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22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3 13:03:46

  %40
  1980年,美国空军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组建了第4450战术大队,即F—117A隐身战斗机大队。为新飞机征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几乎全是从战术战斗机部队招来的,在现有战斗机上飞行过1000小时。在最初几年的飞行训练中,因为新型飞机的性能不够可靠,以及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对它也要有一个熟悉过程,F-117A的飞行员每月飞行训练不到10小时。由于F-117A隐身战机主要是在夜间利用黑暗使用,所以F-117A部队的训练大部分也都在夜间进行。在1988年11月之前,F-117A的飞行训练甚至几乎完全是在夜间进行。为了严格的保密,他们只有在天色完全变黑30分钟后才能打开机库门,飞机出库飞行还要更晚一些。机库门在打开之前,所有的灯都必须关掉,仅留下地面工作必须的跑道灯。为了训练需要,F-117A的飞行员需把生物钟后拨成黑白颠倒。如果在夏季,晚上9点以后才能启动飞机,在第2天清晨3点半结束训练,早晨5点左右才能休息。处于战备状态的飞行员约65%的飞行要在夜间出动,每月还要进行2~3次空中加油训练。

  这种长期黑白颠倒的夜间训练,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飞行员们在飞行日需要后拨自己的生物钟,而假期却要和家人一起度过,需要将自己的生物钟拨回正常。这种快速的调整是一种相当困难的过程。做为担当快速反应部队的F-117A飞行员来说,还要经常到海外进行训练和演习,这种时差加剧了生物钟被打乱的苦恼。即使是平日假期中,不当班的飞行员也可能突然因为快速反应任务到来而结束休假回到备战状态,重新再一次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这使得飞行员在F-117A上比较容易出错。F-117A自从1983年装备以后,到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已经因事故坠毁了三架。1986年7月11日发生在贝克斯菲尔德机场附近机毁人亡的事故,罗斯-马尔赫少校的飞机直接撞到山腰上。1987年10月14日的一等事故是迈克尔-斯图尔德少校驾机直接撞在了沙漠上。出事时都没有发出遇险信号,并且事故调查没有发现机械方面的原因,2人都是优秀的飞行员,事故最后结论是由于飞行员疲劳和夜间视觉错觉而引发的事故。

  两次严重事故都引发了F-117A飞行员对过度打乱生物钟造成疲劳的强烈质疑,然而美国空军没有因为事故而停止夜间训练,他们依然坚持高标准、从实战出发的训练。他们的训练最终在战争里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日期:2011-09-23 14:26:22

  41
  F-117A作为第一代隐形战机,其隐身技术并不是很成熟。由于主要靠棱角外形散射雷达波,使前方的雷达收不到回波来达到隐身,所以在进攻前都要预先侦察好敌方雷达的方向位置,依据敌方雷达位置制定进攻飞行路线和角度,使自己机头始终尽量正对敌方雷达。一旦敌方雷达位置情报有所错误,或敌方临时灵活改变雷达位置,F-117A就有可能不处于雷达隐身效果最好的角度,隐形就有可能宣告失效。如果防御方有完善的雷达组网,F-117A散射的雷达信号虽然回不到原发出的雷达,但却能被其他雷达收到,隐身效果就将大幅下降。

