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42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4 20:58:29

  中国病人袁世凯 78
  1886年11月的一天晚上,请流派领袖、著名书法家翁同龢(1830—1904)在日记中提到一件事。
  奕劻在拜访奕譞时,后者嘱托前者转告翁同龢等清流务必体谅其苦衷。
  奕譞说:盖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修筑颐和园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慈禧对发展北洋海军的支持,是为了避免咸丰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的悲剧再次重演。

  两个月前,奕譞上疏建议恢复乾隆时的“昆明湖水操”,并开设水师学堂,训练八旗子弟。
  去颐和园划一次船你就会发现,在昆明湖里练海军这么有创意的事估计只有天朝想得出来。
  但考虑到训练的是八旗子弟,也就释然了。
  再过三年光绪就满了亲政的年纪,但很显然慈禧没有结束“训政”的意思。联系到她整日絮叨当年奕 不让重新圆明园,以至于自己现在想颐养天年都没有去处,奕譞便寄希望于用一座美轮美奂的园子换取她政治上的放权。
  还要打操习水军的幌子掩人耳目——如此百转千回曲径通幽,搁奕 那肯定早就怒了:尼玛寡妇门前是非多。
  挪用公款修园子的直接后果便是北洋水师每年的经费被缩水到120万两。

  甲午海战前,军备竞赛已经发展到拼速度的新纪元。李鸿章意识到自己的舰艇不够快,想买新近下水的英国巡洋舰(时速42公里),而且深知非买不可,否则,以慢打快,打败了无法逃避,打胜了难以追击。
  结果因为没钱被日本抢了去,成为后来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的吉野号。
  翁李不和,路人皆知。一开始,从户部尚书翁同龢那批不到海军经费时李鸿章还经常写信向曾国荃抱怨,后来得知与颐和园工程需款有关后,便不再吭声。
  丁汝昌多次提醒李鸿章,说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要求添置军舰,李鸿章一边暗想“要你说”,一边无奈地回答:建议很好,但上面不采用又能如何?
  在一封向慈禧汇报为颐和园采购安装电灯工作进展的奏折里,李鸿章跟唐僧似的啰嗦了一大堆:
  那,灯具呢是我托一个德国教官趁休假回国特意挑选的,格外精美,乃西洋最新款式。运抵之后,我亲自做了一次详细检查,确实巧夺天工。
  又做了一通安装说明,看得人都快睡着了,才在结尾道出真实目的:申请一些采买快炮的经费。
  历史的转折点就此钉在了1886年。
  这一年,有的国家为了三公消费挪用了军款;有的国家受到刺激奋起直追。仅仅八年时间,结果大相径庭。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可归结为八个字:万方有罪,罪在体制。

日期:2011-09-25 11:37:51

  中国病人袁世凯 79
  回到长崎的现场不难发现,所谓的“互殴”,偶然中其实隐含着必然。
  几个水兵上岸购物,一日本丨警丨察毫无缘由地上前阻止。语言不通,水兵以为受到侮辱,便扭打起来。
  冲突发生后,日本要求中方限制船员登陆,丁汝昌遂下令水兵7*24小时都待在船上。
  时值8月,天气闷热。到了周日,水兵们待不住,纷纷请假要求外出,英国人琅威理(北洋水师副提督)也替水兵说情,总算从丁汝昌那争取到半天假期。
  结果就出事了。
  这次的规模绝对不是斗殴而是混战,视觉效果堪比《古惑仔》。一千多日本人上街封路,看见中国水兵就砍,兔起鹘落,刀法娴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有余。
  慢镜头前的飞血四溅和肠穿肚烂注定了这部影片被评审委员会定为R级。
  即使你练过胡家刀法,抗住了刀客的袭击,也躲不过祸从天降。一些恶劣的日本人喜笑颜开地站在沿街的楼上泼开水,扔石块,水兵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这起惨烈程度直追印尼屠华的流血事件,究其原因无非一句话:你自认为只是路过来加煤,人觉得你跋山涉水来示威。
  1893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运动,日本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契机。
  东学党不是东林党,而是一种宣扬平等、号召排外的民间宗教团体。第一任教主叫崔济愚,确实在精神层面接济了许多饥渴的愚人,使东学党发展壮大,也使自己引起了政府的恐慌,惨遭逮捕杀害。
  第二任教主崔海月为了这事天天带着一帮教众上丨访丨,为崔济愚伸冤。鉴于当时一没有截访公司二没有黑监狱三没有驻京办,李熙被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比袁大头还大。
  弹压已不见成效,崔海月在忠清道组织了规模上万的集会,一副杀了崔济愚,自有后来人的架势。
  李熙畏葸(音同细)不前,袁世凯主张剿抚并用,一面派重臣去各城镇裁汰贪官、取缔苛政,一面掉军队前往造势、备剿。
  分化瓦解之下,东学党运动暂时陷入了低潮。
  然而,来年三月,全罗道农民全琫(音同绷,三声)准发布了《白山檄文》,提出“斥倭斥洋,尽灭权贵”的口号,宣布起义。
  农民军声势浩大,在儿童节这天攻占了全罗道首府全州,东学党也鼓噪呼应,局面逐渐失控。
  袁世凯请北洋调兵赴朝平乱,李鸿章在照会日本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山西总兵聂士成(1836—1900)率兵两千,开赴朝鲜。
  事实上,在接到照会的前一天,日本即以护送公使大鸟圭介返任为名,派出400名精锐随其赴朝了。
  6月10日,大鸟抵达汉城,清军也到达距汉城70公里的牙山驻防。
  大军压境,起义军内部分裂,全琫准同政府议和,于6月12日退出全州。见动乱趋于平息,袁世凯电告李鸿章暂缓增兵,并会晤大鸟。
  结果就让这鸟人给忽悠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