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44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7 22:47:26

  中国病人袁世凯 82
  为了这四万万身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人,再难也要撑下去。
  因为,恶疾缠身,已愈千年。
  此病甚怪,受害者被强权控制,久不得脱,竟逐渐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以至于助纣为虐,帮加害者迫害其不肯服从的人。
  奥地利女孩娜塔莎曾被囚八年,沦为性奴。重获自由的她在公开信中居然表示被囚也不算坏事,“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绑架者)对我非常关心。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所说: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似乎所有人都已变成体制的一部分,甘心做奴才,并以此为乐。
  幸好有利马综合征。

  一种人质影响了绑匪,使绑匪对其产生认同,最终放弃作恶的现象。
  说到底就是拼谁的心态更坚定,人生观、价值观更强烈,谁就能影响对方。
  因此,专制之罪,罪不唯分配不公。人人平等,也不单单意味着地位上的平等,而是指思考的能力。
  人人都有思考的权利,但因教育资源的不公和对言论自由的剥夺,民众放弃思考专心逐利,听任一二人之领导。长期以往,思维退化,甘为牛马,并视异见者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很显然,袁世凯不在此列。
  他最后一次近乎声泪俱下地给李鸿章去电,表明战争势不可免。日本既已决心强占朝鲜,中国要么主动撤军,要么立刻备战,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而自己重病如此,唯余一死,然死何益于国事?他建议让唐绍仪暂代己职,说唐“有胆识,无名望,日本也不忌恨他,打探消息,密谋助韩较易”,自己则赴津面禀。
  李鸿章终于动了恻隐之心,电商总署后,于7月15日奉旨调袁世凯回国。

  接到“特赦”的当晚,唐绍仪手持两枪两刀,骑着双马,护送袁世凯到江边,登上了英国领事朱尔典准备的兵舰。
  晚走二十分钟,袁世凯必死于化装成东学党的日本人之手。
  可见,大头对于日本,怀有不可泯灭的国仇家恨。因此,任何关于他勾结日人出卖中国利益的谣言,余不信也。
  四天后,日本策动朝鲜宫廷政变,建立亲日政府,唐绍仪走避英国使馆。

  三年后,朝鲜宣布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880年,袁世凯踏上朝鲜半岛的两年前。
  这年8月,朝鲜派金宏集访日,解决自四年前《江华条约》签订以来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
  著名诗人黄遵宪时任使馆参赞,在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授意下,召见了金宏集,将自己所著的《朝鲜策略》传给了他。

  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普及了公法关税等常识,鼓励朝鲜开化自强。金宏集万分感动地将书带回了朝鲜,呈给李熙。
  十几年过去,李熙终于实现了独立的宏愿。然而,对于他和他的国家,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
日期:2011-09-29 23:00:32

  中国病人袁世凯 83

  1894年6月25日,日军进攻牙山,叶志超、聂士成不敌,退守平壤。
  在此之前,李鸿章见势不妙,已急掉左宝贵(1837—1894)和马玉昆等四路清军驰援朝鲜,进驻平壤。叶志超作为败军之将,竟谎报军情,称“牙山大捷”,蒙得褒奖,被委任为平壤两万驻军的总帅。
  叶总帅的退变简直就是淮军衰落的样本,早年随刘铭传镇压捻军时的神勇已如昨日黄花,坐守平壤真的是坐着在守,既不南下进攻,也不择险分屯,天天与诸将喝酒,等着日军来打。
  其实,叶志超的可恨之处要和李鸿章的捉襟见肘对比着看才能显现出来。

  大战一触即发,前线各省的八旗和绿营加起来有20万,但清朝人都明白,指望这帮人打仗就如同指望国足射门一样不靠谱。
  因此,李鸿章在奏折中压根不提这些废柴,而是统计了驻防旅顺、大连、天津和威海等地的淮军,计有铭军(创始人刘铭传)、盛军(创始人刘盛藻)、毅军(统领宋庆)和庆军(统领张光前)共五万人马。其中一多半担负着守卫炮台和北京的重任,不能随意调动,因此,派往平壤的基本属于陆军精锐的全部家当了。
  问题是满朝文武,像叶志超这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还有很多,比如说军机大臣李鸿藻(1820—1897)和户部尚书翁同龢。
  两大清流领袖左右鼓噪,主题只有一个:撤换应战不力的李鸿章。
  相较而言,李鸿藻的主战意识更为纯粹,翁同龢则掺杂着对抗慈禧的政治诉求。“翁门六子”(汪鸣銮、志锐、文廷式、徐致靖、沈鹏、张謇)已集结完毕,像全真七子摆好了天罡北斗阵,只待李鸿章入彀,再逼慈禧退园颐养,助光绪独揽大权。
  事实上,慈禧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主和派。在她看来,蕞尔日本,竟敢选她过六十大寿时挑事,基本属于活得不耐烦了,而建立这种自信的基础其实并不牢靠。
  年初时李鸿章检阅海军,发现问题一箩筐。
  第一,航速普遍比日舰慢;

  第二,没有快炮。快炮和慢炮的区别在于快炮的炮弹有弹壳而慢炮没有。北洋海军的重炮都是慢炮,只有弹头和药包。射击完毕,需先清理炮膛,再放弹头,然后一包一包地放火药,最后发射。而射程居然要靠火药量来控制!看来考验一名优秀北洋炮手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艺术的直觉。可再敏锐的直觉也挡不住日舰的快炮。快炮之快体现在只要把炮弹往炮膛里一填就能打,当你还在闲敲棋子找感觉时,炮弹已经在你身边爆炸了;

  第三,整体技术落后,十年不添一船一炮。N年前购自英国,严重老化,基本没有装甲防护,船速一快海水就倒灌炮房的的超勇和扬威号还编在主力序列,而同样技术水准的船在日本早已退役做练习舰用。
  阅军归来,李鸿章向朝廷盛赞北洋水师“技艺纯熟”、“行阵整齐”——这份水份严重的报告不是军事报告,而是政治报告。1894年,最高的政治正确是慈禧的大寿,不管海军实情如何,作为政治献礼,报告必须是只能是报喜不报忧。
  在错误信息的误导下,紫禁城已不可能对胜负做出客观的判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