  F-117为了隐身而牺牲了气动外形,加之发动机效率又损失较多,空战能力很弱。如果遇上敌机,处在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然而为了不让非隐身的战斗机和隐身的F-117A一起飞行从而暴露F-117A的位置,美国空军又规定F-117A行动不用战斗机护航,一直是单打独斗。
  此外,F—117A并不是完全不会被雷达发现,在有些情况下隐身效果达不到那么理想。因此美军在使用F—117A时,同时还是要派电子干扰飞机与之配合。只不过电子干扰机不与F-117A直接伴随,而离F-117A有较大一段距离,其电子干扰手段可以保护到F-117A,而其雷达信号又不至于暴露F-117A的位置。
  F-117A做为第一种雷达和红外隐身战机,长期保持着高度的保密。这使得在它第一次参加大规模实战以前,其他国家很难具体的了解其雷达和红外隐身的原理和效果,因此普遍对其有效性存在怀疑。甚至有一些人把它做为“美国忽悠出来恐吓军事对手的骗局”,认为它“忽悠价值大于作战价值”,“有没有这种所谓高技术,敌人都是只能吓唬吓唬软弱者的纸老虎”。然而海湾战争的实战,F-117A的高效表现完全震惊了这些对新军事技术不以为然、毫不关注的人,让他们看到了高科技新军事技术的巨大威力。什么叫纸老虎?只有自身有办法反制他、打击他,他才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如果自身没有办法反制他、打击他,相反,完全是被动挨打,甚至被敌人打得无还手之力,那“纸老虎”就是可以吃人的!如果在军事上不认真研究新出现的高技术,不拿出军事上行之有效的对抗之道,一味的说敌方的高技术都是“纸老虎”,“高科技不能决定战争胜负”“甭管你什么高科技,老子自有不怕死扛着,就能扛过去”,必然沦为吹牛说大话空谈豪言壮语的笑柄。幸好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有充分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对军事领域新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发展。在国家这些年的综合国力发展和科技提高之下,可以说:虽然我们暂时还是不如美国,但起码已经不是“你有高科技,我有浑不怕硬扛”这种只能说空话的笑柄了。

日期:2011-09-23 14:48:06

  42
  战斧式巡航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发射的纵深打击武器。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部队,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 多用途巡航导弹,可以从水面舰只和潜艇、飞机以及地面上发射,主要用于打击海上和陆上重要目标,是美军实施防区外火力打击的骨干装备之一。
  该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加惯性导航装置制导,改进型号还采用了数字景象末制导匹配,可以在海面、平坦陆地60米高度或山地150米高度超低空飞行,借助地球的曲面效应和地面海面雷达反射杂波效应来躲避防空雷达发现和跟踪,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该弹突防的法宝不但是超低空飞行,导弹的体积也较小,雷达反射面积较低,表面还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增加了防空雷达探测到它的难度。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很高,理论上可以达到10米以内,远远超过以往的对地导弹和弹道导弹所能达到的精度,一旦对手未能成功拦截,该导弹的精度已经基本可以确保摧毁目标。所以战斧式巡航导弹出现后,美军就把它做为执行“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重要武器。该弹全长5.56米,翼展2.65米,直径0.527米,弹重1200公斤,依靠一台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和一台火箭助推器推进,巡航速度0.72M(约合800多公里/小时),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大部分是BGM-109C型,最大射程约1300公里。

  战斧式巡航导弹出现后,最初并没有引起对立阵营军事力量的多大重视。相反,很多军事力量抓住其性能数据上的一些缺陷来说战斧导弹并不多么可怕,而只是“畏惧自己人员伤亡的美国,幻想发展一种可以进行非接触作战的高科技战争玩具。人不行,就靠导弹补”。他们一面倒的指出,战斧式巡航导弹有几个巨大的毛病:
  一. 飞行速度低,飞行高度也低,很容易被拦截。不论地对空导弹还是高炮,都很容易对付它。
  二. 受弹体原始设计限制,可携带的弹头小,通常只有150公斤左右的战斗部,威力太小,并不可怕。
  三. 造价昂贵,花费上百万美元的造价却只为投放一个150公斤左右的“丨炸丨弹”,效费比太低。作战效费比还不如激光制导丨炸丨弹,有人甚至指责它还不如常规丨炸丨弹效费比高。
  四. 技术复杂,配套支持复杂。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制导,以及数字景象末制导匹配,都需要侦察卫星事先对目标区域和飞行线路上的区域进行精确测绘,做出电子地图,工程量极其浩大,需要的高技术保障支持手段极多,价格昂贵。在实战中限制很多,好用不好用还未可知呢。
  五. 由于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制导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只能以事先规划好的线路飞行,所以线路固定呆板,更容易被拦截。而且对于突发出现的活动目标,更是无能为力。
  六. 技术越复杂的东西,配套越麻烦,越不可靠。打仗是要讲实用的,光高科技不实用是没有用的,在真实实战中还不定表现怎样呢。
  七. 战斧式巡航导弹及其配套系统价格如此昂贵,一个敌人目标才多少钱,对自己国力消耗比对敌人目标打击造成消耗还大。战争如果都像美国这么打,是不可行的。
  然而,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实战中的表现到底会如何呢?世界各国军事专家又会怎样看待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实际作战能力呢?
  事实证明,这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