土地。
  列于鬼神,鬼指死人,先祖;神指山川土地。列于鬼神,指礼的主要体现在祭祀先祖和祭祀土地等活动上。
  丧,指丧礼,办丧事的礼仪。

  祭,指祭礼,祭祀祖先的礼仪。
  射,指射礼,“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是通过射箭来对人德才进行考核的一种形式。
  御,指御节,指各季节月令对应的礼仪。
  冠,指冠礼,即成人礼。
  昏,指昏礼,即今天的婚礼。
  朝,指朝礼,诸侯朝见天子之礼。

  聘,指聘礼,指划分各诸侯贵族等级贵贱的礼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