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41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2 11:53:19

  中国病人袁世凯 76
  见洪在羲成功被唬住,袁世凯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跟他“交心”,说自己在朝鲜呆了这么多年,也算半个朝鲜人了,为了维护中朝友谊,他就舍命陪君子一把。首先,国王可按原来的打算办,把朴定阳革职,但处理此事的公文,暂不呈报,以免外界知晓。以此为台阶,他尽力跟上面周旋,传达国王的难处,争取从宽处理,不了了之。同时,自己泄露了北洋的底牌,今晚的话绝不能外传。
  诚恳合作的态度让洪在羲大喜过望,根本没发觉自己已上了袁世凯的当。
  大头挖的坑是:先诱使朝鲜撤了朴定阳,再拖着不看其呈文。没有呈文意味着没有结案,没有结案新的使节就派不出去(国王不敢再惹王太妃)。而主动权在清廷手中,亦可根据需要随时重提此案。
  李熙被袁世凯折磨得死去活来,用俄使韦贝的话说就是“韩王每做一事,袁即疑他国怂恿”。

  对列强试图在朝鲜通商、开矿、租借土地、修建铁路等各种计划,袁世凯无不操纵王室和外署(朝鲜外交部),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地阻挠破坏。
  正因如此,李熙几次派人到天津要求撤换袁世凯,李鸿章都断然拒绝。坐镇总署的奕譞致函说袁世凯的长处是应酬和侦察,但“其人年少未可恃也”,李鸿章还是不为所动。
  而且,对大头所提建议李鸿章往往从善如流,转奏总署时也不忘说明其出自于袁世凯,绝不掠他人之美。
  要知道,作为对朝政策的决策者,李鸿章黑不提白不提也很正常,毕竟出了事全权负责的是自己——这种不怕下属比自己能干甚至希望超过自己的领导,环顾中国,可谓比熊猫还稀有。

  言传身教带给大头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后来的亲信幕僚王锡彤这样评价袁世凯:
  肩头有力,绝不诿过于人。凡一材一艺一经甄录,即根据各人的才能本领加以委任,度材量力,不求全责备,对人也无分外的期望。办成一事,则奖励提掖唯恐不及;办不成则自任其咎,不使别人分谤。这就是各类人物所以归仰于他,天下英雄全都乐于为之尽死力的缘故。
  1889年,袁保龄去世,李鸿章成了袁世凯的精神教父,事事点拨、勉励训诫,二人往来书信,留存于世的就有百万字以上。可以说,李鸿章对袁世凯的影响是既深且巨。
  1882年,袁世凯在朝鲜已干满了两个任期,但在仕途上只进了一小步,从正三品升到了从二品。在外交使臣这个位置上,这已是最高官衔,升无可升。
  为使袁世凯安心留任,李鸿章帮他申请到了浙江温处道的实职,一俟干满三届,回国后即能上任。温处道下辖温州、处州两府十几个县,经济发达,是官场中人无不眼红的大肥缺。
  可惜,等不到干满三届了。
日期:2011-09-24 08:52:40

  中国病人袁世凯 77
  日本埋头发展了十年,又开始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俄国不足虑,中国却死死地控制着朝鲜,越看心态越失衡:怎么我的地盘你在做主?

  几年前的“长崎互殴案”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长期对国民妖魔化中国的成果。
  当时,针对俄国不眠不休地站在路边对着一个叫朝鲜的美女垂涎欲滴的猥琐行径,北洋水师的四只军舰进行了一次示威巡操。回程因需入坞加油,便在取得日本同意后,停泊长崎港。
  结果,敏感的日本人就觉得受到了羞辱。
  众所周知,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这不是铁血的傻愤在意淫强国,而是出自权威的世界军事年鉴。
  定远(旗舰)、镇远两艘主力舰耗资均在百万两以上,吨位七千四,配有十二寸口径的巨炮四尊,代表着当时德国造船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济远、经远、来远、致远和靖远五艘两三千吨级的轻快巡洋舰。
  再加上福州造船厂自制的木船和鱼雷快艇,总计二十五艘战舰,可谓举全国之力倾情打造,跻身世界一流不在话下。
  对从无海防观念的农耕文明来说,北洋水师的出现就是一个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最早买船的是林则徐。鸦片战争中,他向美国商人买了艘一千吨的“剑桥号”,装配三十四门大炮,把船停在珠江口当水上炮台使。估计连油都省了,反正也不出海。
  长毛闹事时,广西提督向荣收到上海道吴健彰送来的一艘“孔子号”——四百吨的小洋轮。结果向荣觉得孔子太胖了,目标大,又死皮,在长江里动不动就搁浅,整个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直接给扔了。
  由此观之,这帮清军将领压根就不懂海战,打帝国铁定清一色的“箭塔流”。

  日本的跳梁让李鸿章意识到清日迟早必有一战。在他的力争下,总理衙门策动廷议,以海关年入的百分之四十,约四百万两(赫德之功)作为建设新式海军之用。
  筹建之初,议者纷纭,以薛福成所论最为中肯。
  他提出,中国海军应分为北洋、南洋和闽粤三大舰队,分建合操。北洋由直隶总督监管,拱卫京师门户;南洋由两江总督率领,防卫长江内外;闽粤由两广总督负责,保卫东南沿海。
  同时,北洋水师的老大为提督衔,从一品;南洋和闽粤只为总兵衔,正二品。

  一开始的规划是,四百万预算,南北各分其半,双线发展。而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继承了他岳父林则徐的高风亮节,说新式战舰,所费不赀(计量),愿将预算全部划给北洋,待彼速建成军后,再建南洋。
  李鸿章自然求之不得。
  结果就寤寐思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