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不当人——再谈儒学文化真相》
第2节

作者: 马红光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儒学从诞生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儒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准确的回答。
  儒作为一个行业,是曾经存在的。只不过,因秦的弱儒政策,加上秦末战争的混乱,到汉朝时,先秦是儒究竟是个怎样的行业,当时已经弄不大清爽了,到了近代,更是争论不休。虽然观点众多,但大家能够达成一致的是:儒,最初和丧葬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职业经历。《礼记·檀公》:“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这里面孔子给人选墓地呢。《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平时是从事丧事办理的。《论语·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还在人家丧礼上代哭呢。

  再来看看儒的含义。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这个怎么解释?目前为止,对这个儒的解释都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说,儒字,通濡,是指学习以先王之道浸润其身的人,那,为什么孔子要从事丧葬业呢?郭沫若《驳儒说》讲,是由于本是贵族而不事生产的筋骨的柔,人家孔子都说了,“吾少也贱”,不是贵族,而且孔子身体魁梧高大,可以射箭驾车,能柔到哪里去?而且人家孔子还把儒分为君子儒、小人儒,这柔软还能分等级?

  要破解儒的真相,让我们翻开《礼记 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记载,“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为垼于西墙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厞,薪用爨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盘,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须。濡濯弃于坎。”
  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人死后,丧礼中有一道程序,要用米汁给死者洗头,叫“搓沐”,不同等级的死人,用的米还不一样。有专门设土灶的,有专门拿容器的,有专门煮米汁的,还有专门弄材火的,当然,更有专门洗头的。洗完头之后,要把死者的手指甲和胡子进行修剪,洗的脏水要倒到土坑里。那么儒,就是柔,柔,就是揉,揉,就是搓。术,就是秫,秫,就是梁。

  这么一来,我们不难理解,“儒,柔也,术士之称”,其意思是,儒,就是揉搓,是专门用米汁给死者洗头的人。
  日期:2012-06-19 10:08:24
  三、什么是仁?
  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但什么是仁呢?即使对今天那些所谓的儒学大师来讲,仁的概念和儒的概念一样,都是糊里糊涂的,说不清道不明。今天,笔者就来告诉大家一个清清楚楚的仁。
  因为儒最初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因此,要追述仁的含义,还得从丧礼入手。

  《礼记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讲:“丧有四制......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于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意思是说,办丧事,要考虑四条原则,即血缘关系、等级关系、礼仪规定和特殊情况。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意思是说,血缘关系越近,丧事办得越隆重,对父亲要披粗麻守孝三年,就是血缘关系的原因。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智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意思是说,父母死后,孝子要戴蓑草做的帽子,草绳做帽缨,穿草鞋,三天吃一次粥,三个月洗一次头;满十三个月才换成布帽,三年后才恢复正常生活。这三个阶段结束后,仁的方面可以看出其对父母的感情深浅。

  由此可见,儒家“仁”的最初内涵概念,就是血缘关系;仁的最初外在表现,就是丧礼上就是对父母的恭敬和婉顺。明白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分析一些有关仁的论述和记载,就豁然开朗了。
  日期:2012-06-19 11:40:34
  1、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是孔子关于仁的重要论述之一,那么这四个字应该如何理解才符合孔子的本意呢?
  己,古代同纪,“克己复礼”,实际上应该是“克纪复礼”,纪者,理也,即人之伦常关系,可通俗理解为纲纪。《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礼记·乐记》:“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白虎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克、复,意思相近,即为实践、履行、遵循。
  由此,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颜渊问仁,孔子说:遵循纲纪和礼的要求,就是仁。如果哪一天大家都能够符合纲纪和礼的要求,那时就是仁的天下了。是否符合仁的要求,是由纲纪所决定的,你以为是随便由人决定的吗?

  颜渊问:那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孔子说:看东西、听东西、说话、行动都要符合礼的要求。
  颜渊说:我虽然天资愚钝,但先生说的话我记住了。
  日期:2012-06-20 10:55:53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要正确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几个字的含义
  第一个字,欲。欲作为名词用在仁的方面,是指婉顺的意思。《礼记 祭义》载:“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色不绝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意思是说,孝子在祭祀时,站立、祭祀生食、熟食时,要表现出恭敬、愉悦、婉顺的样子,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孝、不仁、不懂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