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不当人——再谈儒学文化真相》
第3节

作者: 马红光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个字,立。立在这里是存在、存身的意思。《礼记 祭义》载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教(敬)自长始,教人顺也”,意思是说,要使爱存在,必须从孝敬双亲开始,要使恭敬存在,必须从尊敬长辈开始。《论语》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懂礼,就没有办法存身于世上。

  第三个字,达。达的本意是道路畅通,这里是通达、明白的意思。
  那么,“己欲立”即“纪欲立”,纲纪规定的婉顺存在了;
  “立人”即“使人立”,让人存在、存身;
  “己欲达”即“纪欲达”,纲纪规定的婉顺弄明白了;
  “达人”即“使人达”,让人通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成白话的意思:纲纪规定的婉顺存在了,才能使人存身,纲纪规定的婉顺弄明白了,才能使人通达。
  这段对话全文翻译成白话如下:
  子贡说:“如果有一样东西,能够向广大民众推行并且让他们受益,怎么样呢?这种东西是否可以被称作仁呢?”
  孔子说:“能用仁的原则来做事情,肯定是非常通达了,尧舜也不能完全做到啊。这个仁啊,纲纪规定的婉顺存在了,才能使人存身,纲纪规定的婉顺弄明白了,才能使人通达。能通过身边的事情来领悟,才是仁的依托所在啊。”
  日期:2012-06-20 14:21:00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后儒们曲解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解释猛一听很有道理,其实仔细品味,是狗屁不通。你不喜欢的事情,别人就不喜欢吗?你不喜欢吃肉,别人可喜欢的很呢;你不喜欢钱财,别人可喜欢的很呢;你不喜欢美女,别人可喜欢的很呢;你不喜欢自由,别人可喜欢的很呢......你不喜欢而别人却很喜欢的东西,多着呢,这和仁的内涵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要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本意,我们还是要回到仁上来,还是要回到丧礼上来。前面已有论述,己通纪,指的纲纪;不欲,指的是不婉顺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纲纪规定的不婉顺的行为,不要展现给别人看。
  整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仲弓问怎样做才能符合仁的要求,孔子说:“出门时象接见重要宾客一样,在人群里好像举办重要祭祀活动一样,纲纪规定的不婉顺的行为,不要展现给别人看,在邦国不要抱怨,在家中不要抱怨。”仲弓说:“我虽然天资愚笨,但先生说的话我记住了。”
  日期:2012-06-20 16:01:22
  4、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这里的“爱人”,其实是“使人爱”,就是让人有感情。
  而在儒家看来,是否有感情的表现,就是看否婉顺。

  “父母之丧,衰冠......三日而食粥......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矣。”丧期结束后,你是否对父母是否有很深的感情,是否婉顺,通过丧期间你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了。
  “荐而不欲,不爱也”,你在给父母祭祀熟食时,如果表现得不够婉顺,就是对父母没感情。
  日期:2012-06-21 09:48:21
  5、君子去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的这段话,读起来非常拗口,你如果按照朱熹的解释去读,肯定能让你心烦意乱、气得肝疼!问题的关键是“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你个孔老二,到底在说啥子哟。贫和贱还有人要想得到吗?还有个问题,“君子去仁”,君子以仁为美,为什么要丢弃仁呢?
  呵呵,朱熹就是个牵强附会的大骗子,孔子的很多话之所以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和朱熹这个人的歪曲有很大关系。
  这段话拗口,我们换个不拗口的方式来解读: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换个方式来理解,就是
  “富与贵,以其道而之,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换个方式来理解,就是

  “贫与贱,以其道得之,去也。”
  因此,这里的“去”,不是摒弃、摆脱的意思,而是往的意思,即向往、接受的意思
  而孔子所说的道,就是符合礼的要求
  那么,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所喜欢的,如果这个富贵的得来不符合礼的要求,就不能去拥有;贫和贱,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如果这个贫贱的得来不符合礼的要求,就不能去接受。君子接受和向往的是仁,而不是既有的名称(指富贵、贫贱)。君子时时刻刻都不违反仁的要求,匆忙急促时是这样,颠沛流离时也是这样。

  孔子这段话是在教导人们,只要符合礼的要求,富贵、贫贱无所谓
  日期:2012-06-21 16:14:59
  6、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初读这句话,有多少人一头雾水?儒家讲仁,要求人婉顺,恭敬,怎么现在又弄出个刚毅来,婉顺和刚毅不是对头吗?至于木讷,迟钝,不善言谈,为什么就和仁很接近了呢?

  要正确理解这里刚毅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到丧礼上来。《礼记 丧服四制》载:“父母之丧......比终兹三节者......强者可以观其志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这里的强就是刚,志就是毅,丧期结束后,孝子是否刚强,就可以看出他的毅力。什么意思呢?就是丧期间,孝子要戴草帽(十三个月),穿草鞋,三天才能吃一次粥,三个月才能洗一次头,三年才能恢复正常,这当然是不人道的,所以,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如何坚持下来呢?一个字,忍!所以,孔子这里讲的刚毅,就是孝子在丧期的忍耐程度,你越能忍,说明你越刚毅。你如果做不到三个月洗一次头,你就不刚毅啊。你如果不按照礼规定的去做,你就是不刚毅啊。

  而木讷,和前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意思,纲纪规定的不婉顺的地方,不能表现出来,不能乱说话,不能乱动作,可不就是木讷嘛!
  木讷,要求人面无表情,说话行动都要想想是否符合礼的要求;刚毅,要求人恪守礼的要求,再苦再累再不情愿也得忍着。你如果不忍,你就是不仁!
  日期:2012-06-25 11:10:15
  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